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20250712-14 洗水駐在所與北坑山西北側的洗水古道


有關 新竹大湖郡與竹東郡的北坑溪古道
前身是因為蕃地製腦的安全需要
因而有隘勇線的設立

在1901年到1917年之間
苗栗汶水溪上游與霞喀羅溪附近的隘勇線各自推進
為了獲取更多面積的製腦原料
而向這區的霞喀羅群領域慢慢的包夾鯨吞
本居住在霞喀羅溪谷兩側與霞客羅大山的霞喀羅群
為了躲避日人的隘勇線逼近
開始往馬達拉溪與北坑溪上游移動
但日人最後為了繼續壓制與管理
繼續往馬達拉溪與北坑溪開鑿警備道路
並設立駐在所與教育單位 監管並移住霞喀羅群的族人

大正11年開工 大正12年(1923)新建完成了
大湖郡二本松到モギリ(茂義利)之間的北坑溪道路
新設了萩岡 日向 雪見 幸原 北坑 曙 鹿山 泉 中間  モギリ駐在所
大正13年(1924)8月開工 大正14年3月底完成-
大湖郡モギリ(茂義利)到竹東郡交界(結城)的北坑溪道路
同時 也興建了大湖郡內汶水方面的橫貫道路(猜測是指洗水古道)
新設了神崎 馬達拉 本田 結城 榛 洗水等駐在所~

大正14年9月開工 大正15年2月完成了
田村台到大湖郡結城的檜山道路
大正15年(1926)再修補這段道路
增設了 根本 佐藤 檜山駐在所~
而霞喀羅-薩克雅金警備道則是在大正11年(1922)底完工
另外 薩克亞金沿霞喀羅大山東側到檜山駐在所的支線
ˊ則是大正14~15年完成

昭和開始  (1927年大壩首登)
藉由這幾條警備道路的串連 
成了大眾化的登山健行步道
尤其是大霸尖山與鹿場大山 的攀登 
還有著名的"鹿場迴り溫泉道路"

其中由茂義利(モギリ)駐在所往上島溫泉的走法
按李瑞宗老師報告裡彙整的
有三種: 1直接從鹿場大山走陵線-曙鞍部-洗水駐在所-上島溫泉
2 .警備道-曙駐在所-曙鞍部-洗水駐在所-上島溫泉
3.曙駐在所-北坑溪駐在所住宿-曙鞍部-洗水駐在所-上島溫泉
其中最多的走法就是第2種
而幾個行程記錄裡提到
洗水駐在所離上島溫泉大概2小時路程~
在報告裡 
李瑞宗老師重新參考了資料改繪圖資
洗水駐在所到上島溫泉只有2.23公里而已~難怪只要2小時呢~
而另外到曙鞍部 也只是2.04公里  
難怪可以半天就從曙鞍部下到上島溫泉~
應該是比現在的東洗水下上島山更輕鬆吧~

洗水駐在所的行程是剛好跟阿茹走了舊好茶之後約的

請教了愛山野女孩與曾老師之後

剛好愛山野女孩們也想順便去探探北坑山西側山頭的西北側的洗水道路

因此就規劃  D1分開兩組~然後D2在回到北坑山附近的營地集合

D3一起去探西北側的洗水道路


而西北側的洗水道路 

是愛山野女孩 2024 水雲上北坑 曙鞍部下上島山

那時她們因為時間關係只走了一段 

因此這次除了從北坑山西側山頭下切到古道隘口 

走一次陸測圖資上的之字彎

延續往洗水駐在所方向之外  也嘗試找往曙鞍部方向的古道 


 參考航跡: 阿國大大/曾老師航跡/愛山野女孩航跡

2024/10/11東洗水山下洗水駐在所O型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33573  

20220228愛山野女孩 https://luvhiking.blogspot.com/2022/02/d1.html  

20220301愛山野女孩 https://luvhiking.blogspot.com/2022/02/d2.html  

預計行程

D0 台北7:00pm~8:40pm銅鑼或南勢火車站~雪見遊憩區遊客中心(屋簷下)
D1 6:00遊客中心重裝出發(一份水袋交給愛山)-東洗水山登山口27.5K (分開)
1. 愛山曙古道探勘隊 
2. 惠琳阿茹洗水駐在所隊
(約D2在北坑前鞍)
D2 回到約定的營地 *C2水源要請愛山她們幫忙取~然後惠林跟阿茹輕裝去曙鞍部拿
D3 輕裝一起探北坑山西側山頭下的洗水古道
看可以走到哪裡~回營地~踢林道~雪見遊憩區~ 


