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20201009~1011 八仙山伏地索道清水台三日遊

(八仙山本線 地面遺留有枕木)

 

20201009~1011 八仙山佳保台伏地索道~八仙山駐在所~清水台

 

本來這個行程是PG學姊開太平山的工作站~因天候而轉進舊八仙山

也邀請了當地研究八仙山的大大老王與超哥

學姊準備了很多的舊八仙資料讓我慢慢研讀

才能讓我這個第一次到谷關八仙山的人

稍稍理解那個隘勇線推進而發現的森林資源

 

這區域原屬於泰雅南勢群以及北勢群的領域,

清代在外圍石岡初設土牛線來保障漢人的開墾,

後來設立了撫墾局機構來管理漢人開墾與原住民交易的事務,

而日治初期,改以撫墾署來教化管理原住民, 同時進入調查山林資源,

並在過程中不斷地將隘勇線向內推進

以及將歸順的原住民遷移到隘勇線內生活管理,

達到開拓番地資源與拓展殖民的目的~

(from 鄭安睎教授 日治時期番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 p245 

台中地區的隘勇線推進簡表)
 

(from 台中廳理番史裡

提到發現大檜林  攻佔白姑大山支陵上的高地)

佐久間佐馬太1910年的5年理番事業開始,

1911年的大甲溪隘勇線推進以台中廳廳長為隊長,

動員了警視警部巡查隘勇人夫共912,從白冷監督所向大甲溪左岸上游推進~

第六天的時候佔領了白姑大山西南高7998日呎的高點,

中途發現了大檜木森林,因此這個高點山頭被稱為八仙山,這就是八仙山名字的由來~

而後由阿里山的技師調查八仙山的森林資源,

1914年再由阿里山作業所長永田正吉提”八仙山森林作業方針”報告書,

1915年開始開發八仙山的森林資源,

而木材的開採需要運送,一開始,

開採久良栖的林木用人力及木馬以大甲溪放流的方式運送到土牛(和盛),

由於人力跟大甲溪流放效能不彰與損失過大, 加上開採區域漸向東移,

佳保台經久良栖到土牛的運送改以鐵路軌道的大甲溪線開始興建,

無奈1920年在全台與番社的流行性感冒

以及多起的泰雅族反抗,

尤其以9月的saramao騷擾事件最大,

造成伐木營運與鐵道建設中斷,1921年才再度開啟運輸建設,

其中三段的インクライン 伏地索道在1923年啟動,25年完成,成為東洋第一~


(from 八仙山案內的旅遊指南)
 

1927年八仙山票選為台灣八景之一,成為旅遊的重要景點~

1930左右的鐵道旅遊案內文宣或是日人的旅遊文章可以看見~

轉搭乘輕鐵軌道沿路欣賞大甲溪兩岸風景點一直到佳保台,有宿泊點,

然後再搭乘索道到達最高的斜頭角,

轉搭八仙山本線軌道去黎明或是搭乘架高索道,之後登八仙山,

文章中不斷的強調索道的驚險刺激與快速,還有八仙山遠眺小雪山中雪山,甚至次高山的美景呢~



 


(from 1929 台灣鐵道出版的” 唄の臺灣(三) “  ,菊池將八仙八景都寫在裡面了 )

 

八仙山的景點還有寫成歌的呢~1929 台灣鐵道出版的唄の臺灣() “

其中我覺得 營林所作員 菊池清作這篇最好,把所有八仙山要看的重點都展現出來了

 

(from 江崎悌三 台灣採集旅行記 第二回 裡面的八仙山概念圖)

而八仙山也不僅只有森林與觀光資源,昆蟲動植物也是~

其中江崎悌三在1932第二次受邀來到台灣進行昆蟲採集,

其中一站便是在八仙山,而在他的文章中便將八仙山之旅的路線附圖,

可以看見當時的佳保台,索道與清水台 相對位置~

江崎悌三是被譽為蟲聖的昆蟲學者,15歲的鹿野忠雄就是受到他的激發而產生昆蟲的喜愛呢!

