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20220602 黎明避亞歪




黎明派出所與避亞歪溪

黎明派出所是八仙山林場裡,北港溪右岸,白姑西南陵系西延伸的區域裡重要的管理單位~

在吳政憲老師的檜林、溫泉、鐵線橋:近代八仙山林場的成立與旅行書寫(1910-1930)”

把八仙山的伐採軸線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1910年代,久良栖-八仙山主峰軸線,

第二期是1920年代,指清水台-避亞歪溪軸線,

第三期是1930年代黎明派出所,

書中提到,在1930 這個時期的伐木重心就是轉移到黎明派出所區域,

那裏是八仙山檜木密度最高的區域,

加上1931年的比亞歪溪到黎明的架空索道完工,

原本避亞歪到斜頭角的輕軌鐵道(八仙山本線)與斜頭角到佳保台伏地索道,

再搭配黎明的輕軌鐵道(呂賓線),

形成覆蓋率高的山地運輸系統

 

1930年營林局廢止了久良栖集材廠與清水臺辦公室

1933年提升了黎明辦公室為派出所

顯示整個重心漸漸移到中高海拔的作業區

在八仙山案內圖可以看見黎明派出所的位置以及避亞歪溪

一條索道連接著黎明派出所與避亞歪溪

另外同時也看見一條輕便鐵道從黎明往白岩方向的呂賓線

整個採伐運輸網路完整,八仙山的營運才開始轉虧為盈

在陸測地圖上也能看見標示黎明的位置   , 畫著三四個黑方塊的聚落

表示這一區有著幾個建築群


我們第一天因為下雨而比較晚到達黎明  , 神社下方的平台,  以此為營地     

等到隔天放晴時 , 才順著階梯參拜道, 走上去  , 才在高處看這塊兩陵之間的平台

這應該是陸測圖資上其中一區黑色聚落

平台的建築物整個都倒塌了 , 隔間木柱倒成一地    

已經看不出木造隔間的樣子

 

往一邊去有著橫著枕木上有鐵條 ,似乎是台車道或輕鐵道的延伸

從平台左側岩壁下方也有是有鐵道或台車軌道的寬度

從平台邊緣過去一開始有點崩塌, 小心攀樹過去之後 , 雖然有一小段可走  ,但不久也垂直崩塌

只能從樹木間隙間  ,  看著下方的溪谷與對面的馬崙山陵線

想想這個平台上應該是有台車或輕鐵軌道運輸通往索道頭

而這些軌道應該也有從呂賓線運載過來轉送去索道頭的才是

然而整條呂賓線在1948拆除移去作為新山新線的使用

這裡已經沒有任何軌道痕跡了



參拜道   黎明的神社與疑似插旗幟的泥座

(節錄  妙女 八仙山吟行)

1936年    ,妙女的八仙山吟行,  提到在黎明泡完溫泉後 到附近的神社參拜

然後與這裡的工作人員閒聊

想必 , 妙女應該也是走上了這工作平台上的引道階梯

來到了神社, 參拜 然後回到工作站這裡, 遇到了作業人員與年輕夫婦聊天

還與新蓋的樹靈塔拍照

可惜 , 我們沒有看到甚麼檜木角材所蓋的樹靈塔

 

 (在索道上 ,往下看溪谷的森林  from 樟腦事業寫真簿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79100  )

在看完黎明神社之後 , 我們小下鞍部在順著陵線爬上了2403小山頭,  轉北陵下

目的地是北陵下方 H2330 的黎明索道頭

很陡的下來到倒塌的索道頭 , 平台上除了基座之外, 木架遺構都倒塌了 

我嘗試往右探去, 理論上會有運送木頭的軌道車的通道 ,可惜倒木崩塌了

往左探去 ,整面山壁崩塌 

基座腹地平台上雖有一些橫躺的枕木 

但也沒有任何軌道, 或許真的拆得一乾二淨 甚麼都沒留

我順著基座一端往下看 

似乎為了穩固這個索道頭, 往下長滿綠色青苔的駁坎牆還蠻壯觀的




駁坎因覆蓋了滿滿的青苔而一球球的, 不仔細看還真以為只是青苔

兩層的駁坎牆還有維修用的窄道路  ,而我恰巧就跟著這通道下到了下方平台

 在這索道頭  , 就剩這駁坎基座最壯闊了

周圍全被雜木給包圍 ,完全感受不到架空索道頭應該要有的突出與空曠感

 

