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20240323~25 翠峰湖道路下哈卡巴里斯

 

(廖英傑, 部落知識、泰雅記憶與古道研究──以宜蘭泰雅古道與日治殖民山徑為例,P9)
在廖館長的著作裡 
藉由太魯閣討伐戰爭裡面的太魯閣蕃附近圖
指引出 1914年南澳群各部落的位置之外
還說明    圖上的虛線(原圖是紅色虛線) 
是南澳群(Klesan)或溪頭群(Mnibu') 
社與社的聯絡路線  
 或是   與外界聯繫交流的路線
圖上的這些路線並非日人開鑿的道路
而是族人部落裡存在已久的道路

在台北州理蕃誌上 記錄著   
1903年南澳群 塔貝賴  格勒亞賀 哈卡巴里斯 
族人都由此路徑下山到阿里史交換生活物資
更希望日人能將交換所移到最方便的小南澳
可見  這幾個部落族人早已使用這條道路下山進行交易了

文章中所標示的T4
是一條 從寒溪經亞普拉賽下到布蕭丸溪上游
再到
塔貝賴    哈卡巴里斯  格勒亞賀 這三個舊部落
而我們這次  D2 從匯流口翻上小山頭鞍部之後
便是走上部分T4後半段的社路到哈卡巴里斯


而我們前半段則是從翠峰湖道路下到一條廢棄的林道
這是廢棄的   大元山林場的運材軌道晴峰線
改成的林道  然後林道也廢棄了
(62年航照 芳山北鞍四叉路以南的白色與放射狀線條 )

D1 從翠峰湖道路旁下切到廢棄林道
再沿著這條廢棄林道經過布蕭丸溪上游的大支流 (大崩塌)
經過芳山北鞍   轉到芳山 南鞍
離開伐木集材軌道  下往另一個布蕭丸溪支流上游
以此支流上游作為基地C1=C2   輕裝走上社路到哈卡巴里斯
而這樣的走法也是現在的寒溪部落裡 
哈卡巴里斯族人尋根的道路


在去之前 我並不了解這廢棄林道的緣由
直到林道上發現小一號的廢棄鐵軌  
才覺得應該是林業運輸軌道路
回來查詢發現  
是屬大元山林場的林業範圍

民國64年的晴峰運材鐵道路尾段航照圖
在 陳東元 先生自行架設網頁裡
具有這區林業聚落與集材路線  
藉由舊航照可以看到以前的運材軌道路線  
集材木與放射狀的集材線
可以看見晴峰運材線路尾段沿路的舊聚落   中興崗聚落
還有位在芳山北鞍的中興崗
後來伐木林業結束   運材軌道路基轉為林道

(李瑞宗  路觀圖  P170-171)

除了陳東元 大元山林場網站 之外
李瑞宗老師新書    路觀圖
也把太平山區域曾經存在的林道繪製出來
(但 書中似乎沒有很清楚的說明林道的前身- 運材軌道路線 )
而有所差異的 
李瑞宗老師書上 所標註的中興崗  與陳東元網站上不同
陳東元網站上標注為中興崗聚落

在文章寫到一半的同時
得知   台大登山社的李逸涵  
出了一本關於太平山以及大元山的探勘書
"檜鄉夜語"
或許  
可以從此書上獲得更多相關的資料與故事



這次的旅途上
廢棄的運材軌道與聚落
廢棄的林道
舊社之間的社路
舊社
讓這條拜訪哈卡巴里斯的路
充滿了林業與族群的歷史記憶


計劃書: 

2024 0323_25~ 3天 哈卡巴里斯  
人員: 惠琳,阿鴻,
留守:蔡政穎 
阿鴻衛星電話:

裝備:
1. 3*3外帳+主繩(輕量傘帶25米+無鎖D,地布自理): 惠琳+阿鴻 (睡覺相關自理)
2. 鋸子(惠琳)、草刀(惠琳)
3. 白棉繩10米: (惠琳)
4. 三餐行動爽糧酒水自理
5. 醫藥(自理)
6. 水袋各自準備
7. 衛星電話: 阿鴻
交通 
車一:阿鴻+惠琳 

門票:
入園費: 一般民眾200,軍警或學生半票100,停車100~

參考資料:
2024.02.12-15 南澳古道哈卡巴里斯出翠峰湖 (第III參考) 
2021.04.02 - 2021.04.05 
20200620-22 哈卡八里斯來回航跡 
主要參考  航跡I:20230929-1001 哈卡八里斯來回航跡(阿比)
航跡II:2016 映廷跟族人尋根  (與PG學姊相同)

XXXXXX

實際行程紀錄
D0(3/22) 晚上住芃芃風雨操場(有水沒有廁所/河堤) 
阿鴻說很難睡 狗叫一整晚

(D1-1 航跡)
(D1-2 航跡)
(D1-3 航跡)