 

鹿野: 1921年認識剛從台灣採集回來的江崎悌三,

從江崎帶回的標本及言語,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

 

江崎:「台灣是地理學尚未開發之地,有豐富的熱帶昆蟲

,美得令人眼花撩亂,而且有獵首種族居住在那裡!

 

而舊八仙的林木資源開採殆盡後再轉到十文溪右岸為新八仙區域,

十文溪索道(架高)以及中間軌道的運送方式更提升木材的運輸效能了~

(from 八仙山林場史話 自己增繪路線 與建造時間)
 




(from 1958 周楨 台灣的伐木事業 裡的運材路線)

這次的行程就是以舊八仙區域裡佳保溪流域旁的三段伏地索道為主!

伏地索道與架高的掘田式索道(十文溪索道或是黎明索道)不同,

伏地索道(Incline)是斜坡軌道,

可以克服森林鐵路(<6.25%)

一般索道(36.4%~57.7%)的坡度障礙~

而八仙山的風景明信片以及寫真,最常看到就是伏地索道~

 

(from 八仙山林場史話 封面的伏地索道老照片)

這次可以實地踏在伏地索道上來感受它30-33%的斜度~

以及位在第一伏地索道尾連接第二索道頭的中平線(軌道線)月台

而第一段索道頭的斜頭角與下方的八仙山警官駐在所駁坎牆面壯觀

附帶找尋在八仙山主線(軌道線)下方的清水台

清水台曾是一處位在主線下方靠近十文溪支流 ピヤワイ 溪的工作聚落

除了江崎悌三之外,1930左右, 也有多位日人旅遊停留或提及此地

其中 1930 高北生的八仙山記行

提到火災後,在清水台停留, 而提及清水台詰所

文章是我看見有比較多清水台的描述了~(雖然我不大懂日文~)

感覺清水台的屋舍真的很大間

(from 1930 高北生 八仙山記行)

 

在吳政憲老師著作2018   檜林 溫泉 鐵線橋 近代八仙山林場的成立與旅行書寫

一書中討論到  消失的"清水台"

認為在佳保台, 清水台,斜頭角與黎明工作站 是八仙仙應該恢復的觀光資源

但 清水台一直無法被找尋到實際位置

而吳老師曾進行田野調查並在2019年的臺中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發表

臺中市八仙山林業史蹟調查:以日治時期清水臺聚落為中心(1920-1930

但文章中提供清水台的GPS位置, 卻是1924年陸測地圖上的八仙山警官駐在所~

似乎蠻多山友在找尋舊八仙的索道軌道與工作站遺跡

(請見阿邱大大的詳盡資料)

而歡迎光臨的曾老師今年2月將造訪清水台的紀錄公布出來,

讓大家很想去看看這個神祕的工作聚落,

因此天時地利人和

就這樣產生了美好的索道之旅~

也謝謝多位探索八仙山遺跡的前人,謝謝留下紀錄提供這次行程參考~

 

參考資料:

l   張賜福, 八仙山林場史話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3_00002230&lang=chn

l   黃兆毅, 八仙山林場與大雪山林場的林業經營與影響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4213

l   鄭安睎, “願社平和” (關於泰雅北勢群與南勢群)

l   蔡金鼎, 管雅菁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

l   吳政憲, “檜林、溫泉、鐵線橋_近代八仙山林場的成立與旅行書寫”  (少頁版)

http://www.hss.ntu.edu.tw/upload/file/201911/bc1bf7b1-2561-4170-a6a3-2dad9c55fe4f.pdf

l   吳政憲, 臺中市八仙山林業史蹟調查:以日治時期清水臺聚落為中心(1920-1930

http://web.nchu.edu.tw/pweb/users/w880818/research/14822.pdf

l   邱大師的 烤肉天地 八仙山伏地索道

https://hainsazan.blogspot.com/2020/01/?m=0&fbclid=IwAR2Hb-RhquXWylkEnQbP2EOHgSGF-WeWJ-yXhqFlCMfZvHg852FDyzv5MOg

l   臺中廳蕃務課。"臺中廳理蕃史"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001_0000345755&lang=chn

