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20250702 香杉山日治第1,2索道發送點與96林班林間軌道

(日治2號索道發送點鳥居
曾老師與小段站在制動控制機的那一層  
木架架在山壁之間
已倒塌  右側有石階可以爬上去工作平台  有墨水瓶垃圾)

本來香杉山的最上面兩個索道是安排在6/28-29兩天的

可以把之前3號(日治)發送點附近

與 2號(日治)發送點之間的木馬道走出來~

(請見上次紀錄 20250530-31 香杉山第5/3號索道與第3/2號索道發送點與著點)

不過因為有事  上週因而沒有成行

但跟曾老師討論了好幾次把資料比對出來了  

大家都在心裡掛著念頭

就是很想去把它驗證

因此才會在週間找一天去把它找出來~~

但因為一天能走的範圍有限    有找到了2號索道發送點(日治)

加上又走了一段96林班地林間軌道

反而可以回來再思考 

位在林間軌道靠近95林班的96林班工作站

希望下次有機會有時間把5.5K的林間軌道走完

並找到工作站~~ 


這次有累積新的觀點

就是索道操作的地方 會有一個小型的工寮

走了香杉山與鹿場山幾個索道  只要是腹地佔地越大  

旁邊不遠的腹地 似乎都會有個因應索道工作而具備的工寮

以香杉山為例  如100林班的6號上方

103林班的5號(日治號碼)發送點與3號(日治)著點較小

因而沒有發現旁邊有工寮但下方卻有木馬道/人道的大平台~

不知道這樣個觀點是正確的嗎??

(戰後與日治時期的索道編號   紅色藍色是戰後  原圖數字是日治)
又拿這張圖來顯示
不過這次先用日治的索道號碼來講  (戰後的號碼還有些疑慮)

另外
而藍色戰後的五號索道銜接香杉山(錦屏山)附近與北側的96林班林間軌道
曾老師有推測出大概位置
這樣推測是依據是一張   洪老師提供的
1966竹東林區管理處轄圖-民國五十五年度伐木預訂案林產物搬出路線圖
(局部)
這張圖  要不是曾老師加深~
我根本看不出有軌道與索道呢~~

(1960(民國49年4月)竹東林管處鐵路路線(台車)位置圖)
另外~~洪老師也提供了1960年 竹東林管處的檔案" 本處鐵道路車輛調查表"
裡面有一張"竹東林管處鐵路路線(台車)位置圖"
可以發現一條軌道路線從95林班到96林班
然後軌道銜接到2號(日治)索道上
從圖資上看起來有點奇怪  
因為軌道是不可能延陵線下到索道的
不過這張圖仍支持了一個證據 
有條軌道在95-96林班~

另外~洪老師還有一份1960年 "卡車路及林道暨卡車車輛等調查表"檔案
裡面有張"1960 (民國49年)竹東林管區輕便軌道路線距離表"
提到這條軌道是
從95林班通過96林班到達第四發送點
(戰後編號/2號日治編號,位在101林班)
長度為5.5公里
表內的文字   支持了上面的圖資
但仍要確認軌道實際在等高線的圖資上的哪裡
與索道發送點銜接起來~

後來去看香杉山附近(錦屏山)的舊航照
航照上有條軌道穿越了錦屏山往北的陵線
猜測應該是鞍部
而洪老師又有一份很早以前提供的檔案
1952年的 "竹東林場香杉山九十六林班軌道自450公尺延長工程"
裡面有張軌道圖~~一直無法理解到底在96林班的哪裡
然後突然的 靈光一現
在basecamp上看圖資等高線與檔案圖的方向去做對照
然後再跟舊航照對照
猜測應該是錦屏山北側鞍部
軌道應該是穿鞍部~腰繞到第四索道發送點(2號日治)

加上曾老師多年前有走過油霞錦大縱走
在他走過的航跡上曾標示鞍部有軌道  
這樣就推測出以下的結論:
有條軌道經過鞍部接到2號索道發送點位置
這條軌道會往95林班共5.5公里
但不知道經過那幾條水線之後  軌道狀態如何
以及 這條軌道靠近95林班的地方有工作站

因此 才會找了一天
上去錦屏山看看

果然如推測

到了錦屏山往北下到鞍部

就發現來留著鬼條的軌道越過鞍部往東側腰

(雖然入口有點崩與芒草高)