行程記錄

(D1 航跡)

D0  我們小聲的偷偷睡在遊客中心前的走廊屋簷下方~
(因為沒下雨   所以屋簷下的空間三人還能遮避  阿茹睡車上)
然後一早就打包 就沒有被趕了~
有水 有廁所 好感謝~

6:00 遊憩區門口 重裝出發  ~

7:06 27.5K 東洗水登山口小休 
兩隊正式分開~(感謝愛山兩位幫我們取水還背到營地阿~)
(水源在大板根附近以及在曙鞍部往下方的林道下切有水)
開始爬~

(東洗水三角點)
7:59 東洗水西南峰~
8:02 東洗水山H2246 ~
有訊號~發訊息報平安~
然後從步道旁有個缺口下切~(一路都有布條)

(鞍部叉路口  準備往右下切)
8:36 下到鞍部叉路口,準備往右靠岩壁旁的溝下切
走在溝旁落葉路徑好走
但阿國的布條(橘色柯藝)綁在溝左側陵上~
似乎阿國是從溝左陵再繞下~
我想就跟著愛山與曾老師的航跡走溝左側(它們沒綁布條)~
到溝邊平台有落差 但邊緣有路有砍痕往右繞走在岩壁下方
(岩壁下方H2073   期待3月來訪 會有美麗的蘭花)
岩壁下方碎石路隱約有踩踏過
看起來航跡也是這樣方向下去的
過了碎石崩塌路之後稍往右邊的樹林裡 繼續下
稍稍靠右走  靠近右側陵但 不走陵
在稀疏樹林內(隱約有路徑)
(經過 島樹根牆H1995)

9:07 經過一片島樹根牆之後繼續延陵下方開闊樹林往下
(9:15 遇橫向綁來的阿國 柯藝布條)
9:15  下到海拔1974 時遇橫向綁來的阿國 柯藝布條
開始跟阿國的布條 往右邊陵上走
過倒木繼續沿陵下 (有布條)

(巨石下方過H1938)
9:23 在巨石下方過  繼續走陵

(瘦陵左側的腰繞下切點)
9:26 瘦陵左側 阿國的腰繞路
乾溪溝下切點小休 ~準備陡下溝 
9:39 開始下切
溝內其實是鬆土   之字下比較好下
(土鬆  很陡 但慢慢下  安全)
這一路就之字的往下下了50米
雖然陡 土也鬆  但慢慢地下 也蠻安全的
回程時 我們也一樣上切回陵線
覺得雖然陡  很吃小腿的力
但速度還是比架繩走落差快

(9:57 斜下到岩壁邊 雜草高)
9:57 斜斜的下到岩壁邊雜草很高 不小心會看不到布條
開始要真的腰繞了
一走進雜草 腳下有路 只是植披比較雜 
我有鋸掉一些掉下來的小樹枝
然後開始走阿國航跡上的第一段崩塌 
(10:00 第一段崩塌)
崩塌邊坡土算實  我們前幾天是下大雨的 
而且司馬限林道還崩~還好已經清除讓我們可以上山
但崩塌邊坡踩起來算實
第一個可以再把路徑踩踏大一點
過了第一個進入樹林之後
看到橘色布條就準備下去走第二個崩塌
(10: 03 第二個崩塌)
要先往下走 (看到腳痕吧) 然後橫切一下
這個崩塌似乎是新的
因為過了崩塌 就沒看到橘色的柯藝布條
而植披也較雜亂
我因此稍稍橫切  在往下切一點 繞過雜七雜八的樹枝
再稍往上斜斜切
踩踏在疑似獸徑的路底  到也不會難走
(過植披雜亂的地方後 斜斜往上切)
也參考了阿國的航跡
看航跡快接回陵線了
10:23 因此就自行找個邊坡翻上陵線了

