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2_06_034_0003/植松木行竹東分行接收關係書類/事業概況書 (所伐計劃圖添附 )二之三
(LW2_06_034_0001/植松木行竹東分行移交清冊及副本/第二項 山地事業概況書 二麻伊馬來山)
(我這次終於弄清楚中研院的資料分類了XD 但網站還是只能連進去20分鐘左右)
民國33年(1944年)在植松木行竹東分行接收關係書類裡 事業概況書提到這個採伐地
主要開發タコナン社竹東77、74、73林場與サカヤチン社大溪97林班
77林班已完成造林伐木 另外3處林班還未完成
設施有軌道大概一0キロ四分與三處索道七五00尺 內軌道一キロ
其中一處索道三三00尺未完了(1號,編號與後來有誤)在民國35年完成預定
經由(南口附近) シバジ一(十八兒)到竹東之間軌道運輸到竹東
對照"植松木行竹東分行移交清冊及副本"裡的山地事業概況書
中文內容似乎寫的不是很正確
而在植松木行竹東分行接收關係書類裡 第一項 財產目錄明細書 12-15
有提到マイバライ山(麻伊馬來)建物或マイバライ索道軌道施設明細~
或許如此 在"植松木行竹東分行移交清冊及副本"裡才有中文字"麻伊馬來山"
以及合併之後的竹東林場事業區有 "麻伊馬來"的名稱
回來看這個採伐地區除了73,74,77林班之外 還有
"サカヤチン社大溪97林班"
如上一篇的20250317, 0322 竹東林場-香杉山分場3號工作站與中間軌道(部分),5號索道著點與6號索道著點
所參考的 1948年 林場管理概況-竹東林場事業區圖裡有林班編號
(1948年 林場管理概況-竹東林場事業區圖 局部)
可以發現77與73與74還有大溪97林班位置與大概的軌道索道路線
加上
植松木行竹東分行接收關係書類裡
最後有"マイバライ山事業場"與"97林班出材設施計畫略圖"
以及 植松木行竹東分行移交清冊與副本裡
附上的"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
(マイバライ山事業場,整理加上文字)
(97林班出材設施計畫略圖 第5點不知是否完成)
(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部分另加整理文字)
可以發現"
97林班出材設施計畫略圖"裡
97林班與77林班銜接的兩段軌道與兩段索道
應該是指"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上的新香杉山軌道與麻伊馬來軌道
(白山軌道應該在97林班地)
以及索道兩條各1600公尺
雖有提到民國35年有計畫預定完成
但實際是否有興建呢?
在"マイバライ山事業場"圖上顯示
南口經由1號索道與2號索道加上一段軌道
再加上未完成的3號索道與軌道跟山東峰工作站銜接
對照"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的標示
猜測 2號與3號索道之間是扉子排軌道
而山東峰之後的軌道為油羅山軌道
在"マイバライ山索道施設明細書"資料裡
提到有1~3號索道(主索)與長度
(大略整理於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上)
應該是指山東峰以下的3條索道
並未提到"97林班出材設施計畫略圖"上的索道
"マイバライ山軌道道路施設調書"資料裡
有列道軌道及道路開鑿明細
可以大概猜出軌道的位置與長度
其中有一條是
"マイバライ山ヨリ山東峰マデ"(從マイバライ山到山東峰的軌道)
其一有四.六三七四哩(換算大概7.46公里)
其二(另一種寸法)0.8257哩
應該是指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上的油羅山軌道
另外還有提到一條"南口到 メホマン橋"的軌道
一條"1號道2號索道"的軌道
就是沒有麻伊馬來軌道~
