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aisul 獵寮 )
今天 我們仍舊走著
非清八的路線
要下去塔洛木溪
這是條獵路
塔落木溪上游有tatalum 社(塔洛木
社) 而kukus 在tatalum對面
tatalum南邊有
Tungangan
tatalum 與kukus 社的人要去lambus
附近打獵的話
Tungangan 是他
們Taimi dalah (土地的使用著)
因此 經過Tungangan 會 送獵物的一條
腿
想必 從Lambus 到tatalum 應該是有蠻
多條獵徑的
所以 今天會經過 Qaisul 獵寮
~
我們下到塔洛木溪的時候
因為還有時間 雖
然天候不佳
而 溪谷不適合扎營 隔
日又有出卓溪的時間壓力
因此 繼續推向1451M高
度的營地
會知道這裡有水 是因為元旦時
走O型
這裡有個小空地 旁邊有
小溝 發現有一水池
是小溝流入匯集而成
因此向學姊建議推到1451M的小空地紮
營
而 清古道 應該是從 2330 山頭往
東下溪
在阿弄得報告裡
曾要勘查Tungangan 舊社 往上到陵線
的古道
而在Tungangan 南北面 有片很大面積
的崩塌 叫Bubulungan
走阿桑來嘎駐在所往陵上爬的時候
樹林間隙裡 可以看見那片大崩塌
而清古道或許就在這片崩塌之中
是否還遺留著石階
並未有進一步的地查資料
因此 登山隊伍還是走著以前的
獵路
經過阿布郎 舊社家屋 下到塔洛木溪
而清古道 下到塔洛木溪之後
大致是經過舊社 kukus 到一條塔洛木
溪的支流
再經過 Kung 載往上沿著北陵
爬上阿桑來嘎的西陵
就是那條三叉路口了

D10 (2/15)
7:11 4G好營地2179M出發-
8:04Qaisul 岩壁獵寮-9:36 鞍部動物打滾池1591M,陵左下切-
10:09 櫻花家屋1404M-10:47
到阿布郎家屋1301M
-11:09 Qaisul 家屋午餐-11:43
離開-12:28 東南向陵尾的小平台925M,有3處家屋(家屋B)
-12:44 往東的陵上,接上航跡,822M-13:13 陵尾平台655M,平台上
有駁坎遺構
-13:32下到塔落木溪611M-13:37雨鞋直接過溪-13:43 上切點等隊
伍一起出發
-14:35 833M 西北向陵上小平台-16:11 往阿桑來嘎駐在所的叉路
1205
-16:47 清古道支線往kukus三叉路1391M-17:04 1451M有水小空地
紮營C10

(這條陵 就直直的往拉庫拉庫溪伸
對面的一條大支流就是黃麻溪
果然可以看見 喀西帕南社
)
7:11 4G好營地出發
沒多久就看到阿布郎的三角點石柱
但我先看到的是一根白色的鹿角
從營地 水鹿的路徑就一直很大條 似乎也是跟著陵往西南下的
樹林透空處 可以看見玉里城市 還有對岸的大支流 黃麻溪
那麼 喀西帕南社與駐在所也就一清二楚
難怪 1918年 玉里支廳長 要在此處勘查兩
岸的異錄閣與喀西帕南社
而左邊腳下的支流 就是塔洛木溪
仔細看 溪左岸也是大大小小的崩溝
而靠我們這側的右岸的 Bubulungan 當然是
看不到
只能等到爬阿桑來嘎時
才知道崩塌有多大片了
7:25 西南向的陵轉南 落差變大 但水鹿的路仍繼續跟著
下
7:51 陵尾跟水鹿路徑跟往陵右側樹林1951M下
樹林因為坡度變緩而感覺寬闊
而且獸徑較多
我們知道要橫往 Qaisul 獵寮
因此 順著往左腰的路徑跟 途中看到了藍白帆布
我想 獵寮就快到了

8:04從岩壁上方經過在從東側下到Qaisul獵寮1890M
阿弄得報告裡說 這是阿德阿公
Qaisul的獵寮
因為是個大岩壁 也叫做 Badulai
我想起了 4月要跟巴葉斯去的岩
窟 叫嘎拉拜 Karaby
也是他阿公阿公以前的獵寮
(也是 日本人登大壩的宿營地)