老王拿出一張在此索道上  ,拍攝下方溪谷森林的舊照片

上面寫著  ,在往黎明索道頭上(可能是流籠上)拍攝下方溪谷森林

仔細看 ,還能看見下方索道著地的工作站呢

因為每天午後雷陣雨 之大之久 ,  不知道明天有沒有機會去拜訪下方的著地點呢

 

我們回到了紮營的平台 ,  準備再去裡冷林道上取水

原本今日的行程是推進到旭丘  , 然而天氣真的不好 , 領隊決定將行程縮短成3天

放棄旭丘,  今日仍紮營在這裡 ,

好好看看黎明附近的聚落,  明天下去避亞歪溪谷      

而陸測圖資上 , 這個工作平台下方,  還有聚落沒去, 

上午我們就探索道頭與神社

下午去取水再順便看看下方的聚落

 

不是林道上有水

而是昨日的大雨 , 林道上四處積水

我是在33K34K 之間的水窪拿水的, 所以又回去33K拿水

從平台沿著一片堆疊的駁坎牆面的道路,  下去林道

與林道的銜接處 ,  駁坎牆面百年後仍壯觀   

(標示著黎明 的舊照  from 樟腦事業寫真簿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79100)

( 導演: 兩位日本派出所長官  要演好啊!!      )

老王拿出黎明的老照片 正是這個地方拍攝的

不但駁坎牆面完全符合, 連照片上黎明兩字牌子旁的檜木頭也還在

可惜, 雜木小樹百年後也都長成大樹 ,  想拍個現今對照圖 ,取景還不太好取

而這裡往左去

還可以發現,  開鑿的道路是平行在林道上方的 ,  路邊還有倒下的電線桿

我們猜 , 這條當時開鑿的道路似乎被裡冷林道給切割   

所以  ,跳下林道往33K方向走 ,再順便去拿水       

 


(一條往下延伸的了路     /這路的地基也保存得太好了) 

往33K方向走 ,我一邊盯著上面的舊路與紮營的平台  ,一邊看著左下方的樹林       

   眼尖卻看到下方樹林間 ,  有條浮築橋路面

我大叫前面的椰果你看下面樹林是不是有一條路, 一條大路! 不下去走真是對不起自己”, 說著就跳下去了

跳下去才發現路面之寬之完整 ,好一條古道的感覺啊~

路邊還充斥著酒瓶跟生活用品 ,但路通去那兒 ?

跟著開鑿的道路走就發現了新大陸  (黑色的方框聚落又多了一處)

 

(不知名的地板XD)

 

(水泥柱   鑲嵌的木條已經腐蝕掉了)

(地面上還有隔間的地基    /一大面的斜坡牆面  )

(從第一層駁坎牆面頂端看下方平台與地面上的隔間地基)

 

這條道路似乎被裡冷林道切割 ,延伸來自一個超大的平台 ,還比我們紮營的工作平台還大!  

靠山背的駁坎牆疊的高 還疊了兩層 ,可比斜頭角下方的八仙山駐在所還大

一側斜坡下來的牆面很壯觀  , 但斜坡卻沒有階梯,不知道是否被土石淹蓋了

斜坡往上走, 爬上去就是裡冷林道

平台上有著水泥基座的牆隔間 ,還散落著北投的抗火磚

靠斜坡牆端有立著單一的水泥石柱, 似乎鑲嵌著木頭已經腐蝕 ,留下了樓空的表面

我繼續往前方開鑿的路去探索, 路底的疊石是有的 ,只是規模變小而且土石也掩蓋許多

最後道路被大倒木與大坍方給淹沒了, 沒辦法走過去

但這段路也不過是1-2分鐘的距離而已

(從下方看平台下的駁坎牆地基)

回到平台, 下去平台下方看地基  ,這才發現這個平台應該有人來過挖掘過了

平台下方的坡面蓋滿了柳杉的褐色枝葉, 但明顯的有人跟我一樣

想看平台下方的駁坎牆 ,  柳杉枝葉上踩出了一條路

這著大平台的地基也有兩層駁坎牆 ,只是下方的邊坡陡

似乎沒有其他的延伸的平台空間可以蓋房子 ,

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就是第一層

 而我們站的牆面後方還有第二層駁坎牆 ,但也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有建築物 

或許這個平台只有一層建築物  

(黎明俱樂部看能高山連峰)


(黎明俱樂部看新高山 秀姑巒連峰

from 樟腦事業寫真簿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79100 )

老王 拿出黎明的舊照片  , 照片上明顯有三層高低的建築物 ,   會是這裡嗎?

