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20230929-1001 Odakei大瀧溪線 -謎樣的隧道

陸測地圖

 Odakei線是在塔山北面下方海跋2350附近的一條阿里山森林林內線

在陳玉峰老師的書" 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 說
這條線從塔山車站往西延伸
有2.3公里
書中附上了簡圖
說明這條線有個支線以及七個隧道
跟阿超、佩佩與愛山女孩們請教跟討論之後
想把這條線離清
因此在前段找兩條谷線下切到2350
再左右看看兩邊陵線下的隧道
而支線與支線之後的主線
則是跟隨阿超大大們的探索成果
感謝有他們的資訊

這次有兩條陵下的隧道 沒有走通與確認
一個是猜測為2號隧道與它的東口  
沒有找出來   但有看到2號的西口
而我跟飛容在1號隧道西口外的平台週圍溪谷還有岩壁搜尋
都無法判定2號隧道東洞口在哪裡
第二個沒有確定的是5號
因5號隧道中間崩塌    沒有辦法走出西口
無法確認是否這個隧道是否是通往那個靠支線的崩塌口
就差這兩點了


(陳玉峰老師書中附上的大瀧溪線、支線與大瀧溪上線簡圖)


2023/09/29~10/01 大瀧溪線 3天
全自理 鋸子+傘帶(惠琳)/留守 蔡政穎0930784809
行程記錄:
D0 09/28 (飛容家借宿)


D1 09/29 台中-嘉義-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沼平-眠月線塔山車站-塔山三叉路-涼亭-鞍部下切-營地C1
05:35 台鐵101次 台中-6:55嘉義
07:10 台鐵嘉義前站阿里山線B線 7233C -9:40 阿里山轉運站小7補水出發-森林遊樂區-
10:00 阿里山站-10:20 踢到沼平站小休上廁所吃東西
10:30 沼平站-塔山步道-十字分道祝山線叉路往左-11:28大崩塌閘門拉繩爬梯-11:38 第2號隧道(需要開頭燈)-11:46 塔山車站月台小休-12:00 豐山石夢谷叉路,放重裝去看隧道,隧道口是水泥房-12:05 重裝出發,旁邊是大瀧溪線的1號隧道(D3再探)-12:30 塔山,小塔山,三叉路,小休15分,往塔山方向-13:47塔山涼亭-14:00 鞍部木馬道往北西溝下切H2479-14:20溪溝山老鼠營地C1H2390(有水)



D2 (9/30) 輕裝看支線與支線之後的本線/找2-5號隧道
6:30營地出發-6:45 下到木馬道,左側有支流匯入主流-6:57鐵軌,有較高的平坦路基,先往西段續走,漂亮的鐵軌路-7:18 遇架橋鐵軌橋斷,從旁邊繞-7:27 第2個架高鐵軌橋斷,從旁繞-7:45第3個架高鐵軌整個懸空,邊坡繞比較久-7:52 第4段有架高鐵軌,木架橋完整,但可以從旁邊繞-7:57 地5段懸空鐵軌,邊坡高繞-8:01高繞回軌道,軌道進隧道,隧道內積水-8:07出隧道-8:16 疑似主線尾端有鋼纜-8:20原路回程-9:39回到6:57位置,沿箭竹下的軌道朝山邊造林處前進-9:47軌道直直止於一處岩壁崩塌下,疑似隧道口崩塌,四處搜索是否有隧道洞口,無果-9:57往整齊造林路去,發現可能是支線軌道的路基,但沒有鐵軌,沿著走-10:08遇隧道,裡面有堆疊整齊的枕木堆-10:11出隧道,隧道口左側有大石岩壁凹洞,凹洞下有枕木桌椅-10:17 疑似支線尾端,有鋼纜,原路回-10:39回到主線支線會合處,平台邊發現生活瓶罐,旁有木馬道,沿木馬道走-10:42 木馬道下方有平台,有戰後的酒瓶-10:44 有三層平台,最下方平台有長條型的矮駁坎,撿到日本胖胖大酒瓶的底,還看到接水的鐵管-10:51過溪接回木馬道(6:45的位置)-11:00回到營地休息吃午餐