D1(3/23): 芃芃~太平山售票口~翠峰湖景觀道路觀日台停車重裝出發
-銘山東方溪谷支流扎營  C1=C2

芃芃風雨操場 ~忘了幾點出發到太平山遊樂區售票口~
6:37三星池附近觀日台停車場沿馬路往回走H2020出發 
-6:43馬路下切森林平台(有砍痕與高登白色布條)-
6:49寒溪溫家班黃色布條
6:56 舊支線林道路口下切,到林道往右轉續走H1983,林道芒草較高但可以鑽
- 7:06-第一條Y字支流第一乾溝
-7:09芒草中見廢工寮與嬰兒車
-7:28 樹林中過第一條Y字第三乾溝-
7:48 林道大崩塌(第二條Y字水線右股),放包找適合的路(包括下切跟高繞)-
 8:43 決定走溫家班的高繞路,從崩塌邊邊林道往上切(有路有布條)-
8:47 崩塌往上高繞到最高點,在崩壁下切-
8:53下切到崩塌底端松樹邊,繼續橫切-
9:04 遇第二崩塌(後來由此崩塌下切到溪谷),繼續鑽箭竹橫切-
9:15 遇岩壁高落差,發現橫切過頭,決定回剛剛的第二崩塌-
9:20回到第二崩塌,從此崩壁碎石坡之字下切-
9:36下到溪床,上溯-9:42 在芒草乾溝中上切接上溪右岸林道,續走-
9:53 下第二條Y字左股乾溝,在對面直接上切回林道(有藍天布條)-
10:32 林道上臥倒的野狼-
10:46 芳山北鞍四叉路H1987-
11:37 芳山南鞍林道回彎(有布條)捷徑下切H1901-
11:41 往右接回林道(有布條)-
11:51 林道左有叉路H1887,往左下(有布條)-
11:54 路邊有很多廢棄物,疑似廢工寮在上方-
12:03 離開林道往左下-12:11下接林道往左繼續走-
12:14林道往右(往南)(有布條)-
12:17 林道上地2台野狼H1846-
12:24 有橫向鋼索掛在樹上-
12:26 海拔1800的4G小平台,小休-
12:56出發,轉東南陵,開始一般路徑-
13:34 往銘山叉路H1668,往左遶-
13:41 左繞結束(有尼龍繩布條)接東南陵H1650-
13:49 兩陵下方的小平台H1600,小休-
14:00 從平台左側有砍痕與尼龍繩下-
14:21 1431山頭前小鞍H1404,陵下小休10分,下方有條小路-
14:52走下方的腰遶路斜往南下-
15:06 往南陡下看見下方有大空地H1328(阿比它們渣營處)-
 15:09 從空地走舊布條指引的路下溪-
15:27 沿乾溝下遇岩壁小落差,翻左邊倒木在下到岩壁下方的乾溝-
15:34下到溪床 (第一溪溝)H1257,水小-
往下游走約50公尺,大樹下小腹地渣營C1=C2 
(剛好是阿比他們下溪點)

(觀日台前的停車場)
因為阿鴻被部落的狗吵得無法睡覺  因此我們提早從芃芃出發
也還好太平山周末是4點開門  讓我們得以6點半就到觀日台
整理好了就沿著馬路往回走一點
我在馬路邊看著樹林  發現馬路下切樹林有綁著白色高登布條
樹上還留著部落人習慣的砍痕
我知道現在寒溪的人也走這條路線回哈卡巴里斯
這條路上 應該留下許多指引吧
這是我一開始的想法
後來走下去   
發現到銘山叉路轉東南陵之前
 寒溪溫家班  高登   橘色不明    紅色尼龍繩  
這些布條都是很清楚的

(馬路下切時先看到高登布條)


而這段路的障礙 
除了廢棄林道上的芒草很高之外(有洞可鑽)
大概就是第二條Y字右股支流那個大崩塌
我去程時 有先勘查兩種走法
1. 直接過崩塌以及
2. 在林道旁邊芒草較開闊的地方下切樹林,再想辦法下到崩塌下方的碎石坡

在1. 直接小高繞過崩塌的方式 
我輕裝可以走過崩塌但沒有看到之後的路況
而2.由林道旁下切往樹林裡下  
最後因沒有看到好下去崩塌下方碎石坡的點 而放棄
(但回程 我們反而改這樣走再爬回林道)
(20240604 曾老師在林道斷掉的邊坡補上布條與架繩了,感謝老師)

(2的走法: 大崩塌前  林道旁 芒草稀疏的下切點 兩邊樹幹有砍痕記號)

(20240604 曾老師在林道斷掉的邊坡補上布條與架繩了,感謝老師)




去程時從林道攤掉的旁邊有條小小高繞路上去
這條小高繞路並未繞掉崩塌
我猜是以前族人過崩塌走的    入口有寒溪溫家班的黃色布條
這條路會遇到崩塌最碎的地方   到那裏我再繼續往碎石崩塌上面爬
往上爬到是還好  但下雨可能很危險
爬到碎石崩塌最高點 在往下切  這些都是踩在碎石坡上的
(人在崩塌上  回看林道斷掉處)