老王說, 或許裡冷林道也是一層~~

  

從下方邊坡爬回了平台

在倒木雜草間發現了一瓶 六一〇ハップ “, "特許登錄"

起初以為是酒瓶,  因為有軟木塞

請教了大家, 才發現可能是溫泉入浴劑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5%AD%E4%B8%80%E3%80%87%E3%83%8F%E3%83%83%E3%83%97 

(硫黄202.5 g、生石灰67.5 g、カゼイン0.12 g、硫化カリウム0.15 gを常水729.73 gに加熱溶解し、常温の比重をボーメー約30度に濃縮し、濾過したもの。)

 

黎明是有設立宿泊所的

1936年 , 妙女 的八仙山吟行記

文章中提到在黎明部落住一晚  , 一早在俱樂部的高樓上, 可以看見新高山

早上泡湯之後 ,去工作站附近的山祠(神社)參拜 ,還跟新蓋的樹靈塔合拍

可見黎明具有俱樂部的宿泊所, 有著溫泉可供旅人泡湯  

而這瓶入浴劑應該就是用來添加在熱水裡面作為泡湯使用的

難道, 這個地方就是黎明的俱樂部 , 宿泊所嗎?

 

(1938 山邊行人     第二班八仙山方面)

而妙女看風景的高樓, 是個三支腳蓋的高樓(這我真不懂)

站在高樓上可以看到日月潭 與重重山巒 ,連新高山也看的到(文章中還附上的照片 超不清楚)

1938年的山邊行人 文章裡也提到

可以看到新高山 ,治卯雙峰 ,干卓萬群峰 ,能高連峰 ,奇萊連峰等

但這天下午是雲霧滿天的氣候  , 而平台根本就是被柳杉包圍

人在平台裡是無法理解妙女, 或是山邊行人所講的大景

在平台的周圍我們也沒有看到任何殘留的三支腳做的高樓

唯獨 ,  真的在林道邊  ,因為霧突然散開, 看到雲海裡突出的治卯雙峰 

(隔天好天氣 ,黎明俱樂部前方大崩塌上方的林道處看北港溪方向

最後一層陵線是玉山 與馬博,秀姑巒,玉山下方是治卯雙峰西鑾,

玉山馬博左側玲縣市乾卓萬群峰,下方是守成大山)

沒想到 ,  隔天大太陽好天氣, 再度經過這個平台上方的林道

往前走一點就是大崩塌沒有樹木遮蔽

展望就如同妙女以及山邊行人說的, 所有的山頭都展現

就只缺日月潭

而比對黎明的舊照片     

可以看出2297往南延伸的陵線,還有下方北港溪

守成大山, 關刀山以及其東側的陵線

都顯示我們所在位置與照片拍攝位置很接近

只是照片上的老樹與屋頂都對應

或許 , 這個平台可能就是俱樂部, 宿泊所

 


回到紮營的平台下方林道   

陸測圖資上 ,在林道的下方還有建築群 

我則是從林道旁邊芒草叢中鑽進去 , 發現腳下有著岩石與大枕木堆疊的地基 

枕木還插著鐵條固定著,  而左邊下方具有一大片的駁坎牆面與平台,東側有個洗手台

  這應該也是工作站之類的地方吧~   

但平台卻沒有鐵軌枕木遺跡 ,不知做何使用

倒是岩石跟大枕木與鐵條固定的部分,很像是台車道地基 ,

不知道 ,是否是部分的呂賓線呢  

 

我們爬回林道 ,再往35K方向走  ,大概100公尺不到 ,

其實是有部分人沒拿水 ,路邊有積水池 

而我又往下方樹林看 , 似乎又是兩層平台


因此  又從林道邊下切下去  

在第一層發現了疑似台車的枕木  而在下一層則是有水泥的排水設施 或是隔間之類的?

然後邊坡也有駁坎堆疊的地基

順著平台延伸往東以及往西都走走  但最後都被崩塌給阻擋

只好回到這水泥隔間或是排水設施的平台看看 

平台上散布著生活用品的瓶罐  往下方邊坡看去  這數量還不少呢

大概是這一區最多的了 

大夥展開的瓶罐挖掘行動    欣賞著每個人的發現    想像當時作業人員的生活呢~~


(意匠是指物品(包含物品之部分)之形狀、紋或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可引起美感的創作。-日本專利介紹)



XXXXXXXXXX

 


避亞歪溪-ビヤワイ溪

這次的行程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去避亞歪溪

 它是十文溪的一條支流,上源靠近裡冷林道29K~

1937年 的八仙山案內圖 上標示著它的位置,紅色的點是個"停車場"