(10:23 翻上陵線)
翻過陵線之後 再跟著阿國綁好的柯藝布條
 輕鬆的繼續走陵下(阿國綁得很好  跟好不要懷疑)
10:37 由於陵線有點上升  懷疑會遇到段陵
而左手邊有凹谷 
有個缺口似乎可以下左手邊的凹谷
但因為阿國路條綁得好
乾脆繼續跟阿國的布條
(下切點  布條都綁好了)
(好下切的地方)
11:00 陵線真的變成斷陵
但阿國布條綁在偏右邊的地方
就跟著走 
原來阿國有找到好下切的地方

下來之後 發現那條凹谷也接在一起~
原來等高線圖資上寬大的陵線其實是兩條陵包谷
回程時爬回來乾脆就走凹谷 
原來凹谷被兩條陵包夾起來
走右邊的陵會遇到不好走的地形
所以建議  下往洗水還是靠右這條陵 跟阿國的布條走就好了

11:10 下到海拔1662變緩很多 小休15分 吃吃行動糧~
11:37 海拔1570 因西南陵很好走 差點忘了要轉西北陵下~

(看不懂的刻字)
11:41 往不明顯的西北陵下時 發現有顆被刻字的樹
11:53 下到有耕地疊石的邊坡 有柯藝布條~H1485
下方平坦之處似乎有較大的腹地
11:55 下到一片有駁坎地基的平台與瓶罐
 往右看到駐在所一角的地基

平台與瓶罐

(駐在所平台一角與電線桿)
原來我們從駐在所左側下到駐在所大平台
駐在所背後也是個高台
放下背包   整理了一下腹地  
搭設好帳篷吃點東西後  
12:44 拿水袋從平台邊邊的小路往上島方向走
似乎取水路上下都有小小的路可走
沒1分鐘就看到藍色破碎的帆布  
中間經過邊坡還看到被動物翻過的大面積鬆土(似乎有水)
12:51 大樹根下嘩啦啦的流出水來
(我們取水的地方)

(取水的上方 大樹根下流出水來)

  出發前 有跟愛山野女孩確認過幾次
認為這個水源應該穩
不然周圍不會有好多獵寮
而且還有很多動物打滾的地方
似乎是這裡穩定的水源處
離駐在所很近不到5分鐘
拿了水之後  阿茹先梳洗~
我沿著懷疑是警備道路往上島方向走
(阿茹在取水處  有條路可以往下走)


(一條往下的道路)

(走道這裡折返)
跟著路往下走  陵尾處還看到廢棄的獵寮
一轉彎繞過陵之後 發現路的狀況不好
邊坡崩塌
再往前 發現路底變得很小
查看航跡 發現阿國是走這條路下溪谷
但後面變得很窄~
因此決定不繼續走折回取水處~然後回營地
不知道這條路是否是警備道
雖然在駐在所看到電線桿
但這條路卻沒有任何電線桿
路上有看到清酒瓶

回到駐在所 也從駐在所往曙方向走走
一出駐在所 就根本沒有路基
有點懷疑   或許警備道不是這一條
就像愛山野女孩的紀錄
到底  警備道會是哪一條呢??
有電線桿的 還是??
我跟阿茹放棄警備道的勘察  決定回駐在所放空
因為這裡居然有訊號
午後雷陣雨還好到傍晚6點才下
讓我們還有時間可以慢慢逛駐在所









XXXXX

昨晚小雨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還好並沒有很大

(D2 航跡)

D2 
6:14 我們從駐在所出發  原路回東洗水山
所以也走同樣的腰繞路避開地形
反向走也很好走 
除了跑去走凹谷與回到鞍部前的雜亂植披的小陵有點走偏之外
都還算好走
10:32 回到東洗水山 
還看到一位做蘭花調查的同學
剛好聽他介紹這裡樹上的寬唇松蘭~
(凹谷上的大樹)