11:30 輕裝出發去找2-5號隧道,沿營地後方的木馬道走-11:55上到陵線鞍部,往涼亭方向-12:18 經過涼亭下到前鞍H2442,從此條乾溝下切,但溝大石倒木雜亂很不好走,因此主要沿右岸邊坡腰遶找路跟找路下-12:41溪谷下到開闊兩股匯流處H2420,都沒水繼續下-13:05 下到大岩壁平台H2364,下方有落差,但隱約看到下方很像是地塹地形,想辦法從左側樹根盤繞的岩壁下切-13:12 下到一半確認就是軌道路,而且看到隧道口,開心得小心下到軌道路,有鐵軌-13:13 往西先探左側的隧道,猜測是5號東口-11:18 隧道內遇坍方,整個擋住,只好回頭-13:23出隧道繼續往東-13:25小坍土坡後遇到4號短隧道,可以看見出口-13:27一出4號隧道東口就是高架鐵軌過兩條溝,架橋木頭部分損害,後段軌道懸空,決定回頭退回下切處爬高一點在腰遶-13:36回下切處往回爬上大岩壁上方開始腰遶-13:46 繞過隧道口上方-13:50 翻陵往下可見架高鐵軌段,腰邊坡繞過溝-13:53接到軌道路,繼續往前就看到3號隧道西口,進入隧道-13:56 隧道坍塌,頂部破空,我們爬出頂部,發現其實隧道東口被崩塌土石擋住,陵旁邊可以繞出去,就從旁邊繞-14:01繞回3號隧道東口,繼續往東-14:03遇隧道,但坍塌,只露出隧道口的木製頂架,看圖資與1號隧道西口只差一條陵了,猜測是2號的西口-14:11 從2號隧道西口這條乾溝上切,蠻好走的-14:41 不小心上切到小山頭,再沿陵下往南側的腰遶傳統路-14:48接上傳統路,往涼亭方向走-14:59經過下切的鞍部(12:18的位置)-15:11經過涼亭-15:20下到鞍部乾溝走木馬道下-15:33回到營地 C1=C2



D3 (10/1)營地-回1號隧道,探1號隧道西口與找2號隧道-塔山車站-沼平-阿里山轉運站-嘉義-台北

7:21營地重裝出發-8:34 塔山三叉路小休上網-8:59出發-9:10下到上線與1號隧道口-9:16輕裝走隧道-9:22隧道西口坍方只剩一個小洞可以爬出去-9:23下到西口的大平台,四處搜尋,包括下勾走另一條溝爬上岩壁看都沒有找到隧道口-10:33放棄,回1號隧道西口-10:43回到1號隧道東口休息吃東西-11:08 出發往塔山車站-11:12塔山車站-11:22大崩塌拉鐵鍊-12:27沼平車站吃關東煮-13:30阿里山轉運站-13:40 台灣好行上車-嘉義-台北



XXXXXX

(推測的1號隧道東口)

從塔山車站往廁所方向再往左去    會接到大瀧溪上線(可通往豐山)
同時看到上線旁有個黑暗的隧道
綁滿布條的上線入口也是個隧道     但隧道口蓋了水泥房堵住視線
房子牆邊是隧道入口    通往豐山的傳統路線
而旁邊的另一個被雜木阻擋   黑黑的隧道     
阿超推測是大瀧溪線的1號隧道



(大瀧溪上線的隧道口與工寮,往豐山的道路從工寮旁的縫隙進入就能走入隧道)




(從 1號隧道東口走進去到西口的航跡    綠色線)
我們是第3天下山在經過這裡才探1號隧道的
從東口進入走了很久  深覺得是最長的一段隧道了
西口出來正對著溪谷    洞口左側是岩壁
從軌道延伸抓出去的方向   是直對著溪谷的方向的
但溪谷根本沒有架橋遺構
如果有隧道   是怎麼轉進左側的山壁與陵線呢??
我們在溪谷與岩壁附近搜尋  沒有結果
我們找不到隧道洞口   無法判定左側陵線的岩壁有沒有隧道口