大元山林場的堀田氏索道機構與建設 http://www.taiwanland.tw/06Dah-yuan/DYshan/0303.html

徐英豪, 由地圖分析林木產業發展對東勢聚落空間之影響(1895-1986)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Sd.di_/search?s=id=%22093THU00222006%22.&searchmode=basic

【台中】八仙山森林鐵道遺跡:斜頭角 八仙山駐在所 清水臺聚落 伏地索道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7022 

風大  20191221-消失地圖上的斜頭角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99%B3%E5%98%89%E6%AC%8A/20191221-%E6%B6%88%E5%A4%B1%E5%9C%B0%E5%9C%96%E4%B8%8A%E7%9A%84%E6%96%9C%E9%A0%AD%E8%A7%92/10157155296999830/ 

PA090201.JPG - 20201009~1011 八仙山伏地索道清水台三日遊

(入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實際行程

D0 (10/8) 10:00土城捷運站~12:20 谷關遊客中心打地鋪

這是我這輩子第二次遇到爆胎      不過這次車子不是我的 

是學姊的~一開始是沒油    後來是爆胎   讓我覺得我跟谷關不合

(還好有鋒哥      有個男生比較好施力)

D1 (10/9) 八仙山第二停車場-佳保溪-上切-八仙山駐在所-協頭角-八仙山本線軌道-下切-清水臺 C1*

*溪溝取水

6:30 起床全家吃早餐~

7:30 出發往八仙山森林遊樂區~買票進入開到第二停車場停車整裝

8:49 停車場整裝,從小木屋往上開踢 H959

(就是那條溝  那條溝就是伏地索道)

8:52 經過聽泉亭,走進去涼亭邊看對面伏地索道的那條溝好斗,

9:00續八仙山國小往上走~經過靜海寺祈福一下,續往八仙山登山口走~

9:08 八仙山登山口 H1006,不上去,從旁邊柵欄邊的腰遶水管路走!開始今天的路線~

9:19 經過一條現代假木橋(水管路一直有人維修吧)

(走在上面會擔心體重過重)

9:22 腰遶路轉往左下切,應該是要下溪的路,路維持得很好呢!H1051

(要下溪的路)

9:29 下到佳保溪,開始左岸右岸一路上溯,沿路都有疊石或是紅色油漆的箭頭 H1070

(佳保溪的上溯  其實都是走在左岸溪床居多 沒碰到水)

10:12 來到要上切的點,溪右岸上陵處有綁布條 H1230,大休等老王與超哥來會合,10:44 上切go!

(上切的陵  溪旁休息)

 

10:59 橫向有窄鐵軌的路H1337,繼續順著陵上一路都是黃杞種子粉美

11:33 來到伏地索道交會口,伏地索道邊坡都是大片的駁坎護坡還設排水溝H1500,午餐~

(傳統路徑與伏地索道交會路口空地)

(伏地索道旁的駁坎護坡  駁坎保護著伏地索道地面 駁坎牆面被一根根未知功能的鐵桿 插著)

(排水溝)


12:05 出發順著布條繼續沿陵爬~

老王大大說伏地索道可以爬~

但陡又有點啊砸,因此繼續順傳統路爬~

中間經過拉繩抖抖上~

 

12:47 來到緩陵處休息H1748,我輕裝往右切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伏地索道,

但植披阿砸放棄~13:00出發

13:19 來到空地有礙子與台車輪子,右側有長長的駁坎坡面,

爬上去發現是伏地索道拉H1854,

大家爬上伏地索道四周拍拍~

下山決定從這裡開始下走一段索道~

(站在伏地索道上往下看  手上是卯釘)