這"竹東分行山地事業里程圖"上的麻伊馬來軌道與前後兩條索道
相對應為'97林班出材設施計畫略圖"上的軌道與索道
似乎都沒有詳細列出在明細資料裡面
可能是有規劃完成
但沒有花錢可能就沒有興建
而在林產通訊_1947年3卷2期 裡的
"增產推進團觀察竹東臨場報告-邱欽堂"裡
之"作業部份報告" "三.麻伊馬來事業地"
提到77林班地的木材由南口土場創設3段索道
以及軌道12公里來運送
而主要的大溪97林班有5萬石木材
仍需要再架設2條索道(2.1公尺)1段軌道6公里~
但因為沒有經營的效應要再考慮這些軌道索道建設是否需要進行
從1947年林產通訊的竹東林場視察報告裡面發現
似乎麻伊馬來軌道與新香杉山軌道還有前後兩條索道可能沒有興建
藉由上述這些資料
再加上老五萬圖資與經建一圖資
猜想油羅山軌道與麻伊馬來軌道
還有工作站位置
這次猜測油羅山南側的羅山林道南段是油羅山軌道
而麻伊馬來工作站應該是在有著3條支流的大支流東側
也就是老五萬圖上有四個黑點點的位置
而麥巴萊山東北側山腰大概1600附近有麻伊馬來軌道
另外~
猜老五萬上羅山林道南段有黑點的位置或許是杣小屋
所以從要走油羅山登山口的羅山林道南段的入口開始走
先把大支流東側的四個黑點點位置看看
然後繼續沿著林道往霞山登山口方向
繞道溪左岸的林道南段
從73林班與72林班交界附近往北延伸的陵爬
上到海拔1600附近看看會不會遇到軌道
再沿著軌道找老五萬的黑點點與索道發送點
最後從麥巴來傳統路西北陵下麥巴來溪回到溪右岸的羅山林道南段
(航跡)
行程記錄
6:07 羅山林道南段水泥路停車出發
6:07 前有鐵鍊擋路,停車出發H990,走林道
6:21 經油羅山南線登山口
6:27 林班界林道轉彎處(下方有老五萬2個點點,編號1)遇族人來採靈芝
聊一下
決定先繼續走回程再來走
(6:33 下錯陵,沒有平台)
6:33 老五萬5個點點處的第一個黑點下陵
但 沒有平台 仔細看老五萬
覺得點點比較靠南邊一些
覺得下錯陵(往西)
因此再爬回林道
(6:44 往溪南的陵下)
6:44 林道繼續走到下一條陵H1079
就在香蕉樹叢旁邊一些(以前可能有崩塌)
這裡比較靠近的老五萬5個點點的位置
是條西南陵找路下切
(回程時走一段老五萬上往東的虛線 發現是林道)
一下去發現下方有一條往東的林道
回程時走一小段看看
發現應該是老五萬上 林道下方的那條虛線
而這條虛線似乎可以下溪到對面
並延伸到轄山登山口
但卻不是溪左岸的羅山林道南段~
看看下次有沒有機會
(三-四層淺駁坎平台H1073)
我們繼續往下切
發現這處老五萬上的黑點點應該是工作站(編號2)
三到四層平台有戰後瓶罐垃圾
但也有日治時期的櫻啤酒與台專清涼飲料
(被磨去商標logo的サクラビール SAKURA BEER )
7:16 去走那條林道下方的虛線,卻認為下溪的林道
7:25 爬回羅山林道南段繼續走林道
7:26 林道上方有老五萬的一個黑點(編號3)回程再探
7:30 林道下方有老五萬的一個黑點(編號4)回程再探
(7:42 往麥巴來的叉路)
7:42 林道下溪往麥巴來的叉路H1130,我們要先繼續往前走
回程才會從此叉路走回林道~
8:10 油羅山一處登山口(沿路好幾個都能爬油羅山)
8:17 戰後的疊石平台樹林裡有透明塑膠布的獵寮
8:22 過第二條支流
這是麥巴來大支流分岔出的第二條小支流
過第三條之後就是老五萬圖資上4個小黑點的疑似工作站
(第三個支流有攔沙壩H1183)
8:24 第三個支流 植披雜亂間看到原來是有攔沙壩的
過支流之後繼續沿林道走 林道很好走
8:25 又遇到一個油羅山登山口
發現標示2-1 登山口
光1的標示就標到1-5 也就是有5個油羅山登山口可以上去接原來的登山口1路線
8:27 來到老五萬有4個黑點點的地方(H1204)
標示在上方可能平台處
我們上切前發現有紅色布條
結果上去才發現應該是一處能登油羅山的登山口綁上了布條
上面有一條橫向的木馬道
到處是大概15公分長的黑色尖頭塑膠管
曾老師說應該是種苗木用的塑膠管
我們沿著木馬道往更南側的陵走
北側的陵平台很小腹地小
