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林班 林間軌道一段漂亮的彎曲)
本來是安排7/19-20要用2天把96林班林間軌道走完 順便看索道
無奈颱風要來
只好搶著颱風前一天
跟著曾老師走 於95林班區域他才探完的96林班林間軌道
順便把老師今年3月探的香杉山南側軌道與集材線一併拜訪
然後也趁著一些時間 想要找找96林班工作站
結果預測了好幾個位置 結果都不是~
只好回家繼續挖掘可能的地點~~下次繼續加油瞜
(航跡圖 深綠色區域 紅色為方向)
林間軌道是上一次找第2號(日治/戰後第四)索道時發現的
但因為只有一天時間不夠 只走了一段~
後來曾老師趁7/13(我跟愛山去走洗水)把剩下的軌道路走出來
因此 才趁颱風前的好天氣跟著曾老師來走這段
上次的索道跟軌道的紀錄請見下方
(香杉山 南側的軌道與集材線)
這張圖每次都會出現 上面標示著0.8771哩大約是1.4公里
另外有著5條集材線~
從香杉山的1號索道(日治號碼)有兩條連接起來到下方軌道
其他紅色的集材線則是預定的(不知道有沒有施作)~
另外也有張"1960(民國49年4月)竹東林管處鐵路路線(台車)位置圖"
有簡單的畫出這條香杉山南側的軌道線
特別的是 軌道畫到了往東南向的大陵上
而且 也畫了兩條索道要從大陵尾的軌道與1號索道連接
這個部分
在一份民國37年的檔案裡"竹東林場香杉山軌道延長工程"
預算書的附圖比較清晰
(竹東林場香杉山軌道延長工程 附圖部分)
檔案裡提到要進行香杉山的軌道延伸
但最後因為計畫預算書的圖資不夠詳盡
退回重新編列~至於最後有沒有再送或核准興建
就沒有資料可以參考了
曾老師在今年3月探訪那個區域時並沒有看到有軌道
老師判斷是後來沒有興建~
至於為何民國49年檔案圖資裡 是這樣繪製
實際現地卻沒有軌道路線 無法得知了~
XXXX
5:43 田埔登山口出發(一樣很早從台北出發)
7:11 石麻達山(沿途就不停了)
(1號索道發送點附近明顯的工作路)
8:09 1號索道過去一點的工作路沿工作路往下
這條工作路可以下到下方的老五萬3個黑點處
那裏是一大片的平台
曾老師上次來看 平台很大片
因此 有些地方是有居住的痕跡的
在下切走在工作路的過程當中
有時不容易判定是人走的工作路
仔細看 工作路邊坡有開鑿邊緣
路幅有點跟工作路一樣寬的集材線下方的路
踩起來就是鬆鬆的
(鋼索)
8:17 路上出現如索道主索粗細的鋼索
一般走在山裡大概會看到較細的鋼索
所以在往下走的路上看到跟索道頭主索粗細的鋼索
我通常會想到是有索道嗎?或是固定鋼索或是主索
我回去看"1945民國34年植松木行竹東分行接收關係書類"
裡面的香杉山索道施設明細書
寫說1號索道3300尺 有兩條1吋以及一條1吋半的鋼索
另外下一頁有提到在香杉山集材用鋼索有1500尺是1吋半
另外有1800尺是1吋
另外還有3條是1000尺的1吋粗
香杉山共有5條集材線~如圖上的長度來看的話
第一段的1500尺集材線是跟1號索道主索粗細一樣的~
看到這條鋼索 或許就是集材線用得鋼索
海拔1943 我現在走在第一段的集材線區域~
8:19 鋼索消失了 來到一處很開闊的平台
附近有些不明曾使用過的腹地
有些有方形大凹洞
有些邊坡有被開挖整平疑似建築用地
有些平台地基也有疊駁坎
(方形大凹洞)
(地基有疊石)
(邊坡開挖整呈長方形作為使用)
這一區就是老五萬的3個黑點處
猜測 這個區域或許就是兩段集材線之間的轉換區域
因為這個區域有蠻多人為使用的腹地 可以操作集材轉換
而往東一點的平台腹地更為平整
除了留下生活瓶罐垃圾 法郎茶壺 還有一些不知用途的木架