 

(站在駁坎護坡旁看駁坎以及站在伏地索道上的夥伴)

 

13:38 來到陸測地圖上的八仙山駐在所第二層H1907,

有著美麗的斜坡道與駁坎牆面,

還被一顆大杉爬了上去,

我們因為今天要趕去清水台,駐在所就留到回程再探~

小休藏東西之後,繼續爬駐在所第三第四層~~

 


(路側地圖上標示的八仙山駐在所第二層的駁坎牆面被杉木霸佔了)

(駐在所外的斜道)


14:07 爬上橫腰的八仙山主線軌道H1950 ,

我一時不察以為上面還有一層~因此跟著學姐也爬了上去

才發現上面直接往東八仙的路線~撤回橫向道路~

往左踢八仙山主線是軌道運材鐵道~

雖然又寬又大但要過幾個倒木與兩三個崩塌~

(有段路面還存著枕木與釘)

 

(穩定路面的駁坎) 

14:21 遇到一大片的岩壁,地面殘留著軌道枕木H1951,拍照~~

然後繼續踢~反正路況算還好~

 

15:17過完橫渡高繞下切有點辛苦的兩個崩塌,但前方似乎又是一個崩塌

我們預計腰遶著H1950左右的八仙山主線軌道之後

是要轉切條東北陵再轉東

看離下切點的那條陵快到了,眼前的林相與坡度OK,

阿超大大決定就從這裡直接下切橫過去要走的陵吧~~

 (請見航跡)

15:28 接到要下切的陵H1937,一條明顯有人走過的陵路,

順著人跡再箭竹叢裡往下切吧!!!!!

中途雖路徑不明,但總是右鑽左閃的就是找的到疑似的路徑,

應該是有人走過,反正我們就是見縫就走,不偏離陵右~


 

(下切的陵上林相植披)

15:51 陵右箭竹中下到一條腰遶路H1817~覺得太好了~

 

(一條大路斜斜往清水台)

 

15:58 路徑不明但眼前就是一個平平的平台H1810,

還種著那種做扇子的蒲葵~好有南洋風!

我們不管順著平台一層層下切~

平台邊還有階梯與駁坎牆面,我想就是目的地清水台,

由於腹地太大又好多層

(隔天走一下才發現上下範圍高達70米等高線喔~忘了數有幾層平台阿)

選定比較乾燥平坦的那一層作為今日的營地C1

 


 (有南洋風味的平台與一層層駁坎牆)

16:15整理好之後H1776往南有條溪溝

大致水平等高線去取水~

反正順著平台走~靠近溪谷水聲很大,但我跟學姊不小心往下切,

發現落差較大改上修,箭竹阿砸中繞到溪溝~

16:28有點小落差的溪溝中取水~原路回營地


(取水溪溝) 

 

 (晚上的營火晚餐)

 

D2 (10/10) 清水臺半日遊-八仙山主線軌道下切點-斜頭角C2

 

早上四處繞繞


(一條斜坡道在兩層平台之間)




在斜坡道延伸上來的平台上  阿超發現了有3階淺樓梯上去的小平台

平台旁有個大凹洞 洞內也是用疊石駁坎堆起來

有點像是木炭窯的外型但是

不是木炭窯

功能不明  只能等待答案了





營地下方有蠻多階平台

感覺從中央走道下去  兩旁都是一層層的平台 

每個平台的駁坎牆面真是美~

每個平台似乎都是造林平台 

但跟我在丹大附近看得不大一樣~沒有這麼整齊



渣營點下方大概2-30m有條木馬道或工作路 

我沿著這條木馬道往南走  因為昨天取水的路線植披不佳很阿砸

加上下切溪溝的岩壁有點濕滑~

但圖資覺得這條木馬道應該也可以到同條溪溝

因此走走看~結果蠻好走的  

(請見航跡)