因此就跟著軌道走到了2號索道發送點~

回程再沿著軌道反向往96林班走~

可惜時間無法讓我們走到95林班~

期待有機會再探~~

也感謝洪老師與助理們的資料~

期待洪老師能把現況照給耆老們看~迸出更多的火花~~~

至於那張第4發送點索道舊照

我猜應該就是日誌2號索道(戰後四號)的著點

也就是上一次找到的3號索道發送點後方倒塌的鳥居木架


可惜  那時拍攝的角度不對~
下次再訪  期待拍出正確的角度~~

XXXXXX

(航跡圖)



(不知對面是否是李棟山呢??  似乎可以再來走走隘勇線了)
因為只有一天的時間
所以只能很早出發~
早上3:20 感謝曾老師一大早到後山埤接我
然後再去永寧接荳子~然後再到龍潭交流道接小段
5:51 石麻達錦屏山的田埔登山口輕裝出發H1422~
這條田埔上隘勇線後來改警備線的路我曾走過一段
但印象只走到海豚石
這條1913年西那吉(キナジ一)隘勇線也是從另一端
高台山島田山經石麻達到屯野生台下到秀巒的

這次剛好趁著找索道  也走走石麻達山下的隘勇線(警備線)
我們先右上走一般竹林開墾路上去(先趕上去)
原本想要下山的時候走屯野生台山那裏的隘路與分遣所
但後來趕下山  就不走那條了

(第一處隘勇線上的分遣所H1743)
6:39 來到第一處明顯的分遣所  (這個分遣所我有印象)
屯野生台山那個監督所我有去過
這次先到這個分遣所
大條的警備線路基還有排水溝
 旁邊有條引道斜上到分遣所的大門
我對這個分遣所印象深刻
上方的平台 大門進去之後有幾個夯土隔間~
酒瓶倒插的花圃
繞一圈之後繼續趕路

(海豚石)
6:54 隘路警備線上的知名景點 海豚石H1776 
多年前只走到這一段  然後在海豚石附近吃午餐後下山
還撿了個帶釘的茶色礙子呢~~

(石麻達下方海拔1745的分遣所  往上還有一處 算是同一區 不知是否有移動)
7:00 來到石爬達山頭下方的一處分遣所
也是寬大的平台裡有夯土牆隔間
而且邊坡有蠻多生活酒瓶垃圾 
隘勇線在往上爬一點(上面還有個平台也有遺構)
之後會腰繞過幾處溪溝後接回島田陵線的隘路
這次我們先以索道為主 (希望下次走走隘勇線瞜)
因此往上爬上石麻達~~

(香菇寮)
7:16 陵上寬腹地的兩座烘香菇寮H1846 
快速地爬到此地先小休一下10分鐘,補充個糧食之後又繼續趕路~
沒想到曾老師居然遺留了一顆肉粽
等下午回程才在此地找到~

7:36 石麻達山H1940~一路漸緩所以速度拉快~


8:13 錦屏山東側第二個山頭  H2005 
從這裡之後造林與伐木情況增多~
到處可以看見大樹頭以及後來的造林
正式進入了香杉山的伐木區域
(竹東林場香杉山軌道延長工程 附圖)
曾老師曾猜測 小山頭往南的陵線
具有兩條索道以及一條延伸往東的軌道
而且 也實地勘察(我沒有參加到的那一次 好可惜)~
是因為參考了一份
民國37年(1948年)"竹東林場香杉山軌道延長工程"的檔案附圖
這個公文內容是為了砍伐運輸99林班地的針葉林與闊葉林
而興建延伸一段往東約1400公尺的軌道
以及5條集材線
而雖附圖上有用紅色標示延伸的軌道
但這份工程   實際上是被退回沒有執行的~
也就是這段軌道沒有被興建~~
但 香杉山南側 也就是錦屏山南側的軌道是存在的(鋼軌已經撤離)~
可惜我沒有參加那一次地勘查~希望下一次能夠拜訪~

( 一段軌道路基  )
8:26 過了小山頭來到錦屏山東側的鞍部H2004~
陵線傳統路旁就能發現左手邊有條很平的疑似木馬道或軌道平坦路基
曾老師說
這段路基就是1號(日治號碼)索道延伸而來的軌道~
而且軌道路基沒有很長
大概100米不到 有軌條散落在路邊
路基往東的底端有長條形木架基座
(木架基座與軌條)
在香杉山頂的1號索道發送點附近設有兩條集材線
而這條軌道路與路底的木架基座 似乎就是集材機下方的木架基座
(1945 接收關係香杉山事業區圖其一 部分 倒置) 
這條軌道短短的 應該是銜接集材機的台車到前面1號索道發送點的
再走回鞍部傳統路
在傳統路邊軌道路穿越傳統路直衝右手邊垂直往下的邊坡
仔細看邊坡
有許多粗細一致的大倒木
(1號索道發送點鳥居木架)
但這些大倒木上有著切割整齊的卡榫凹洞
下去看附近地面還有鐵件金屬
這些倒木其實是1號索道發送點的鳥居木架
(倒塌的1號索道鳥居木架)
比對位置也如同各個圖資上的位置 的確在錦屏山頭(香杉山旁邊)
那麼1號索道發送點的鋼索固定是在哪裡?
曾老師在索道發送點南側下方20米的地方
找到主索的大樹頭固定點
(1號索道鋼索主索固定點)