(人在崩塌處看下方崩塌坡面與溪谷
其實 下方崩塌坡面有人走過的痕跡)


(站在碎石崩塌最高點看阿鴻)

 
(從碎石坡最高點 往下切到那棵松樹) 

當在崩塌最高點後     在下切到下方一棵松樹旁
這些碎石坡有的穩   有的踩一下會滑一點點
有點像雪季後腳跟或側踩下去  重心要注意
我自己用頭戴背kiri  往上爬比較不穩  往下切比較穩
但   阿鴻都覺得很危險

不過   等走到了那棵松樹之後  我並未往溪谷下切
因為下方芒草植披很高很密一點都不能鑽過去  
  因此我決定繼續腰遶(其實植披也蠻糟的)
沒想到  遇到了第二個崩塌

(第二個崩塌 )
這個崩塌坡面比較斜  橫渡過去有點風險  
所以我就往旁邊的芒草上去再繞過這個崩塌
沒想到這一過去植披更糟  落差也大
逼得我一直斜上直到我遇到岩壁與落差地形
應該已經走到  
參考紀錄2024年的學生隊伍 所遇到的6米落差處
不得不退回剛剛的第二個崩塌
而從這個崩塌往下看    似乎離溪底也算近
因此  我就從這個崩塌之字下碎石坡
下到溪底了
(快到溪底時回頭看這個第二崩塌)
結果阿鴻說    這個崩塌下來野蠻恐怖的
建議我回程不要再走崩塌
改從下游溪左岸在上去
這也是回程我改沿溪左岸往下游走一段在上切的原因


安全的下到溪底
這段幾乎花了快2小時~時間壓力真的好大
包含找路探路以及真的走崩塌下溪的時間
而回程 我們從溪底走上林道才花20分鐘
但其實是因為D1探過 
 而從溪底往碎石崩塌坡上走也比較容易
(實際走法請見D3的紀錄)

林道因為崩塌而斷  其實林道會繞道溪右岸 
過第一個支流(右股)
然後再走一段 過Y字左股 
所以下到溪底後  我們沿支流往上
找個好上切的地方要爬上去右岸的林道
(溪底上切林到處)
溪底沒水  乾巴巴  而且芒草雜木很高
阿鴻先看到一條溝(其實是小支流)  但落差太大
往上游再走 一些  芒草岩壁裡面有踏階
雖然芒草雜亂    但還蠻好上的
爬上去就看到林道上的芒草叢中有洞
看來就是這個洞可以鑽
順著芒草中的洞鑽
經過剛剛阿鴻看到的有落差的溝 
繼續走林道
只是林道上的芒草很高  
鑽到突然開闊  才發現要下乾溝
原來是Y字左股了
(Y字左股爬上林道處)
一跳下去Y字左股  馬上就看到對面要再爬上林道的洞
而且爬上去就看到藍天隊的布條
應該是回程提醒要下溝的地方
接下來就算是可以輕鬆地鑽林道上的芒草洞了
但偶而還是有不錯的開闊感覺啦
(廢棄林道 前身是運材軌道  - 地塹地形)

10:46 經過了'芳山北鞍  是個四叉路口
  這裡有另外兩條林道從右邊匯入
從 李瑞宗的"路觀圖"一書    畫出有兩條舊林道來
一條是舊的翠峰林道  一條是瑪崙林道
而在陳東元的大元山林場裡   說這裡是與三星線銜接的中興崗

(四叉路  右邊是來時路)

這裡的腹地比較大
而且還留著很久以前的歪丫索以及 泰雅的斗幹
(斗幹)
應該是族人留下來的
斗幹是一種獵人用藤製背籃
這個斗幹是用打包帶做的   割草機的背帶還在
只是籃子上緣損壞了    
從遺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還有斗幹 跟歪阿索
我想這裏是很好的營地
只是     水從那裡來呢?

而陳東元照片上的中興崗 標的當然也無法看見

從北鞍往南一路下
林道非常的優美
剛剛的時間壓力瞬間都釋放很多了
而從旁邊的透空處 還能看見南湖北山  霧覽 府塔連陵呢
不過好日子短
芒草很快地就佔領回林道了

11:37 來到芳山南鞍林道左轉彎  可以看見有布條右下捷徑下切
再接回下方的林道繼續走


(接往左邊的那條叉路)
11:51 林道遇到左下有叉路   
布條指引著左邊這條才是路徑  
但不知道林道往前是去哪
後來才發現   這路邊有很多廢棄物  還有瓶罐垃圾
懷疑  剛剛林道直直往前走  應該是有廢工寮
回來看航照圖
還真的有
(至少4棟大工寮)
過了廢棄垃圾區 
開始走捷徑
或許可以跟著林道走
但我手上有 2016年族人尋根的航跡
以及 阿比去年走的航跡  都各有各的走法
我還是以族人的為主 (尤其看到寒溪黃色的布條)