這裡的垃圾絕大多數是戰後的 但也有一些日治時期的酒瓶醬油瓶
或許 戰後存在時間較久 生活垃圾較多
(第四層平台下方的駁坎地基)
(日治時期的藥罐)
但沿著東南向的陵線往下 一直下到海拔1853
有著4層大平台 最下面一層的地基還有疊石
這裡的邊坡與平台主要都是日治時期的瓶罐了 為數不少
猜測這裡有日治時期林業工寮的存在
但 這個海拔與這條陵線 為何會有日治時期的工作站呢
9:06 我們看完了四層平台 慢慢的爬回那老五萬的3個點點
9:23 從老五萬3個點點的工寮平台繼續往西走一點
老師帶我們看一根大倒木
猜測是一根集材木
(釘了很多釘子的大倒木)
這跟大倒木雖沒有很長 也沒有許多鋼索纏繞
但上面有很多鐵釘
旁邊也倒了一段帶有騎馬釘的木頭
不知道是否就是集材木
9:27 海拔1918 我們從倒木下方的集材線路
往下走
這裡的路基植披雜亂 重點是很陡
而人走的工作道就在旁邊
走一段集材線下方的路
為了就是看路線上的鋼軌
(集材線路上的鋼軌)
老師說明 香杉山南側的軌道路基上的鋼軌
已經沒有了
猜測是要拿去作為其他線路的軌道使用
而運用集材線把鋼軌吊上香杉山之後再以索道下送
有些鋼軌不好固定 而在吊送過程掉落在集材線路上
所以走在集材線路上會看到好幾條鋼軌~
(掉落的鋼軌)
這段集材路線有四條鋼軌可以看到
旁邊大概隔了2-30米是人走的工作路
(平坦的工作路)
(軌道層)
9:50 海拔1830 從工作路很容易的就遇到了軌道路基
兩者完全不同 軌道路開始腰繞
而集材線也算是結束 轉以軌道台車運輸木材
但圖資上的第二條集材線是畫在軌道路線中間偏前段的
按圖資所繪軌道應該要往東走一段
回來之後請教了 曾老師~
老師說有往東探 但沒有發現軌道路基
而日治工寮往下 也沒有發現軌道路基
我們順著軌道起點往西走 平坦的路基上開始有開鑿的地塹地形
只是這裡等高線較平坦 地塹高度較淺~
而在繼續往前
9:56 發現了 3跟特別的木柱 等間隔的排列一起
(特別的木柱 上面還有鐵線)
軌道路基有段有疊石
(一段有疊實路基)
軌道路上也存在著枕木
(一排枕木)
10:13 軌道右側有條斜斜往上的工作路
而在軌道左邊還發現了竹東林管處的巡察盜木牌
(一條斜斜往上的工作路)
原來林管處的巡山員有來這條軌道路拜訪過
但我猜或許是從這條工作路下到這個軌道巡察的
回程我們打算從這條工作路往上走 接回傳統的錦屏霞山登山路線
繼續往前走一段軌道路
發現一處較大的腹地之後
軌道路在一條大深溝崩塌前停止
猜測軌道應該沒有過深溝
因為深溝既寬又大 是無法架設橋梁的
(深溝)
而這條軌道用航跡算起來 大概只有1公里
與檔案裡所述的1.4公里有差異
還真的是有蠻多疑點需要回去現地勘查的
10:18 從深溝前折返~
10:24 回到軌道旁這條斜斜往上的工作路
跟著這條斜斜的工作路走
工作路斜斜的上升了20米之後 有條較小的路徑往那深溝的水線走
另一條則是之字右斜上
我們先探了往深溝水線方向的小路
發現是去取水或是獵人過溝的路線
因為 小路底在下溝的地方有紅色的噴漆 也有砍痕
猜測有獵人可以從霞山東南峰方向過深溝來錦屏山南側
也就是這樣 這附近有蠻多獵寮的
10:33 而探完了小路再回到叉路跟著往右斜上
走沒多久 發現有很舊的紅色布條
此時離陵線傳統路不到30米了
看來獵人也是有運用這條工作路上陵線
最後路到離陵線不到20米時繼續往前往下走
我們才放棄跟工作路 直接上切到陵線
因為我們要從此翻過陵線
下切往北側
10:43 上到陵線 傳統路上
剛好就在最低鞍
從這裡直接走溝下切
溝裡都是造林與軟土 很好下
(下到軌道層了)
10:57 下到軌道層
這是96林班林間軌道靠近交界處
曾老師7/13已走到95林班地一處大水線