(工作路)


8:43 下到工作道~
香杉山南側有因為還有一條軌道與5條集材線
(見1945 接收關係香杉山事業區圖)
因此有個工作站在下方  
有條工作道可以連接工作站與軌道以及上方的1號索道
老師帶我們走到工作道然後再沿工作道往索道發送點走~
8:59 回到索道發送點 繼續往錦屏山頭走
中間經過一個大樹頭也綁著主索鋼索
鋼索角度是往1號索道頭發送點
但因為角度過於水平無法產生作用
應該不是1號發送點的主索

(錦屏山瞭望台)
9:02 來到錦屏山頭的瞭望台
瞭望台旁的腹地還曾有工寮痕跡

9:04 從寮望台旁邊的路下切往北陵~非常的陡
9:18 遇到橫向的道路
之後似乎有一條路是之字下的
只是登山路是直接沿陵直下
9:30 陵兩邊的坡度漸緩也有小腹地
9:34 下到海拔1810發現地上有礙子
從右側繼續下

(大平台上的磚與地面生活垃圾)
9:38 下到陵尾 一處大平台H1779~
曾老師曾走過油霞錦 
之前經過這個鞍部時航跡留下了鋼軌的紀錄
因此我們才會猜測 這裡有軌道經過
一下到平台就發現很大
而且靠山壁側有許多散落的紅磚 應該有建築物
而往西側是條又寬又大的道路  往東則崩塌
我跳下東側的崩塌邊坡
馬上就看到半埋在地上的軌道
(因崩塌而垂掛在邊坡的軌道)
而軌道就是朝著延伸往西的那條大路
看來這條道路應該是軌道路  
應該就是那條96林班的林間軌道
而道路邊坡也散落的許多生活垃圾
似乎平台腹地大 除了軌道還有工寮
這裡剛好是101與96林班交界
而檔案裡有提到96林間軌道從96延伸往第四索道
而第四索道(戰後編號)就是2號索道(日治編號)
那麼沿著這條往東的軌道路基 可以接到2號索道發送點
我們往邊坡看 雖然崩塌
但芒草叢似乎有路基

10:00 小休之後 開始從芒草叢往前看
本來以為不好走 沒想到撥開芒草
軌道路基展現
一個轉彎 就發現軌道完好的在路基上
完全證明這是條軌道路 以及驗證檔案資料,工程繪圖與航照
(一過芒草區 就發現鬼條在路基上了)
開始沿著軌道路基走~月走路基越明顯也越完整
簡直是香杉山最完整漂亮的軌道路了
(但這應該是戰後興建的~~)






10:15 快到小山頭東側陵尾轉彎處
芒草高
但撥開芒草  右邊是懸空的岩壁邊緣(下方垂直透空)
左手邊則是在陵中間開鑿一個大地塹
木架鳥居與部分木構散落一地
(巨大的鳥居木架在眼前)
這就是2號索道(戰後四號)發送點鳥居木架吧~~
我們興奮地開始整理周圍的雜枝與勘察環境
左側陵上較高處(有小石階可以爬上去)有平台 
平台上還似乎有些工作平台作為記錄工作用
因為發現到酒瓶飲料與墨水瓶
(鳥居~方向朝下方的3號索道)

(疑似鋼索捲胴或捲揚機  還有許多金屬鐵件散落在北側邊坡)

(懷疑是老五萬上的黑色虛線
就是下到3號索道的工作路或木馬道)