12:26 最後到了海拔約1800的中華電訊4G 小平台
剛好有訊號可以回報
在平台前 剛好有一根橫掛在樹上的鋼索
顯示  這裡也是集材木用鋼索吊掛木材的地方
(每個放射狀的中心點都是集材木  放射狀是吊掛木材的鋼索)

(有訊號的4G平台)

12:56  4G平台出發 轉東南陵下
  從這裡開始就沒有林道  轉為一般的路徑
但因為有登山客走銘山所以紅色布條綁的還勤  
 
(感受很深的  找路)

13: 34 直到銘山叉路   
往南是去銘山  而我改左轉稍往東 再接東南陵
開始跟隨著 2016年族人的腰遶路
(而2024年2月學生的隊伍是接抓陵走 )
但 憑藉著尼龍繩與砍痕 還有腳下踩踏的痕跡 
隱隱約約 不太好跟  必須要很專注  
其實抓陵 抓方向  找植披好的鑽也行
我只是想跟著路底走  不想踩亂  不想搞糟路
尤其是跟到族人的路
看見他們綁的尼龍繩 還有樹上的砍痕
就覺得我正踩在族人的腳步上的
我被驗證   我被認同  是多麼地在我心裡被支持著
跟路走得非常專心
早就不管夥伴說的抓陵直接走就好了
夥伴不懂我心裡想的  " 路  " 

13:49 下到兩陵之間的小平台腹地H1600
從陵下到舒服的平台  陽光迷人   讓人放鬆的小休一下
我似乎很容易因為舒適寬闊的平台 
而專注力被帶走   失去了腳下延伸的路
才警覺了一下
就看到左手邊樹幹上的砍痕還有旁邊的細繩
失去的路再度出現在眼前了  
我以為是從平台繼續往下呢(果然不是我想的)
看著樹幹上的砍痕
一再的出現
讓自己覺得比較安心
所以 步伐也就沒有那麼急躁 


14:23 走在東南陵右側   繼往1431山頭方向
而不是走在陵線上 
不知道為何  陵的下方有條小路 
14:41 快到1431峰前   小休的時候 拿起了航跡來看
猜想這條小路或許會依直走在陵下方  然後慢慢地斜下往南
所以  我就順著這條小路跟著走 
路上 仍有著砍痕與退色的尼龍繩布條


15:06 陡下中  可以看到下方一處空地 H1329
這裡有寒溪的布條
發現  小腳丫們應該是在下方空地再過去一點紮營
我們在此決定跟著族人的舊尼龍繩方向下往溪谷

(退色的尼龍繩指引)

(陵上遇瓶頸)
沒想到這條尼龍繩 引路到陵上卻有很大的落差
離溪床已經很近了   我看看旁邊的乾溝 
一階階的  似乎可以下
因此就走乾溝往下
最後都可以看到溪床時  有個岩壁落差
往左翻過大倒木就可以慢慢繞下岩壁 
在雜草中下到溪床邊了

(岩壁)
15:34  來到溪床  水量小
之前有請教小腳丫  阿比  為何沒有渣營在溪谷
回覆是說   溪谷腹地很小

而我們往上往下游四處勘查
的確  平坦的腹地很少  
有些個人帳的腹地     但又剛好在乾的溪床水道上   
 這兩天不會下雨    或許水量少  不會影響個人帳
但  我跟阿鴻還是決定再一顆大樹旁比溪床再高一點點的沖積平台渣營
(大樹旁的營地)
這個平台  旁邊有另一個腹地     但需要整地才會比較平
多人隊伍可能需要考慮

而這個營地後方坡度較緩   比較好爬上去
所以 回程我就從營地後方直接上了~
而大樹下  族人留下了藍白帆布還有一些鍋具
這裡應該也是族人搭設外帳的平台吧
在網路上找到了 寒溪那邊之前的尋根影片
應該是這條溪谷的大樹旁


(往上游走一點   蕨類平台也不平 需要整理 )

(往下游看   溪床有零星的個人帳空間  但要注意水流)

(大樹旁有片腹地 但邊原有水流過)




XXXXXXXXXXXXXXXXXXX


(D2 航跡)