因為時間有限以及地形關係無法突破
這次再來走 看看能否再往前推
而這次也有幾處懷疑是96林班工作站的位置 想要探探
因此下半天的行程主要以軌道在95林班的區域以及找工作站
我們先往西也就是95林班方向前進
這裡個軌道路因為穿越好幾條水線 幾乎有水
有些地方有崩塌 曾老師已經先架好繩了
(排水路基有駁坎加強穩定)
11:01 遇到軌道層經過水線 排水路基有疊駁坎保護
(回頭拍 黑繩是回程架設)
11:03 往前沒多久遇到一處崩塌
一條鋼條直接倒在邊坡
架了黑繩 拉繩下切後 過溪水處 再爬回軌道層
(地塹外側有平台)
11:12 軌道轉彎有地塹 而外側則有平台
平台下方有戰後的生活垃圾
雖然腹地較小 但垃圾量還蠻多的
有發現葫蘆瓶與藥罐 還有"老牌蓬萊食品工廠出品"的疑似醬料瓶
再往前過陵處軌道路便進入95林班
(軌道架橋 橋梁倒塌)
11:36 遇到乾溝 軌道因架橋倒塌而懸空
(大木頭做路基)
11:39 還有一段軌道路基是以大木頭做為基礎
並搭上架橋作為穩定
走這一段看到落葉才發現
這一區似乎有蠻多香杉的~
11:49 經過一條小瀑 往前有段軌道蜿蜒
11:52 一處轉彎陵尾 下方有平台
這個平台有工寮 雖然垃圾量不多
但特別的是 有一瓶 "サクラビール" 插在土堆邊坡上
讓人懷疑起這條軌道路會不會前身是有日人勘查過的
我們在此吃午餐休息~12:20繼續沿軌道往95林班
(有水濕滑 岩壁地形 架兩條繩)
12:25 遇到有水的岩壁溪溝
因為濕滑而架了兩條繩比較好過
繼續往前走沒多久
12:32 來到霞山東南峰北側的那條大溪溝
原本第一個崩塌可以架繩過 但發現旁邊還有另一條溝
因此退回軌道路 直接拉繩下溪
下溪往下游走 找機會上切軌道
勘查後才發現 中間的溝是一條岩壁瀑布
軌道開鑿岩壁後
又經邊坡崩塌 軌道都掉下溪谷
走過邊坡後
又遇一條大深溝
連續幾個溝阻擋
我們因此放棄 ~~決定折返往東
(崩塌可以過 但前方有一條岩溝)
(後來架繩下溪 發現第二條溝 是個岩壁瀑布)
(下溪谷往下游走一段 在上切回軌道 發現軌道路基邊坡都崩塌)
(往回走到第二條岩溝前的軌道 其實是開鑿岩壁的)
(第二條溝是岩壁瀑布 軌道當然斷 也不能走)
回來之後 想知道96林班林間軌道大概延伸到95林班地哪裡
(曾老師提供)
才發現軌道除了繞過了霞山東南峰北側的大溪溝之後
還繼續往西延伸一大段~
再去看民國64年的航照 發現幾乎往霞山西北側的山頭下方了
延伸的很遠~
但有趣的是
下方其實有條羅山林道北段 只是現在北段的路也攤的一蹋糊塗很難走了
繼續看羅山林道北段舊的航照
原本我們以為 在95與96林班交界處
設有96林班工作站
但從航照上看
軌道層下方是沒有任何建築遺構的
但下方大概250米的羅山林道北段卻有兩棟長方形的房屋
不知道是作為甚麼功用呢
13:10 我們在這條大溝遇阻之後折返開始往東
經過了幾處我們懷疑是96林班工作站的位置 下切找尋
可惜都沒有任何平台與工作站跡象
最後因為時間的關係 往東也沒有走到2號(日治編號/第四戰後)索道
因此並沒走完 留待下次了~~
最後爬回傳統路
16:28 從錦屏山頭開始下山
18:20 回到田埔登山口 又是個差點摸到黑的行程~
回來之後 因為查看舊航照
發現錦屏山頭 1948年與1951年的舊航照
清楚的展現四治時期的1號索道2號與3號5號索道~
也一併放在這次紀錄
期待下次 也有機會把日治時期的4號找出來~
1951年的舊航照上除了錦屏山頭附近
還有集材線與軌道與日誌工寮呢~
1948年航照 3號工作站與索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