勘查與清理周圍完畢之後
老覺得索道鳥居木頭似乎與下方的3號或是5號
還有上方的1號有所不同  
而2號索道的鋼索已經拆除(請見上次勘查3號索道的紀錄)
那麼鋼索固定點在哪裡?
以及1號索道著點應該在鳥居的南側 
但南側下方根本就是垂直˙的大落差
難道崩塌了?
曾老師查詢了一份"四十年度香杉山分場索道工程案卷"檔案裡
有一件工程是第四號索道鳥居的鋼索固定點的大樹頭腐爛
造成鳥居傾斜  需進行修復
(附上 修復的草圖)
如此也看出鳥居鋼索是固定在遠處的大樹上
(第四號索道鳥居的鋼索固定點修復草圖)
(第四號索道鳥居的鋼索固定點修復草圖)
由於這份檔案
得以看出整個鳥居設計 其實是有三層~
與陵上工作平台差不多高的是第二層  也就是有鋼索捲揚機
第一層最下層是軌道層
第二層的木架都倒塌了 
因此滿地的金屬鐵件是鋼索的捲揚機零件
而1號索道著點的木架也隨著倒塌無法看到

(從平台邊緣望錦屏山左邊的1號索道發送位置)


11:16 從鳥居木架沿軌道往回走
11:33 回到鞍部平台的工寮(無房屋建築遺構)處小休
仔細勘查這個平台 發現生活垃圾非常多
似乎這個工寮是為了2號索道(四號)而產生的
12:07 從這個平台開始勘查96林間軌道
因為洪老師提供了一份
"民國44年(1955)的香杉山96林班掘鑿水井工程-香杉山食井開鑿工程草圖"
上面畫著在96林班工作站附近開鑿水井的平面圖
(草圖)
因而發現標示了96林班工作站
以及軌道邊有條從溪溝之字下的工作道
因此我們就從鞍部的谷線下切
想要找到這條之字工作路
沒想到谷線根本不是指鞍部這裡
因為谷線根本沒有任何的之字路
又上切回軌道
然後盲目的又在下一條谷線亂找
搞的四個人溪谷裡面爬上爬下的
沒有結果 想想還是沿軌道層好好地看
(往95林班方向的軌道與路基)

(小型的工作平台)

12:21 軌道層在陵線轉彎靠近溪溝附近發現一處小型的工作平台
有生活垃圾

(軌道架高木架橋)
13:09 一段軌道架高木架

13:14 岩壁開鑿段

13:20 第一條大陵 軌道轉彎處 

13:28 折返處
最後仍無法走到95林班
只好於13:28原路往鞍部回~

回到鞍部小休又再度下溪溝了解是否有之字路
結果仍然是誤判
但因時間有限  資料也沒有做足理解 
只好放棄
15:06 爬回到錦屏山頭
又往西陵嘗試想要找戰後的五號索道
結果仍是沒有著落
15:42 終於放棄 從˙錦屏山頭開始下山~
17:55回到田埔登山口~
結束這次的探訪~~

回家後  再度把資料拿出來理解~~
想知道96林班工作站到底在哪裡
後來在一份
'1960 竹東林區管理處管轄圖"裡發現
將工作站畫在靠近96與95林班交界附近
('1960 竹東林區管理處管轄圖 部分)
或許 有機會能沿˙軌道走到95林班
找到附近的谷線 看看有沒有之字工作路
找到水井與96林班工作站~


由於幾個主要的索道與軌道都確認了
回來看一些當初看到的戰後資料
漸漸能理清不同時期文件檔案所指的內容
"林產通訊_1947年3卷2期"裡對於戰後調其香杉山的描述

(林產通訊_1947年3卷2期P8)
具有6架的集材機  香杉山南側有5條集材線  不知道使用哪幾架
南側的軌道有2公里長
這上面的索道號碼指的是日治時期的~

(1958 臺灣之伐木事業 部分)
這裡所指的
到三號工作站的5段索道 從山下到山上 
號碼分別是一~五
最上面的五號是從99林班到96林班地索道 
而我們還沒有找到這一個已經廢棄不用的五號索道
 "1966竹東林區管理處轄圖-
民國五十五年度伐木預訂案林產物搬出路線圖"
那條隱隱約約 的線  
會不會根本誤判  看錯了呢?


96林班林間軌道還沒有走完
期待下次~
(不過曾老師已經約好了~我無法參與好可惜)
有機會在等待老師的成果 去拜訪~~
再次感謝曾老師與洪老師的資料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50712-14 洗水駐在所與北坑山西北側的洗水古道

有關 新竹大湖郡與竹東郡的北坑溪古道 前身是因為蕃地製腦的安全需要 因而有隘勇線的設立 在1901年到1917年之間 苗栗汶水溪上游與霞喀羅溪附近的隘勇線各自推進 為了獲取更多面積的製腦原料 而向這區的霞喀羅群領域慢慢的包夾鯨吞 本居住在霞喀羅溪谷兩側與霞客羅大山的霞喀羅群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