下了溪溝取水後  爬回木馬道  看見左邊有陵下來 乾脆往陵上走 

應該可以切回去昨天取水溪溝以及住的那層平台

上切過程也發現了一個大凹洞 功能未知  凹洞裏面依樣有疊石駁坎





(D2 取水的溪溝)

雖然有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可以四處繞繞~但其實我都在亂剪拉基

基地往南的斜坡都是垃圾 我開心地發現很多我沒見過的酒瓶

離山下雖然說遠也不遠~但 在那個1920-30年代

伐木工作的單調與危險  

只好拿酒來紓解心中的鬱悶

因此  到處都看得道大量的清酒  紅酒  還有威士忌

按 吳政憲老師提到的清水台

有溫泉 還有販賣部  非常多人在此生活著

若是如此 鍋碗瓢盆   保養品 跟酒瓶 也就不難理解了

(太陽神阿~~感謝讓我門住一晚~~拔營)

 

13:10 清水台背水(每人3L)出發,

先爬回最上面那層的腰遶路,順著路走回那條東北陵

 

13:21 來到東北陵要上切的位置H1813,

因為發現陵上有路,改沿著陵上走,

一路好走很多,所以爬回去路比較清楚~

 

 (中央的布條)

13:52 開心地爬完這150落差,來到八仙山主線軌道H1944,

原來下切點有條中央大學的白布條

還有訊號呢!小休聊天~旁邊就是崩塌~

 

 (爬回道八仙山主線)

 

14:14 出發~繞崩塌的路稍微找了一下~

14:25繞完崩塌下到主線軌道路剛好就是昨天下切的點~

繼續往前轉過陵又是一個高繞與邊坡橫渡~

15:08 雜草倒木邊坡橫渡再下切到主線軌道路徑

(路稍微找了一下)

 倒木...反正就過~

15:45 回到八仙山駐在所下切點H1951,

先往前2分鐘去看斜頭角與動力室~

看到動力室腹地廣又乾燥,決定今天住動力室旁的平台空地C2

放裝備後輕裝去八仙山駐在所跟斜頭角走走


(斜頭角 兩邊的駁坎牆)

(枕木還在中間 兩邊是一層層的斜頭角駁坎牆)

斜頭角 按吳老師的說明

從伏地索道往上看得特別斜角的結構

我在伏地索道上左望右望  似乎有點感覺

但我覺得每段索道頭 應該都叫斜頭角才是

這裡標示的斜頭角 是第一索道頭的位置

 斜頭角 往南一點 有個動力室  

對於索道'的動力方式 我沒有研究 

之前 在大元山工作站附近 只有掘田式索道 沒機會接觸到伏地索道

或許  在找ˊ找 伏地索道的動力方式  來補充



  



(八仙山駐在所的幾層駁坎)


日人的文章中  在斜頭角

可以欣賞到山下的佳保台

我們ˊ在斜頭角的確也看到大台中地區的夕陽

我一點也不會羨慕山下的繁忙生活反而羨慕山裡的安靜閒暇

如果我是伐木工作人員  會不會有感慨呢?

 

從清水台背嘞4升水  來斜頭角渣營還是喝得爽歪歪 

可惜(烈) 酒喝完了   啤酒不是我的菜

鹽烤 香腸  青椒  姑姑  靖魚 與櫻桃鴨

綠茶果凍 紅棗茶當甜點 

哈拉打屁  存底蘊

 

 

 XXXXXXXXXXXXXXXXXXXX

D3 斜頭角-八仙山駐在所-伏地索道-雙層駁坎護坡-橫切遇大崩塌

-高繞回傳統路-抖抖拉繩處-伏地索道交會口-沿伏地索道下切-

中平線軌道路-中平工作站月台-第二伏地索道頭-沿伏地索道下-

工作站平台-第三伏地索道頭-沿伏地索道下-溪溝橫渡續下

-佳保溪與十文溪匯流口-架高棧道-森林遊樂區-第二停車場

 