D2(3/24) 營地輕裝出發-哈卡巴里斯-營地C2=C1

6:40 營地(第一溪溝)H1257出發-
6:43 溪右岸黃色溫家班上切,小上後腰遶(路有點點不明)-
6:59 翻過陵往第二溪溝方向下H1227-
7:10 從大樹旁下到第二溪溝H1173,水小,直接過溪,爬上對面芒草平台-
7:16 平台上樹上有掛舊衣服,在此左轉往第三溪溝-
7:18 過第三條溪溝(水小),沿右岸路走,
爬上右岸平台,上切點有溫家班黃色布條(之後沒有布條,要注意砍痕)-
7:24 平台左邊往下寬闊路(遇山豬吼,小停)-
7:27 繼續沿路右斜上爬升-
7:34  翻越小鞍部H1188(為1366峰東北陵尾)-
7:41 在造林下的蕨類叢中路徑下到寬大的社路H1174-
7:49 離開社路往上繞一圈(結果沒東西)-
7:58接回社路,左下方開闊平台-
8:01爬上平台發現有家屋群H1119(圖資上標Tawan),小休祭告30分-
8:32 從兩家戶之間往哈卡的路出發
8:37 路經岩壁下面,有點被枯枝擋住-8:39 經過有小水流的溝,穿過芒萁蕨類往上爬-
8:45  翻小稜遇小溝,往下過溝, 進入樹林後跟丟路,決定參考航跡往上切-
8:50 上切後有跟到路,續走-
8:54 周圍都是耕地,沒有跟到路(最後砍痕),開始水平腰遶走-
9:06到處還是耕地石頭或疊石 (仍沒跟到路)-
9:15放棄想跟路的想法,或許已經沒走在社路上了,決定抓東南陵下H1104-
9:24 遇3層的大面積疊石牆H1074,
發現第二層平台似乎有路,回程再跟,順著平台邊緣有路腰遶往哈卡,跟-
9:31 又跟丟路了,不管了上陵-
9:46 遇第一間家屋H943
9:51 下到很大平台的家屋H920,小休並祭告
10:31 開始往下四處繞繞,幾乎每戶都有突出牆面的岩板做成的樓梯可以往下
11:10 在靠近往流興的路旁家屋清階梯與拍照H888
11:27 回程,開始往上走
11:36 經過最上面的家屋,沿陵往上
11:45 回到三層大面積疊石牆(位置略偏陵右),從第二層岩壁旁跟舊路,舊路還用石頭疊
11:49 開墾地又跟丟路,只好抓方向上切
12:38 回到來時路8:54的地方,有砍痕的路,到處都耕地,然後沒多久又跟丟路
12:43 走到8:45那條小溝的上方,有小路可以下到溝旁,接回有水小溝
12:56 回到Tawan社-
13:09 社路結束,往左,在造林蕨類路上切H1181
13:15 翻過7:34的鞍部往下-
13:34 回到第二條溪溝,在溪邊上切點的大樹下泡茶-
14:00出發,往上爬
14:07 翻陵開始腰遶
14:27 下到第一條溪,一下去就看到營地上橘色外帳,過溪回到營地 


(從圖資上標記 Tawan社平台前東望矢櫃(尖尖)往流興的陵線)

1903年 警務課長警部 本田正己  
由塔貝賴社  Iiban Raha
  哈卡八里斯社 Yagui Takun
 格勒亞賀社
流興社
頭目與族人  約75人的帶領 
第一次走這條路進入南澳群調查(台北州理蕃誌,第三冊p748-781)
復命書上說
第一天  從小南澳先翻過平元與古魯林道交界的鞍部
下往南澳北溪源頭的  Wuwan/Kowan (塔貝賴頭目的小屋)
第二天 翻過 Yaburasai (亞普拉賽,山毛櫸步道尾端)
下往布蕭丸溪支流 在接布蕭丸溪主流進入雙溪匯流口
從雙溪匯流口的叉路
一路往勒格亞賀   一路往塔貝賴    
以塔貝賴為據點分三天拜訪 哈卡巴里斯   格勒亞賀 與流興 

從塔貝賴社往南下8-900公尺(花費1小時10分)到達哈卡巴里斯
從塔貝賴社往西南到格勒亞賀社花費1小時15分
從塔貝賴社往東南下溪往流興花費3小時17分

塔貝賴社31戶186人  距離小南澳35公里  附近圃地20公頃
哈卡八里斯15戶90人  距離塔貝賴0.8公里  附近圃地10公頃
格勒亞賀社33戶198人 與塔貝賴距離2.3公里   附近圃地10公頃
流興社45戶270人   與塔貝賴距離5公里  附近圃地20公頃

在宜蘭縣史館出版的
"宜蘭縣泰雅族部落史" 一書上說(p97)
在1909年 森丑之助的調查時   有17戶
後來有蘭陽溪流域的塔波(Tabo)社人 併入哈卡巴里斯一起居住
1913年 屬於Tabo社的族人移住到小南澳
1915年  因殺警事件 日人將族人集體移住寒溪
1917年  有部分族人因耕地不佳而返回哈卡巴里斯居住
而在1931的調查(高砂族調查書  蕃社概況, p9) 全社7戶
而戰後(1956年左右) 在程兆熊的"高山族中" 一書
有12戶 70餘人

因為周圍其他舊部落族人陸續遷移下山出去
剩下的族人面臨婚姻與生育問題
因此 最後的頭目 Hayung Yuraw (韋清田)
在1963 帶領族人移居到南澳南溪區域


(62年 航照   雙溪匯流口翻上陵 
往下就是另一個舊社耕地以及下方的哈卡巴里斯)



(塔灣,哈卡八里斯與拉號社-廖英傑
 "部落歷史、族群空間與國家權力-
以泰雅族klesan(南澳)地域及週邊社群研究為例" , P78)