 1號隧道西口坍的嚴重      只剩小小的一人可以進出的洞口
走在隧道裡面     還發現一台劉建中先生架設的相機
聽說是拍攝蝙蝠的計畫

(西口出去)

1號隧道西口出去   軌道方向直對溪谷     平台邊垂直斷落下方就溪谷
左側有很大腹地    還有個長斜坡道
斜坡道的盡頭也是個平台空地   周圍是岩壁
我們有下溪谷看看
沒有看出什麼軌道架設橋梁
但繞著岩壁周圍找   也沒有辦法判定有無崩塌的洞口
鐵路到底是往哪個方向去呢??
謎樣的2號隧道是怎麼跟1號隧道的西口接起來的呢?

(隧道與陵   可以跟陸測地圖比對)

第2號隧道的西口以及3號   4號    5號隧道    
這些隧道其實是第二天我們從兩條谷線下切去找的(請見行程記錄D2)
是先從第3條大陵左側的溪谷下切     
然後從第2條陵左測溪谷上切回陵線傳統路
但下切的那條溪谷很難走   不是巨石 就是巨木阻擋  
所以其實沒走在溪谷裡   大多走陵左邊坡   後面邊坡落差較大
有跟到幾段獸徑或是疑似腰遶路    一度要放棄
快到2350海跋時     腳下是大岩壁  岩壁上方的平台草坡上居然有酒瓶
眼尖的看到落差下方疑似地塹的平坦路   
想確認是否是軌道路基
才想辦法找有樹根攀附的岩壁切下去
終於確認是軌道路   
同時往左找到5號隧道東口與軌道    往右看到4號短隧道
但非常建議不要從這條溪谷下切!


5號隧道東口    這個隧道可以走進去   
但走一半坍了   無法劃出航跡
很想確認這條隧道   
是否會與    主線與支線交匯點的那個崩塌的疑似隧道口接再一起呢?
(5號隧道裡面也有支撐歲到天花板的枕木     最後崩塌無法前進)

5號隧道東口位置與陵的另一端   崩塌的疑似隧道口
 自己用蘭色畫線來猜測    這樣走向可能嗎??
謎樣的5號隧道


我們繼續往西沿著軌道路基走  
 經過一小崩塌土堆   土堆旁岩壁的上方就是我們剛剛有酒瓶的草坡平台
我們後來從這裡橫切  為了要高繞掉4號隧道之後懸空的軌道

(4號隧道短短的  可以直接看到另一個出口  )


而4號不在大陵下而是在一個小小小小的矮陵
這也是我們後來覺得有機會繞的原因



4號隧道的東口出去一下子就沒有軌道路基
這段沒有路基的軌道分兩部分  
前半部打岩壁架木橋
而前半部的木製橋架很完整
後半部是從溪溝底架木架橋過溝  但這段部分有損害  
鐵軌 部分懸空掛著

而前半部下方岩壁溪谷很深  摔下去就GG了

我跟飛容在這裡討論很久  本來還想放棄
但突然覺得可以回去大岩壁上方的酒瓶平台看看  試試高繞
所以  就退回去 爬回大岩壁上方  
發現可以橫過4號隧道上方
然後翻過軌道架橋中段的那個山壁
在慢慢沿著坡面接回軌道

(隧道在下面)

(經過中間點 )

(慢慢腰去接軌道)
回到軌道路之後  覺得這段架高的軌道 其實蠻美的


我們繼續沿著軌道往東前進    沒多久就遇到3號隧道的西洞口
3號隧道可以走     但走到快到東出口的時候  隧道天花板崩落
上頭出現一個大洞    可以爬出去

(3號隧道 西洞口)

(隧道頂崩塌下來  出現一個大洞)