(寬唇松蘭)
10:47 從東洗水山往東北陵下~比較少人走(參考愛山的航跡)
一開始箭竹較多   路稍不清楚 後面就比較清楚~
由於昨晚雨下的久  箭竹上的雨水還沒乾
所以走起來有點濕
下到寬陵之後 才發現其實這裡有蠻多條不明的林道?或木馬道
橫貫在東洗水或是北坑山附近
我們一路下 一路慢慢看附近的林相 似乎是經過造林的
或許不知名的林道或木馬道曾為了造林或伐木使用~
(11:27 下到鞍部H2073 寬闊好走 前面山頭腰繞有林道或木馬道?)
下到鞍部之後 好寬闊
滿滿的造林  前方有小山頭 所以就不上山頭改腰繞
發現有兩三條不同高度的木馬道?或林道也是腰繞
乾脆就走看看 
沒想到繞過小山頭之後
卻沒了 只好再度沿東北向的陵下
陵線上還蠻好走的  而且似乎也有人走
不然就是動物走的拉
(12:02  海拔2059  陵上有陸但陡陡的)
陵越來越窄 看圖資並不是跟地形上相符的
看到右側下方似乎有林道
乾脆就邊坡之字陡下  來到林道上面
找到邊坡好下林道的缺口
還好沒有落差很大~~
12:12 下到林道  就開始踢林道
我們要先踢到北坑山的登山口

12:36 來到北坑山登山口
這裡有登山路  木馬道 與下去北坑溪駐在所的廢林道三條
決定廢廢地走木馬道
13:06 來到北坑山前鞍部
D1時有跟愛山兩位約這裡~但我們太早到了
所以就在附近開始找營地(人實在太多  )
最後往木馬道方向 走進入之後找到較平坦處 
紮營~~
(D2的營地 位在木馬道附近)

然後14:11 出發去走北坑山往曙鞍部~
14:22 上到北坑山 三角點 因為太多人拍照了~
所以先往曙鞍部走~~
(14:29 北坑山東北方寬緩的林道)
遇到美麗的耶穌光~~
14:39 還沒下到曙鞍部前 居然遇到愛山兩位女孩爬上來了~
結果還背著幫我們拿的6公升水~
一路背回到營地~
感謝兩位~~
今天就廢廢地走到營地~還好~爬到一個北坑山拉~

XXXXX

(D3 主要的航跡)

D3 四個人集合之後 要去北坑山西側山頭  西陵下方的洗水古道
愛山兩位是之前從下方的水雲吊橋 東洗水爬上來接洗水古道
探了老五萬上一段之字古道
但因為時間關係  無法繼續走古道
這次 想要延續上次  把往洗水駐在所方向的古道走看看
另外  古道往曙鞍部方向也想找找看

(沿木馬道出發~)
6:00 從木馬道的營地沿著木馬道走看看~
原來這條木馬道可以走到北坑山西側小山頭的登山路~
(那幹嘛設計一條登山路呢??)
(接到北坑山的登山路了)

6:16 接到了小山頭 藏好重裝H2096  開始輕裝往西側的陵下
這條陵蠻好走的
或許是這樣
整條陵上都是獵人砍痕還有廢獵寮

(6:34 塑膠套樹頭的標記)
6:34 H1986 地上出現了獵人的標記
是砍斷三根樹 然後套上三個塑膠袋
我們稱塑膠袋叉路
旁邊還有條小路  
懷疑可能是獵人下往下方的洗水古道的路
但我們先繼續走陵線下切 因為古道在下方的海拔1875
古道從曙鞍部一路下降
到這條陵線的海拔1875 越陵的地方開鑿出缺口然後走陵左
所以有個隘口~
6:39 下方空地H1970開始有廢棄的獵寮出現了而且都是垃圾
沒多久又是個空地 當然也是有廢獵寮
這一路往下 廢棄獵寮之多 讓人懷疑 水源到底在哪~~
後來我們返程 回到塑膠袋叉路  
才知道 這條叉路是取水路
別以為這條路廢棄獵寮多 
我們還發現了新砍痕~可能就這一周內的~
6:58  陵線轉往西北H1919~繼續下