在廖英豪的博士論文  
列出了Tawan塔灣社(塔貝賴)與哈卡巴里斯的GPS位置
我把它標在圖資上   現場比對   
哈卡巴里斯的位置沒有問題
 塔灣社在魯地圖資上的Tawan 
但  Rahaw 不知道在哪裡   
在論文中提到 Rahaw是在哈卡巴里斯與塔貝賴(塔灣,Tawan) 之間
是一開始居住的舊社  但因為人口增加向外擴散
舊社地轉為耕地
從62年航照圖可以發現   哈卡巴里斯往上有著大面積的耕地
實際走在上面靠近海拔1074的平台附近有三層大面積的高牆
周圍除了耕地疊石之外
也有著長條狀的矮疊石
實在會讓人懷疑這裡就是Rahaw社
而這區的耕地其實延綿到北面那條溪溝
實際走在魯圖資標示著"Tawan "
過溪溝之後往哈卡巴里斯方向的區域就都是耕地了
(from 廖,p69)



而航照圖更上面的一區耕地  
我想應該屬於就是Tawan社的耕地
日治時期  塔貝賴的耕地比哈卡巴里斯還大
或許航照圖已經是62年(1973)  
而哈卡巴里斯族人留在舊部落裡的時間較久

從程兆熊的"高山族中"書中(山地園藝資源調查隊)說
"那裏有大小柑橘樹三千株 , 每年可以結果的以不下兩千株,
據說在這已結果的柑橘樹中,有一株最大的柑橘樹每年結果,可達千斤"
"此外,桃樹,李樹和枇杷,每戶平均也有五株至六株"
" 它們現在的生活,是以陸稻為主,地瓜為副,他們種植的小米,
多是用來做小米酒的,他們每個月喝的小米酒,據說要兩桶到三桶之多"
"此外,他們還種香菇,目前大家都正在獎勵種香菇,香菇的利潤也是很好"

可見  哈卡巴里斯的族人生活富裕
搬遷下山  純粹是為了族人"生命的延續 薪火的傳遞"


XXXXXXXXXXXX


(營地過溪後上陵 有黃色布條)

D2行程安排   輕裝去哈卡巴里斯 
是比較輕鬆悠閒的
從營地的這條布蕭丸溪支流上源
翻過對面的橫向陵線(1366峰陵尾)
在下去布蕭丸另一個支流的兩條小支流匯流口 
再翻過陵 下去就是耕地  
走一條往Tawan或是Rahaw的社路
藉由社路與耕地 
再進入哈卡巴里斯

6:40 從營地過溪往右邊的陵走 很容易就發現黃色的溫家班布條
爬上去先腰遶   但路小小的  有著零星很舊的布條
腰到陵上再沿陵走下去一點 有個紅白相間的舊布條往右下
跟好路底 經過兩根細細的九芎兄弟
因為要下到另一個布蕭丸溪兩支流的匯流口
在靠近這兩條支流的右股前可以跟到路是往一顆大樹下方的
原本以為沒路下溪
耶~~原來路就在大樹下方
(路從大樹的下方下到右股溪溝)

7:10 這條溪溝水小小的   就直接過溪
仔細看對面的芒草從中有人鑽過
就爬上對面芒草平台 

(平台上的一棵樹  掛著舊衣服與紅色布條  芒草開闊的地方直接走往左股支流)
進去就看到一棵樹上掛了舊衣服
然就從左手邊沒有芒草的通道下去支流的左股
左股的水更小
7:18 左股右岸腹地有路底  樹枝上掛的很舊的紅色布條
跟著走  
然後 爬上右岸平台  上切點有溫家班黃色布條
(上切處的 布條  記得抬頭看喔)
上了平台往左邊較寬的路底走   
剛好遇到山豬生氣地猛叫  還有衝撞聲而暫時退後等待
然後再從寬闊路右上切(要仔細看路底)

(退後 等待山豬跑走)
爬上鞍部的路蠻清楚的   那是1366峰延伸往東北方向的陵尾
遠遠就看到上方的鞍部
7:34  翻越小鞍部   繼續往下 
蠻特別的是這一側有造林
林下都是矮蕨類   可以仔細跟著蕨類中的路
不時注意著樹幹上的砍痕  這樣的砍痕記號  
是我後面跟路的其中一個依據
(造林下的蕨類叢中路徑  與砍痕)
沒多久就下到一條很寬的路    寬到驚呼 怎麼那麼大條
(一條超大的路)
會吃驚  也是因為相較於來時路  大多是獵徑或小路
雖然聽說這條是社路   而在航照圖上看到
這個區域或許已經屬於Tawan的耕地區域
但  沒想到社路這麼平坦