今天的重點是 我們要沿著伏地索道往下走

伏地索道的枕木與軌道其實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或許  就像黎明工作站東西向的軌道 

拆去其他線路的使用

但 伏地索道的地基有幾段還蠻穩定的 尤其

有幾段的護坡駁坎穩穩地站在那裏

等候 

山友們的拜訪 

 

 

7:25 斜頭角動力室平台出發H1930

7:48 八仙山駐在所團拍~H1914

 (早上的陽光 拍駐在所比較適合)

雖然   昨天有來這四層駁坎平台的八仙山警官駐在所繞繞

也看見不少遺構 如留下的灶 與隔間

這是在1922~1923年的大甲溪道路所設的警官駐在所

取代原本的隘勇線的大甲溪道路是從久良栖到志佳陽~

而八仙山警官駐在所是從警戒所改制為警官駐在所 八個之一

(from 林一宏博士  日本時代臺灣蕃地駐在所建築之體制與實務, p158 )

我們在此補拍了團體照

但主鏡的阿超大大  照片通常是5-10年才會出現

這就是為什麼我都沒有照片的原因

8:01 回到D1的索道工作站H1870~沿著伏地索道陡下切

(從伏地索道下切吧~~)

回到駐在所下方的伏地索道  D1來的時候就決定要從這裡下切

體驗索道的坡度

(伏地索道 航跡紅色)

在航機上可以看見我們走的路線  中間遇到了一段很美的雙層駁坎護坡

從斜頭角到中平軌道線 是屬於第一段伏地索道

而中平連接第一與第二伏地索道

 

8:37 遇到伏地索道邊坡有兩層駁坎護坡H1741~大休拍照~


這第一段伏地索道 的雙層駁坎 實在太美了

我們在此停留了許久  等待陽光出現

這段路的確值得拜訪

只是思考了 下  如果我是林務局

如何將這段美麗的駁坎路段 讓山友拜訪呢?  

往回爬???喔~~好陡耶

因為  接下來 繼續下去的 伏地索道 不但植披阿砸

路況也不好

可能需要探路找好橫切的位置

由於熟悉此區的老王大大  表示往下不好走又陡

橫切遇到不好切的  因此 我們從等高線上判斷  就此刻此點最適合了

決定 就此橫腰切吧~但

橫腰切的過程發現遇到超陡崩塌

因此又往上高遶 最後高繞回傳統路徑

回到拉繩斗上的那段傳統路上方了

 

9:31 決定從此橫邀切回傳統路

9:40 前方落差大且有崩塌無法過H1726,決定高繞回傳統路

9:53 高繞回緩陵的傳統路H1764,沿傳統路下

10:44 回到伏地索道交會處H1558,繼續從伏地索道下切~

(下到 D1 傳統路與伏地索道交叉口)

我們 延續伏地索道的體驗  繼續從此處沿伏地索道下

此段的索道保存沒有很清楚 土石鬆軟

也僅有斷斷續續的索道斜坡與駁坎被認出

 

10:54 遇到伏地索道漂亮的駁坎護坡面H1495~拍照續下

最後就到了中平軌道線

 

11:18 下到中平線軌道路H1400,道路都是雜草~

中平軌道線是銜接第一段伏地索道與第二段~

學姊秀出一張 有長長平緩的索道軌道 

軌道上還有小小的建築與月台

學姊說 等下可以看到那個轉彎與月台喔~

雖然~~整個埋在雜亂無章的植披當中  還要阿超開刀砍草才能穿越

(有很大一叢 血藤~大家彩的真開心)

 

11:19 轉個彎就是中平工作站的月台H1400,

在月台空地上吃午餐~林立被硬蜱咬~

(看的出來  是個有駁坎架高的月台嗎?)
 

(學姊秀出  月台的照片呢)

在此午餐的同時發生了插曲  原來是穿拖鞋走的林立

哀了一聲  發現是硬蜱

太好了    超想練習用硬蜱拔除器的

自己不好拔  拔別人的!