(古道隘口 H1875)
7:05 來到古道的隘口
陵左往下是條明顯的古道 
但古道往曙鞍部方向 卻是開鑿出缺口
缺口下方居然陷落了大概不到1米 是平台
但有條小路往芒草區 我跟著走
下到芒草區因為都崩塌草高
所以折回~愛山說 她們之前也有往芒草叢找路
但沒有路 而且又是崩塌 

反正   我們先繼續沿古道往洗水駐在所方向~回來再看看
我本來還在想 這是古道的證據在哪裡
才往下走 就展現古道的證據了
(古道證據)
7:10 一段有疊石與路緣石的路
或許 剛開始不是明顯的路面
越往下走越明顯  都是走在陵左側(南側)
7:14  岩壁開鑿段

(7:18 路緣石與之字轉彎)
7:18 路緣特別明顯H1834
而且居然來個之字轉彎  老五萬畫的是真的~~
剛好就是遇到陵尾平緩處
轉彎處還有廢棄獵寮與垃圾
與破啤酒瓶
古道開始往南緩下

(第二個之字)
7:22 H1813 第二個之字轉彎
繼續走
第二個之後 還看到明顯的路基
以及斷在旁邊的電線桿
(倒了的電線桿)
一開始 我們還不以為意  以為只是個電線桿
也因為 洗水駐在所也有兩根電線桿
為何 剛剛 都沒看到電線桿呢??
(因此回程時再度認真找~~真的這裡才開始有電線桿)

沒多久 又發現一根電線桿倒地  想說應該是連續有電線桿
而且還有鐵牌呢   因此觀查了一下鐵牌寫什麼
(特別的符號)
鐵牌的電線桿號已經消失
但 鐵牌上的符號 似乎不太一樣
似乎是" 〒 加上兩點" 
愛山說 更下面一點的電線桿有明顯的牌子
我們繼續走找電線桿

(第三個之字轉彎)
7:39 古道第三之字轉彎

7:43 第四個之字轉彎H1770 
過了第四轉之後 
又遇到一根電線桿
而且有鐵牌(前面遇到幾根都沒鐵牌)
(特別的符號 下方有個字 然後是一七八)
終於看清楚鐵牌的符號
但似乎不是通信郵政的符號"〒 +兩點"
而是" 干" 字加兩點
不知道到底是通電的還是通訊的電線桿呢?

(浮築路)


7:52 一段美麗的浮築路
來到陵尾前 路沒有沿陵下 反而是先經過一段漂亮的浮築路
繞陵尾一圈
浮築路旁有蠻多腹地的 但都被廢棄獵寮佔用了
路反而繞陵一圈
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設計
雖然這樣比較緩比較好走
但陵尾腹地很大 到底有何想法呢??

(8:00 海拔1728陵尾處的大平坦腹地 路在這裡繞一圈往南)
從西陵轉往南 開始要進入腰繞許多谷線的地方
路的狀況也開始變得不好
但並沒有崩壞的嚴重 
仍可以看見古道路基
(古道路基)
而且  也有電線桿~
但後面的電線桿卻沒有鐵牌 
電線桿之多 我們還算了一下
大概每50-60公尺 就有一根

(第一處崩塌  可以走邊坡)
8:22 第一處崩塌H1696  不會難走 崩塌邊坡還蠻穩的


(岩壁開鑿路基小)

(乾溝 走崩坡  再往前有岩壁踩點小)
8:26 來到一處岩壁開鑿的古道段 路基較小
而往前就是遇到第一條大谷線 是乾溝
而且因為碎石崩塌 還蠻好走的
愛山先去前面探探
我在後面看 覺得過乾溝之後的岩壁那裏比較危險
沒想到 可以走~
所以我就跟過去  的確要小心 
所以就開了繩15米~ 搞了20分鐘
但沒想到 夥伴們不想過來~~覺得危險XD
所以只好由我們兩位去看看~~
(回望她們兩位~~這裡居然有訊號XD.....)
過了這個溝之後 路又清楚了  而且還是有電線桿
8:57   但繞過一條陵之後  又遇到碎石崩塌
這崩塌橫切踩在碎石坡上還可以
繞過蕨類之後乾溝上切回古道