(爬上去才發現  東側洞口在下面  )
當我們爬出大洞時 才發現這應該是從隧道頂整個坍塌  露出大洞
而這個坍塌離東邊的洞口很近  還看到東側洞口
但不想鑽小洞進去隧道 乾脆就從旁邊陵尾繞去東洞口
(從右邊的樹林繞到  3號隧道東洞口外面回拍   東洞口也坍了)
而過隧道的這段航跡剛好就在第3條大陵的下方


繼續沿著軌道往東走 
沒多久  遇到崩塌的隧道口


這個隧道口    有著支撐隧道天花板的枕木柱子與梁
還看到右側一點點的隧道口岩壁
或許  也是因為隧道天花板較薄 整個坍塌下來


我爬進去想要看看有沒有小洞還能鑽的  
但的確整個隧道口都掩埋掉了
這個隧道西口的位置從圖資來比對  
猜測是2號隧道的西口
因為與1號隧道的西口  只差一條大陵 
(請見1號西口的描述)
其實  我們是看完了2號       隔天才去1號隧道走到西口的
因此沒有想要再爬陵找隧道
就從這條陵旁的溝上切
這條溝離陵線傳統路最短  (第一天走的時候也看到很好切)
圖資看起來也最緩
而且乾溝裡沒有大石倒木  只有後半段箭竹比較密
上切回陵線前就是因為箭竹密而往小山頭爬   偏離谷線
最後多爬了10米吧~再從小山頭沿南陵下到傳統路
接上傳統路就可以回營地了

若要拜訪這個區段的軌道 
很建議從這條溝下切
跟我們反向走~
也可以原路來回 ~
不建議走那條第4個大陵右側的溝下來喔!

XXXXX


而大瀧溪線有條支線  (請見 陳玉峰老師的簡圖)
支線與主線交會處    有大瀧溪聚落   林業人都稱大瀧溪線叫Odakei

跟據陳玉峰老師書上說,大瀧溪線大概運作於1931-1936年間
林務局解說手冊上提到是1919年興建  1933年拆除(但陳玉峰老師對此說存疑)
而1955之後還有處理殘材的"打撈"

“阿里山物語”書中提到陳月霞的阿公在日本時代就是在大瀧溪畔擔任集材組頭
負責6號集材機    指揮2-30人     
而這個工作聚落大約百人    日治時期還設戶口   
她阿公的戶籍就是"阿里山イムシ(imuhsi)社小地名眠月百蕃戶"

可見聚落有一定的空間與規模
還有與外界進出的道路
(截圖   第三圖  阿里山道路計畫書 )

從1929年林學博士 田村剛的阿里山風景調查書裡  
提到後藤岩(大塔山)的登山步道   及塔山與後藤岩的聯絡道路
書中還附上的阿里山道路計畫書
可以看出陵線上有一條虛線 (圖示為"步道") 以及延伸往大瀧溪線的虛線
虛線上還有個"建物"
田村剛博士是為了新高阿里山 國立公園的觀光設立 
而勘查阿里山與玉山之間區域
提出調查報告書


1934年 金子常光 繪製" 國立公園候補地-新高阿里山"的鳥瞰圖
(截圖   國立公園候補地-新高阿里山)
從塔山車站有條橘色的鐵路蜿蜒在大塔山與小塔山陵線下方
而陵線上還有個小涼亭呢!
不知道這個小涼亭 跟現在陵線上的廢棄涼亭是否位置相同~


我們第一天  從塔山車站往塔山的傳統路爬上陵線往塔山方向走
經過涼亭之後的鞍部(圖資的第四條大陵左谷線)往下切
在鞍部剛下切就看到枕木一段段的往下鋪
谷線裡的這條路這麼明顯
肯定是除了鐵道軌道之外、通往聚落最常用的一般道路吧!
那麼 這條路 應該就是田村剛報告裡  所畫的那條虛線吧!

(從涼亭下到鞍部後 從乾溪溝下切  乾溝上就是木馬道)

鞍部下切   順著枕木鋪底的溪溝走一段   木馬道更明顯了
就在溪右岸之字往下
另外   也有橘色的布條會脫離木馬道往溪左岸一路下去
最後溪溝開始有水    到達一處小空地!