沿路不時上下左右觀察有沒有舊部落的遺構
7:49 我因為發現右邊有個叉路  還跟了往上
繞了一圈 甚麼也沒發現

在本田正已的復命書上有提到塔貝賴的住宅結構 
寬5.5公尺或7公尺或8公尺不等
長14公尺或10公尺或18公尺不一定
都將地面挖掘1.2公尺深 
在挖掘的四周堆疊石頭防止泥土崩塌
房子的出入口在中央 寬約1.2公尺
兩端四隅有竹床  中央有3石灶
屋外必有木頭製 儲藏庫  儲存一年所需的穀類 
長3.6公尺寬1.8公尺 架高90公分

8點  繞一圈下到社路看到旁邊有 長滿蕨類的平坦地 
地上略有長方形的大凹洞
往前爬上去一平台   就來到圖資上標記的Tawan 的位置
在這裡看到三個大長方形的凹槽
我想 應該就是家屋了
(有著三處家屋)
我選了其中一處旁邊  把昨晚烤好的鹹豬肉與糖果  
備上一杯   咖啡  (這次沒帶酒   很不好意斯)
作為我一點的敬意

平台旁邊樹林開闊處 還可以看見對面的陵線
那也是從亞普拉賽的陵線  下去接雅音 矢櫃的陵
往流興方向的陵線
那也是一條流興社往北去小南澳的路

(望向 雅音矢櫃方向的陵)

8:32 小休祭告完之後  我從兩家戶之間往哈卡的路出發
而腰繞路開始變得很小   但路底還是有  只是要仔細跟
(開始轉為小路了)
8:37 路經岩壁下面  走到這裡差點看不到路
因為雜草枯枝擋住
簡單的清理之後 希望後面的看的出來
(往回拍   拍得不好XD)
 其實前方是個溝   所以這裡有落差 旁邊有岩壁
所以腰遶路是岩壁下方過的
只是植披太雜亂了
路腰往前方高處的大樹旁
往下才發現另一條溝  這條有水
只是淺淺的小水流  
我經過芒萁叢  往上爬
(小溝有水 路從芒萁叢中往上爬)
(回望   阿鴻與芒萁 有水小溝)

8:45 往上爬之後   居然下方又是條乾溝
這裡有兩條路 
右邊沿溝往上 似乎從上面過溝   而回程我們就這樣走下來
左手邊也有路下溝 我去程走左邊過溝
結過進入樹林之後沒跟到路
只好把航跡拿出來參考 
上切往上 才找到疑似的路
8:50 上切看到一條疑似有人走的路之後就繼續跟著走
沒想到 到處都是類似耕地的疊石因落葉堆積造成一層層的道路錯覺
根本就不是真的道路  雖有參考前人的航機
也覺得前人也是抓自己想走的路下
或許大家都沒有找到以前族人的社路
而自行抓方向下
所以我也就放棄找路而決定抓東南陵的方向下往圖資上的哈卡巴里斯

(大面積的三層疊石墻   懷疑是拉號舊部落)
9:24 從陵線左側下方發現方平台有著3層的大面積疊石牆
而且牆下的平台很平
覺得似乎很像家屋靠坡面的擋土牆或家屋平台下方的地基
但平台上並沒有往下挖深
所以跟Tawan社的家屋不太一樣
而第二層平台旁的岩壁下有著疑似社路的路徑
因此 我想回程從這裡往上跟看看

(三層疊石牆附近的陵線上   疊石墻也蠻高的  懷疑不是耕地用  )


拍完這平台的石牆後我們繼續從第三層平台想跟著疑似社路的路走
沒想到也是沒找到路 
因此就抓東南陵下
而陵線上的植披幾乎都是楓香
而且都是耕地的矮駁坎
9:46 直到蕨類草叢下到小平台  
這個平台有個凹地
我們應該遇到了第一間家屋H943
從此算是哈卡巴里斯的範圍了
然後繼續往下  進入了很大的平台與 2公尺的牆基
壯觀的程度令我訝異
(疊的又高又整齊地的牆基)
難怪 會有疊得比敵人更好的想法


決定在此先把帶來的鹹豬肉與糖果  倒上一杯香濃的咖啡
表示心意  
然後才沿著每個平台(似乎是一兩戶一平台 )
疑似戶與戶之間的聯絡道路  慢慢往下走
這戶與戶的聯絡道路   有的用石板在牆基邊鋪成階梯
有的則是正常的一般石階
而平台上  有的滿滿蕨類與雜草 散佈著倒塌的石板 
有的木頭立柱還在   
還有未能帶走煮米飯的大鍋子
不變的是每戶都有好的景致    望向下方的和平北溪   

(支撐屋頂的立柱)
(用石板架設的石階   一層層往下)

(另一個也是有石板階梯的平台)

我跟阿鴻還清理了一段 石階 
開始想像住在這裡的族人  在平台上吹著溪谷的風
難怪    林克孝的書上描述著
"如果 今天的房仲業者要來替他們賣房子
絕對會強調這種毫無遮蔽的視野
望向一條深邃的溪流
背倚著幾十萬頃的自然森林公園"