(回到古道  又有電線桿)
又走了一段好走的古道 繞過一條陵之後
9:14  海拔1651 就又遇到崩塌了
(9:14 又崩)
這個崩塌面積也大 重點是 上面比較崩塌  但植物有雜~
似乎可以走 只是要下切一點再爬~比較耗時~
也因此 我們兩個就在此折返~
連圖資上的水線都還沒走到

回家之後  看了李瑞宗老師書上的日治時期走走這條路的登山者描述
雖然曙鞍部到洗水駐在所
短短的2-3公里~
但路況好像並非很好
"沿途多絕壁 斷崖聳立 偶遇山崩的危險"
若當時的路況就這樣了~~現在過了100年肯定很糟的~
我們還沒有找西北側的古道 那裏的等高線又密 肯定不會有好路況

難怪~李瑞宗老師書上說耆老帶他們走獵路高遶
因為古道已經不再
但我們發現  書上的古道照片還真的很少~~幾乎沒有
或許  這也是李瑞宗老師沒有把古道照片展現出來的原因
因為走太多獵路繞掉了

9:45 回到第二個崩塌 跟其夥伴會合之後
往回走~
10:50 回到古道隘口處 也就是古道開鑿陵線的缺口H1875
再度查看到底有沒有古道
我們幾人在邊坡上下來回檢視
因為猜測古道應該是在曙鞍部慢慢地斜斜下降到海拔1875附近
這裡邊坡其實陡峭  還好有植披
但卻沒有古道的蛛絲馬跡
探了兩個區域 
決定上去塑膠袋叉路看看
11:38 回到海拔1980的樹枝套塑膠袋叉路 
跟著旁邊的獵路走~~
獵路的確斜斜的往東北下
(11:57 開闊樹林下方緩坡地)
11:57 路突然消失  但下方一片開闊   
雖然坡度緩緩地但不是平坦的  也沒有古道經過
正當我們在懷疑為何路消失時
聽見了水聲~~
才發現原來下方有條有水的小溪源~~
獵路是來取水的~~
(原來這裡有水~~~難怪 陵上有好多獵寮)
雖然找到這條陵上獵寮的水源~
水源另一邊有條小路
因此跟著路繼續往東北方向繞
但沒多久路就消失了
既然沒跟到路 
我們乾脆自行下切到海拔1900附近看看
因為猜測下切過程到1900 應該有機會遇到古道
一路上都有懷疑是古道的地段
但都是一小部分 也沒有明顯的路寬與路緣
就這樣下到海拔1880 ~
(海拔1912 的地方)
決定放棄 找路切回陵線
13:10 回到放重裝背包的小山頭旁 小休整理裝備
13:24 開始走登山路往司馬限林道下~
13:48 接到司馬限林道,北坑山登山口~
14:44 東洗水山登山口~
15:37 雪見遊憩區遊客中~~
結束這次的探訪~~

雖然 西北側的古道無法找到  
洗水駐在所前面往上島的路似乎也不太像古道  也沒有電線桿
在李瑞宗老師書上還有拍到一個杉木橋
卻沒有任何一張有展現古道的地段
只有洗水駐在所~
或許就是因為絕大多數耆老帶的是獵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50712-14 洗水駐在所與北坑山西北側的洗水古道

有關 新竹大湖郡與竹東郡的北坑溪古道 前身是因為蕃地製腦的安全需要 因而有隘勇線的設立 在1901年到1917年之間 苗栗汶水溪上游與霞喀羅溪附近的隘勇線各自推進 為了獲取更多面積的製腦原料 而向這區的霞喀羅群領域慢慢的包夾鯨吞 本居住在霞喀羅溪谷兩側與霞客羅大山的霞喀羅群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