(然後  下山做成.......紀念品)

12:05 出發續走軌道路,前面又是個疑似月台的駁坎平台H1360,

也有軌道遺跡與木炭窯,還有日治與國民政府的垃圾~

中平軌道線 在後期國民政府接收後有使用一段時間

因此 在這段路線上可以看見非 日本時期的生活用品

12:16 軌道路上遇到磚造水泥水塔與戰後的工作站H1348~

 

12:27 軌道路上遇到水泥基基座的動力設備

 


地圖上 靠近陵尾的時候  發現了動力設備的水泥地基

老王大大 帶我們從軌道路上往上走  去看第二伏地索道頭 鋼纜的固定點 

 

12:30 第二索道頭H1336~看一下上方平台的鋼纜固定點~

我仍不了解  整個索道結構  因此不知道

這些是做甚麼用的 或許還要補充下

而陵尾旁有著較大較寬的軌道平台  

老王大大講說  可能是集材放置地 

就是等著要上索道的木材放置處吧

12:35 從第二索道頭順著伏地索道下切,

但第二伏地索道比較沒有明顯的護坡駁坎~

 (從 索道頭 繼續下切 )

我們繼續從第二伏地索道往下切  路徑鬆垮不清 

倒是距離不長 下切200米

13:26 陡下到水管平台H1150, 這個平台很大很寬,有著很新的水管~

平台用來銜接第三伏地索道頭~順著平台往北走~






( 平台銜接一處索道軌道  下方也有駁坎護坡 )

( 索道軌道路面旁 也有動力水泥基座

往前面就是第三伏地索到頭了)

13:37 發現第三伏地索道頭H1150~

有駁坎與動力水泥座~四處繞繞~~

 



天氣實在太熱了  這裡剛好是個凹口  涼風吹拂   重點是有網路

我覺得第三伏地索道頭兩邊也有像 斜頭角的駁坎

為什麼  此處不叫斜頭角呢?

14:07 從第三伏地索道下切

( 索道頭下切 ) 

14:22 下到開闊林地但下方有深溝H1068,

橫渡過溝後從溝左邊繼續下,居然有紅色布條

 

14:48 下到一小支流,溪水聲很大~

往前推是造林平台~

在平台上順著十文溪下游走,快到佳保溪前芒草阿紮,

最後還是下到佳保溪邊~

從小支流往造林平台走  路徑較不明顯~反正往溪邊推

再沿著平台往匯流口推

快到匯流口前芒草很高   大石較滑 

小心下到溪邊

15:00對面就是架高棧道了~溪邊梳洗~~

(造林平台)

15:12 爬上棧道~走回森林遊樂區住宿區合照~

爬上第二停車場~結束行程~


(航跡疊陸測)


八仙山曾是台灣八景之一

很可惜林務局並沒有好好重視以及規劃舊八仙林場的觀光資源

雖然有一度要恢復舊鐵路運輸的大甲溪線

而東洋第一的索道以及山區的索道,木馬道,鐵道聯絡線等等

都埋沒在山林裡

 

既使離伏地索道最近的森林遊樂區天籟步道,

在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口,

明明就是正對著第二索道頭以及第三索道,

卻連解說牌都沒有設置

 

實在可惜~~

希望台灣能有更多人理解知道這個林業文化資產

期待哪天能再度成為最美的台灣特色

 

在查詢資料的過程當中  有著一些的疑惑

我不是了解日文  也只能從戰後的翻譯著作來理解

八仙山林場與隘勇線推進

但會發現不同人對於同樣的事物 會有差異

比如 光不同索道建立時間與隘勇線推進的各事件發生時間

都會有差異  

我或許不嚴謹  並未回去翻閱日文資料 

也未一一比對確定資料

往往會有因資料不足或不全造成自己的誤解而延伸論述

反而誤導

但我想會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  慢慢導正自己的缺點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