附近有道路會到黎明派出所

另外有斜頭角來的八仙山本線  經過銜接裏山支線

而黎明索道頭的索道是往下與八仙山本線鐵道 銜接~

(從黎明過來的索道 接著點

from 樟腦事業寫真簿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79100 )

在吳政憲老師書中提到,伐木的聚落是以單日往返伐木工作的距離來設立

而且需要水源,所以若超過單日時程距離,就會開啟新的聚落

清水臺是初期避亞歪溪伐木區域的大聚落

而伐木越往上游甚至翻過鞍部往白姑西南陵方向,工作的距離就越長,

所以避亞歪溪才會發展聚落起來~

 

1930年廢除清水臺、3年後將黎明辦公室改派出所     

1931年黎明索道的完工         

都顯示這些伐木小屋的聚落移位與採伐的推進

而黎明這個大聚落,到底水源在那裡

這裡有宿泊所有溫泉有美食~還能看見守城大山、治卯雙峰、新高山的山頭陵線

還有索道頭的工作人員住宿區域,也有輕鐵軌道的工作機關房

這麼多人,那麼水源呢?難道是從遠處接水管嗎?這的確蠻需要思考的~

而避亞歪溪的聚落呢?

 

1920年的日日新報提到

因防番而遷移避亞歪溪上游工作日人56人到清水臺, 也就表示至少有個聚落是56人大小的

1918年 戶水昇的八仙山へ_臺灣遞信協會-一官吏の生活から文章中提到

八仙山的勞動組織是10-20人一組、一組有數個小屋、

一個小屋是10餘坪、中央有爐火,還有提供團膳跟澡堂空間

這樣看起來     避亞歪溪的腹地必須容納得下好幾個10餘坪的小屋的!


(裡冷林道29K 看通道)

圖上,裡冷29K剛好就在避亞歪溪上源鞍部

從這裡有個缺口沿著谷線一路下去,我們就從這裡輕裝進入的避亞歪溪上源

很特別的,兩陵間鞍部好似被開鑿過    ,好大一條通道     (會是裏山支線嗎?)

地圖上     我們從谷線的右股進入溪谷上源

但走在溪右岸上  ,一條像似林道般的路~

讓我不禁又看了一下八仙山案內圖  ,懷疑起地上是鐵軌路

而且走沒多久,還有頗大的岔路不是往溪谷方向  

又拿起的陸測圖資來觀看    覺得

可能是陸測圖資的那條漸漸沿等高線上升往匯流口方向的虛線吧~

我們在右岸漸漸與溪谷有了落差 ,除了腳下的大路之外 

 溪谷右岸上還有著一兩條較窄,木馬道之類的寬度,平行著右岸的路~

不久,進入較平坦的樹林區,跳下一條大路走,

道路像是被往下挖一般,就像29K那種通道的感覺,

兩側反而很高,而且地上出現枕木~

我們剛剛走來很像林道的路接到了這條枕木道路,而且離溪邊有點距離也有段落差,

這條路兩邊造林好高好美,我們順著這枕木路走沒多久,

發現穿鑿前方山壁,但最後崩塌斷了, 而溪谷就在下方,邊坡的落差也大~

或許這有枕木的道路會一直延伸接往幸民溪鐵道~

 


旁邊的溪谷較開闊,因為邊坡較陡,我們退回一些,

從一處缺口下切溪谷,過溪後,在溪左岸發現三層的長條平坦台地,

這又平又長的台地腹地很大,幾個10坪的長房子是沒問題的,

而且有疑似雙口灶跟單口灶的泥作結構,旁邊不時出現酒瓶與生活用品,

還有一些不知用途的林業鐵器的存在~

這裡會不會就是ビヤワイ溪其中之一的小屋聚落~

但我們時間有限,只能這區看看~或許往下還有著聚落(所謂的工作站)

在1931年的"台中廳要覽"指出  

從佳保台到清水台要8公里, 而清水台到ビヤワイ溪要4公里

若以航跡來抓的話,這裡的確與清水台有4公里的距離 


(平台與平台間的斜坡道)




(很美的避亞歪溪谷)

回程,原路走回29K

據老王說,應該還有個工作站靠近裡冷林道才是,

我們沿途搜尋平台~

如果就吳政憲老師所述,

當避亞歪溪的伐木工作時程超過了清水臺一日來回的時間,

那聚落就會繼續推進~

因此有些靠近黎明辦公室或冷林道29K鞍部的小屋聚落~

 

在避亞歪溪往29K鞍部之前,

發現兩層駁坎的平台地基以及酒瓶生活用品,

那麼,避亞歪溪到鞍部的聚落,應該不只一處,或許是一區區的小屋群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