南側陵似乎有較大腹地
往右手邊走就發現上方有一層疊石平台
(抬頭往上看發現是疊石平台)
8:34 原本想沿木馬道走 但往上看看到上面有疊石(H1234)
就爬了上去(後來木馬道可以接到一處大平台獵寮)
才發現上面的腹地很大
地面上還有在一層淺疊石平台
邊緣還有疊石牆面
平台南側有往下的小腹地 不知做甚麼用
有之字路可以往下走
平台也有之字路往上延伸
(第一層大平台上有淺疊石平台)
(邊緣靠山側有疊石牆面)
(蘸上面往下拍有三層到四層以上大小不一的平台)
(之字路往上延伸)
(清酒瓶碎玻璃與瓷器)
(下方的平台 倒木一堆 似乎造了林)
(往下的之字路接到大腹地被藍白帆布獵寮占用)
我們原本猜測這處老五萬有4個黑點點的平台是麻伊馬來山工作站(標記5)
腹地的確有三到四層以上的平坦地
加上往上與下都有木馬道延伸
在植松木行竹東分行接收關係書類裡
有提到マイバライ山(麻伊馬來)建物明細
可以看到標註為"麻伊馬來山"這個工作站區域
有事務所28坪
還有制材所36坪
其他有兩間杣小屋
重點是有炊事小屋 5.25坪
這裡算是最大的腹地了
也符合"林場管理概況-竹東林場事業區圖" 上
繪製麻伊馬來山工作站在77林班靠近78林班處
但
腹地上的生活瓶罐真的好少
玻璃碎片也很少
倒是有非常多的黑色尖頭塑膠管
讓我想起苗圃種苗的塑膠套
難道後來有作為他用嗎~
所以平台上甚麼都沒有
只是非常平坦
我沿著之字路往下可以到達一處大平台有個藍白帆布的獵寮
獵寮一直有人來用所以垃圾很多
之字路還延伸往下到林道
很符合下去軌道路的之字路
(1974年 航照上可看見大獵寮位置有個長屋)
9:11 看完了工作站 帶著滿滿的疑問繼續走林道
我們猜測97林班的木材藉由白山軌道或新香山山軌道接一條索道
到對面的麻伊馬來軌道線尾端
在以一條索道
拉到腳下的油羅山軌道上麻伊馬來工作站附近
所以往前陵尾處
有可能是索道著點
(9:17 林道上的一處陵尾)
往前沒多久就是一處陵尾 轉彎腹地也很大
但是羅山林道南段整個被鋪得很平又寬
完全無法有軌道路的遺構被發現
只能猜想
9:23 又是一處陵尾轉彎處
路基下方還有兩三個油桶
腹地也很大 所以部落族人在此停留住宿生火
沒有任何遺構 只能猜測
(林道上的岩壁開鑿段)
接下來進入林道山壁開鑿段
沿途有很高的岩壁 但路基路面有較小 但仍是寬闊的車道路寬
9:35 來到一處碎石崩塌
9:42 支流岩壁乾瀑但有水流動
9:45 支流小瀑有水
(9:50 林道路基有疊石)
9:50 林道路基有疊石
9:51 林道轉彎處有保安林界以及旁邊有一瓶進馨汽水瓶
(下溪點,林道路邊有布條)
10:02 從林道旁的叉路下切,有布條,可以過溪~
林道往前是去霞山登山口1
也可以過溪之後再往回走
(過支流~有布條)
過溪跟著布條在上切回林道
繼續走林道
(林道崩塌走邊坡)
11:08 林道崩塌 走邊坡有繩可拉~
來之前有看到網路上有山友提到溪左岸的羅山林道南段從麥巴來登山口往霞山方向走
崩塌嚴重 反而沒有很好走
我們一過霞山登山口1的支流之後
就遇到第一個崩塌
但有繩可拉
10:12 走攔沙壩過支流~
10:17 林道往下方的沖積河階下
走攔沙壩過主流 開始溪左岸的羅山林道南段
原本以為溪左岸的羅山林道南段會比較窄小
沒想到看到一片輪胎蓋
表示林道以前是可以行車的
我查詢不到羅山林道的開鑿歷史
只在林務局網站上找到
因林相變更
大概是民國58-59年開設羅東林道下線為寬度4公尺的卡車路丙種林道
涵蓋了竹東66~73、76~80林班作為木材運輸使用
無法找到資料來驗證羅山林道南段部分為前身為油羅山軌道
(陵尾林道上的大獵寮H1252)
10:23 林道上藍白大獵寮
過溪沒多久之後在林道上有個超大的藍白帆布獵寮
剛好這裡有條在73林班邊緣的陵尾
我們從這裡上陵
要爬到海拔大概1600的位置
因為猜測這個海拔大概會遇到麻伊馬來軌道
這是用麥巴來東北側
老五萬在73林班上有3個黑色點的高度來抓軌道位置的
小休10分之後開始沿陵上切
一開始還看到有香菇菌種瓶與砍痕
後來等高線真的密又陡還沒甚麼人走