11:27    可惜 我們沒有看到 程兆熊或是林克孝提到
Dokas san 的柳丁樹
要告別   往回走


(疑似社路)
11:45 回到懷疑是拉號的三層大面積疊石牆平台
我想從這裡跟路看看
在第二層平台岩壁邊邊  疑似有路
但走了一段  大致上就跟魯地圖資上的紅色虛線差不多
但最後又跟丟了路徑只好自己抓方向上切到來時路航跡
往回走的時候居然也能跟到另一條路
下到8:45的小溝上方 
12:56  然後回到Tawan社  
13:15 翻過7:34的鞍部
然後下到第三條溪溝  穿越到第二條溪溝
13:34 在大樹下梳洗泡茶 休息30分後
爬上陵在腰遶
14:27下到營地前的那條溪溝

(腰遶後下到第一條溪溝  剛好看到營地的外帳)

(難得  可以在這裡燻烤Kiri)



XXXXXXXXXXXXXXXXXXXX



D3 3/25 
營地上切-1431峰下方腰遶-中華4G小平台-芳山北鞍-大崩塌-林道-翠峰湖道路-觀日亭停車處

6:36 從營地H1257後方直接上切-
7:00 在1431峰下方腰遶不上陵-
8:19 回到銘山叉路H1672,小休-
8:56 回到中華電信4G小平台H1787,小休20分-
9:32 沒跟到林道入口H1829, 叢穿中-
9:45 接到林道了,脫離苦海-
10:10 捷徑往上切接林道H1902-
10:38 芳山北鞍小休20分-
11:45 藍天布條第二條Y字左股溪溝H1993-
11:59 大崩塌下方溪溝,走溪溝,沿左岸往下游走靠近落差前走破碎崩塌邊坡-
12:13 崩塌邊緣抓草上切進入樹林,樹林內有鐵軌,樹林內往左上切-
12:18 接回林道,小休20分-
13:07 嬰兒車與倒塌工寮後遇第一條Y字乾溝右股
13:17 離開林道上切-
13:26 回到翠峰湖道路H2021,往觀日台停車處,行程結束


(直接從營地後方上切)
D1從溝下到溪底再往下游走 才到我們住兩天的營地
因為參考了阿比的航跡
營地後方的陵  好走許多
因此 6:36 出發  就從這裡切上去  
接到海拔1300的空地   
然後在陡上回到1431小山頭下方的腰遶路
斜斜的往陵線緩升上去   
反向往上走很想跟到下來的路
但的確  有些沒跟到   但其實植披乾淨 不會難走
快到銘山叉路前 在腰遶路段   有不小心落入植披雜亂的地方
8:19 狼狽地回到銘山叉路H1672,小休一下
然後  8:56 回到中華電信4G小平台H1787,小休20分
原本以為接下來往北爬回林道不會難走
居然中間走偏了 沒走到廢林道  反而被雜亂的植披卡住背籃
最後才拿航跡出來對照
爬回了林道
開始順順的走 
而今日回程的大崩塌走法  要跟D1不同
我們想要從溪谷左岸上切碎石坡
然後在從林道下方的樹林裡上切回林道
(溪右岸的林道上 看對面的大崩塌)
11:59 下到大崩塌下方溪溝
開始走溪溝   沿左岸往下游走
(溪溝左岸往下游走  經過前方芒草 下方是溪谷落差   後左邊碎石坡慢慢上切)
雖然這次沒水  但溪谷有落差
反正就想辦法慢慢地切上碎石坡
然後在碎石坡與樹林下方芒草邊緣找好上的地方 爬入樹林
在上切到林道
(從碎石坡回望溪谷)

(碎石坡與樹林芒草邊緣)
(林道下方的樹林裡有鐵軌)

走法大致如下:
很快的  12:18 接回林道,小休20分
總共才花不到20分鐘
(20240604 曾老師在林道斷掉的邊坡補上布條與架繩了,感謝老師,可以參考D1的描述)

接下來很快地就走完廢棄林道
大太陽下  林道上芒草雖有洞可以鑽
但乾燥無風的芒草叢 真的悶熱
而下雨的天氣可能也不好過
不到1小時 
13:26 我們就回到翠峰湖道路的觀日亭前停車處

結束這次的幸運行程



清理平台邊通往階梯的芒萁雜草
剛好在路徑上看到一瓶磨的很嚴重但特別的瓶子
回來查詢發現
這個瓶子是1940-1960或最晚1970年代生產
登記商標為“Duraglas" 的歐文伊利諾公司玻璃瓶
瓶身上部有著特別的“3"i標示
瓶身下部有商標“Duraglas"
瓶底是有“OWENS"與很像眼睛的符號與數字4/5

特別的“3”
是指藥劑專用的劑量符號
"3"i是指1盎司     若3ii是指2盎司 …
而OWENS是指瓶子生產工廠地 
瓶口有開個小洞    用滴的把裡面的液體倒出!
很有趣的    留下了一個謎
為何會有戰後的藥在哈卡巴里斯部落區域呢?
是程兆熊植物園藝調查隊?  還是中研院李亦園等學者帶入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