我們發現順著木馬道會橫接到右側的陵尾
木馬道之字順著陵尾也到這個小空地
可見   小空地是通往聚落的必經之地!

(有著藍色睡袋的小空地)


小空地旁有著可能是山老鼠掛在尼龍繩上的睡袋   還有烤架
空地大概一頂3*3或大一點的外帳     腹地不大
小溪就在旁邊    但水量會改變  
如果乾季 我覺得可以往下去取水
這裡比較潮濕    這也是我們2天的營地

(往大瀧溪線的下切路)

我們會選這條谷線下切      是因為猜測海拔2400-2350附近會有軌道
從塔山的傳統路線上   這條谷線似乎比較好下切  
比較緩    而且離圖資上的藍色水線近(因為擔心缺水)
而下方溪谷附近又平  或許有機會是營地
(事實上 發現聚落沒造林的地方都是箭竹) 
為了確定我的猜測  向阿超與愛山野女孩的心恬請教
她們還提供了航跡讓我參考這段
讓行程探訪順利很多

而沒想到那寬闊平坦的谷地     就是大瀧溪工作聚落
山老鼠使用的小空地   過小溪有條穿過樹頭旁的小路
 往下會跟到木馬道     而營地右邊的木馬道或許是輾轉繞下來的
木馬道繼續下到一條左側匯入的小支流
繼續往前方的大谷地

 (走在木馬道  主流右岸就是大龍溪聚落群   我們最後從此過溪回到山徑回營地)

此時木馬道在主流左岸   而此溪應該就是大瀧溪吧
有著開闊的谷地與溪水  谷地似乎有著平坦平台     布滿密箭竹
我們有嘗試進入這個箭竹平台    鑽沒多久就放棄了
箭竹可是比人高的

遠看谷地另一側靠山側有造林
大瀧溪聚落若是在這裡
那麼從那張大瀧溪線與聚落的簡圖
我們應該會遇見主線與支線交匯處的平台
谷地背後的那條大陵就是第4條大陵   
鐵路主線應該要穿越來的



沒多久我們就在一處看似有個隆起並平坦的路
看見埋在箭竹裡的有弧形的鐵軌  
這條軌道路稍稍向左微彎    延伸向眼前的那條大陵
而身後的軌道同時也順溪左岸繼續前進
這個隆起的路下方是有溪水通過的
但我無法判定是否有架設橋梁    只覺得類似浮築橋般的隆起   像是軌道路基一樣
我們先順往溪左岸的軌道往下走   再回來看這裡

接下來有些箭竹影響
不過鑽出之後  平坦的林下軌道 搭  配著早上的陽光
  

 



軌道有幾處是用架橋方式過溝  
雖然木橋崩壞  還好這裡山側坡度緩   
可以延著山側的腰遶路到對面繼續沿著走!



原本以為這段要硬頭皮走軌道
走到那跟樹木旁才看到砍痕跟腰遶路!


有幾段遶的比較遠   要注意軌道高度與路徑   都蠻安全的!




最後還有一個隧道   如果這樣算起來是第6個隧道

在阿超的記錄裡    最後還有個隧道
但簡圖上在支線之前   只劃了6個隧道  後面是沒有隧道的
跟阿超討論    覺得或許是簡圖繪錯位置!

這個隧道位置在第6個大陵   裡面積水比較高   登山鞋要注意!


(從西洞口可以看到東洞口)


軌道出隧道後沿陵左往前延伸
最後是在尾端有個小空地    地上有鋼索 
或許是大瀧溪線尾端   集材木集材機的位置

而出隧道的鐵軌路基下方的駁坎疊得很漂亮
路緣的石頭堆疊切割的整齊

我想 剛剛那疑似隆起的路基下 會不會也是這樣堆疊起來的呢?