11:37 來到海拔1637
但卻沒有看到任何平坦的疑似軌道路的地方
小休之後大家散開不同高度
一字排開的抓西北方向腰繞
但仍沒有看到任何疑似的軌道路
(午餐大休)
12:02 在一處海拔1688的稍平的腹地休息吃午餐
其實不是真的餓 而是沒有找到任何的軌道
認真的思考
1947年的林產通訊上所建議的
(林產通訊上的建議 )
或許
是真的沒有興建這條麻伊馬來軌道與索道
12:35 放棄找尋軌道
直接小扒往1700的高度然後開始抓方向往西北陵的麥巴來傳統路走
13:07 接到麥巴來下溪的傳統路H1707 然後就沿著傳統路下
13:47 下到海拔1346 發現有個大凹洞下方是木馬道的尾端
然後羅山林到南段在更下方大概3米處
曾老師發現這個大凹洞有大石頭在兩邊堆疊
而凹洞前方有類似被鋼索崁入的凹槽
很像是簡易索道的鋼索固定點
(木馬道尾端平台)
(木架或木頭的固定釘)
然後荳子還在木馬到尾端平台發現好多根長的固定丁
疑似是木架平台上的木頭固定丁
推測這個木馬道尾端的平台上有個索道
而且是簡易的索道發送點
(新竹林業圖說)
在新竹林業圖說裡面 有張比較簡易型的索道圖
索道發送架是比較簡易沒有粗大木架的那種
說明裡提到
因為當地的林木重量與尺寸是較小的
所以索道木架結構並沒有粗大的木架
或許 我們看到的疑似索道發送點
也是較簡易的
(懷疑是鋼索的固定點 照片from 曾老師)
(下到林道)
14:12 從下方的羅山林道南段繼續沿陵下
(麥巴來溪)
14:42下到麥巴來溪邊H988
脫雨鞋過溪因為水深到大腿
小休梳洗一番
15:01 開始往溪右岸上方的羅山林道南段爬
15:03 過支流後往上發現支流旁有個還蠻完整的木炭窯H1012
15:14遇到橫向道路如木馬道H1112
(上下兩條林道)
15:16 又遇到一條較寬的林道
往前可以繼續走 但路條是往上才會接到羅山林道南段
15:20 上到羅山林道南段H1140,小休15:37出發往登山口走
(老五萬黑點 編號4的疊石平台)
15:52 來到老五萬黑點處編號4的地方下切
發現下方有淺疊石平台
而且也有kirin 啤酒瓶 大日本麥酒與戰後垃圾
可能是日治與戰後都有使用
16:04 回到林道繼續往登山口方向走
16:15 來到在林道上方 老五萬黑點編號3的地方
爬上去看才發現被堆疊了很多大石頭
應該是林道整理時挖鑿出來的大石頭堆疊在平台上
無法看出有什磨了
而在往旁邊走去 才發現上方有整齊的疊石牆
(整齊的疊石牆面)
牆面之上也是一個平台
上面有一罐戰後的魚肝油~但也沒有其他的生活垃圾
或許這處平台有戰後的工作站
而在下方發現一根鋼軌
( 一根軌條較輕的鋼軌 林鐵用的)
這條鋼軌不是承重較重的那種 而是林業使用台車的鋼軌
走了一整天的羅山林道南段
終於有找到可以證明林道是軌道路的鋼軌的
雖然只有一根
但在被整修為卡車路又有剛好維修過的羅山林道
還可以找到鋼軌已經很難得了
這重要的結果也算是今天好的結束了
雖然沒有找到麻伊馬來軌道(應該是沒有蓋~)
但至少油羅山軌道是確認的
林道附近的老五萬上黑點的確是日治小型生活工作平台
因為有看到啤酒瓶或台專清涼飲料與玻離碎片
麥巴萊山東北側卻沒有找到麻伊馬來線軌道
或工作空間平台或索道發送點
但位在72林班
西北稜南段林道上方有找到一處疑似木馬道與簡易的索道發送點
曾老師有發現可能是著點在溪右岸羅山林道南段下方
對於麻伊馬來工作站有些疑問
腹地蠻大有三四層
但為何沒有什麼生活的瓶罐呢?
這個腹地有好多黑色像種苗的塑膠管狀物
難道這區域被改其他用途而造成沒有生活垃圾嗎?
17:08 回到停車處
由於編號1的黑點點平台要下切大概80~決定放棄
最後
開車沿著羅山林道(也就是軌道路)往山東峰方向的下方
現在的花園國小竹林分校
裡面有個忠魂塔
去看一下駐在所旁的忠魂塔
從陸測圖資上可以發現
這裡是タコナン社以及タコナン隘勇監督所在派出所位置
警部水野義一等巡查五名警手四名被地雷炸死而立碑
當作這次行程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