最後的小空地前   地面上有兩條大木頭放的蠻平行的
不知道是否有甚麼功能性
或許   只是集材上來還未來的集放上台車的木材而已

走完了主線 我們就沿著軌道 原路回到谷地
想要了解那條延伸向第4條大陵的彎軌道路 
以及還有條支線





 那條有點轉彎過溪、往對面那條陵去的軌道
因為箭竹比較密   埋在裡面需要仔細觀察
不過   似乎前人(是2年前的阿超嗎???)把路砍開了
看的出來可以跟著走   
往山壁前進   雜箭竹漸少轉成造林地
而腳下的鐵軌就斷到一處山壁崩塌處啊!



我爬上了崩塌    阿超大大的紀錄說  疑似是崩塌的隧道口
我覺得蠻可能的

從5號隧道的東口  穿過這條大陵線 其實大概就是這附近
除此之外  軌道直直地到崩塌地前方
也不可能就來個左右轉彎吧

所以  這個崩塌蠻有可能是5號隧道的西口的
那麼  腳下的軌道就是大瀧溪線主線了
這周圍就是簡圖上畫的大瀧溪聚落區

阿超大大的紀錄 旁邊有條支線
這裡就是支線跟主線的匯集點


而崩塌旁邊翻過去則是一整排排列整齊的林木
仔細看    有軌道高起的路基  靠山壁側有溝  路基有做高     只是沒有鐵軌
我們沿著這條又直又平的路基走
也遇到一個隧道   裡面還有些枕木!

隧道裡面有廢棄的白色桶子 盛裝岩壁滴下來的水
而隧道另一端的出口  簡直令人想渣營呢!!


 
隧道出口左側是條溪源但無水    因為森林開闊    比較有陽光  而且乾燥
有個大岩壁下方居然有枕木桌椅
這裡應該有獵人或山老鼠使用   溪谷是有路徑的

往前就是支線的尾端    也是條小短陵的尾巴平台

支線短短的    平台下方是乾溪谷  也有著集材木的鋼索

 但平台邊的樹幹上塗了紅漆 也綁著布條
旁邊有條下切路
來之前跟愛山野女孩請教討論    
想從這條陵下400去大瀧溪下線
因此特別注意這個入口     看起來似乎有獵人再用路!





我們從支線尾端再走回疑似5號隧道西口崩塌處
除了岩壁這裡    周圍是平坦地   有造林
平台邊有著比較久但不是日本時期的生活垃圾
垃圾旁邊有條木馬道  只是箭竹比較密
我們就順著走
發現木馬道下方是一層又層的平台   也看的到生活垃圾
或許這些一層層的大平台  就是以前大瀧溪線的工寮聚落
還可以看見長長的鐵製水管




其中一處還有上中下層平台   下層最大
有著長排的矮駁坎   不知作何用
在駁坎邊還發現日本胖胖大瓶子的底!
或許這區是簡圖裡面劃的工寮C
那麼跨過主線另一邊都是箭竹的谷地  應該就是B區了

勘察了這一大片的工作區域
其實生活垃圾其實很少
有100多人的生活環境   怎麼會很少呢



在 "阿里山物語"  p201 裡面提到 "撿玻璃罐"

原來在1946年  日人降伏之後
有段混亂的時局  因為經濟不好
撿瓶罐可以換錢而且價錢不錯
而廢工寮的瓶罐都是堆積在門口的
阿里山人就到這些廢工寮  如眠月線 塔山線 大瀧溪線的大工寮去撿

而像水山支線那些聚落   都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配給制度 
瓶罐是要拿回去配給醬油的
所以不會有多的玻璃瓶
(哈.......這樣知道罐罐在哪裡的嗎????都在無法到達的上線阿)

走完了主線與支線  還有工寮聚落
只是覺得可惜     沒有留下這些地區的舊照片
連阿里山的林業資料也很少

陳月霞女士的 阿里山物語
雖然主人翁是陳清祥與陳玉妹  主要在沼平
 瑣碎的談及戰前的  大瀧溪線 水山支線 以及眠月線的林業人生
藉由文字 與現地場景    只能想像那時的林業人生活~


( 阿里山車站看塔山與後藤岩
大塔山下的腰帶是塔山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