(Qaisul 獵寮望新康)
岩壁下有個空間
就剛剛好可以容納2-3個人
還有遺留了鍋碗跟棉被
我站在岩壁往樹林間隙看去
發現 原來可以看見新康山呢

(楊南郡老師 調查報告
往明貢的虛線上有個獵寮! )
而 阿弄得報告裡紀錄寫
著:
"09:22 稜線再度變寬處, 再往前不久又變陡,往
右下切繞降。
09:37 明貢(林大哥說的地名)叉路,聽說是往馬西桑的稜線方向。
09:42 往左東南橫切。 0944 橫切後找到上回林大哥留下的雨
布與尼龍繩。
09:46 來到阿德的阿公的石洞寮,REST。
阿德的阿公漢名林春木(布農名:
該叔),這個石壁留有棉 被、酒瓶、鍋子等;
林大哥開始講故事,昔日
布農埋伏日警之地
就在附近。
此地布農稱為Badulai(石 頭很大
的地方),意指此石壁,
這地形下雨也不會濕。"
那麼~往明貢的叉路 應該就是左繞獵寮
之前的那片寬緩樹林吧~
(下山後小高問我 你知道明貢在哪裡嗎
?
小高說 聽說是從qaisul獵寮那
邊去的)
"昔日的布農埋伏日警之
地"

(楊南郡老師調查報告)
而 布農埋伏日警之事件
則是因為
1915年 大分事件 大分駐
在所被攻陷之後
阿里曼西肯帶領的布農抗軍想埋伏在通
往璞石閣的清古道
準備奇襲反攻的日軍
但最後被阿布郎社的族人給發現
通報了日警隊
在楊南郡老師的"最後的拉比勇"一書
"阿波蘭山上的基地"
提到 阿里曼西肯帶著布農抗軍
在阿波蘭山下的阿波蘭池
水池的東側陡坡道路上做了堆放石頭的
架子
準備等日警來襲時攻擊
而在理番誌稿1915年 5月30日的情報
上也提到有此情報
在"阿博蘭"山有防禦工事


而在6月1日的情報上 則是提到這個埋
伏之處
距離阿桑來咖駐在所3里,離帕拉灣社2
里
也就是大概距離阿桑來嘎駐在所12公里
路程的地方
下山後 跟小高詢問
的確 林淵源大哥有提過在阿布
郎山上有布農族人的 防禦工事
楊南郡老師說的 阿波蘭山呢?
是兩個不一樣的地方 ? 還是因
為名字弄錯了呢?
留下了滿滿的疑問 等著找答案
呢!
(20210419 查資料發現)
拉搜曼 霧霧袞 是郡社族人埋伏
之地
https://blog.xuite.net/evanho
e/laklak/38085303

(From 1999 玉山國家公園 拉庫
拉庫溪布農族舊部落調查研究)
在拉庫拉庫溪北岸的巒社群 在
大分事件之時
比較親日 但 就因
較親日
被日人操弄 在理番誌稿上也提
過
要善加利用這些親日的族人來進行情報
蒐集與勸降


(獵寮之後的陡下腰遶)
8:24 獵寮離開,從陵左側陡下
腰遶
從Qaisul 獵寮離開後 要轉往東南陵下
一條明顯的陡下路徑帶我們往左邊切
漸漸轉向東南



8:41 陡下腰遶往東南陵過程中遇小碎
石崩坡(紅色布條)1840M
在進到東南向的緩陵前
有碎石崩塌
可以展望拉庫拉庫溪 南岸的陵
線
我們的來時路 新康山與多美麗山陵如
此的接近
我們有種 繞了一圈的感慨
山中無甲子
進入了樹林 就是選一條水鹿大路徑跟著走
轉向往南~
而陵線在左手邊
原來 水鹿也是會順陵走右側的捷徑路徑~
而水鹿的路就是撿鹿角的路啦~~人人有份~


(美麗的鹿徑)
9:23 鹿徑帶我們走到1611M寬緩陵右的樹林裡
鹿徑之美讓大家紛紛排隊拍照
嚴格禁止有人把路徑踩亂啊

9:36 路徑在陵右腰繞到陵尾的鞍部
鞍部上有個泥池 是紀錄上的動物打滾池
這陵上鞍部 是在佳心也可以看到的
我依稀記得 編藤的時候
聽見包爺跟族人們指著對面山陵線上說
會打獵到那裏 那裏有個獵寮(應該就是qaisul 獵
寮)
果然 有水池 就有動物
CC趁我找路的時候 又撿到
了一根鹿角
他昨晚被SY的打呼聲吵得一夜沒睡
山神犒賞他今天入袋好多

(陵左邊的下切點 有紅色布條)

(芒萁草真高)
打滾池鞍部之後 我們從陵右繞
到陵左 找到陵左的下切點
這裡 我們要走一條獵路通往阿布廊社
的家屋
下切處樹枝上有紅色布條
9:38 從下切處下切~一開始路底寬大~
但沒多久 路徑被及腰的雜草蓋住
學姊往左邊探探但草高 我這邊發現草雖高
但有動物壓過 我想就這樣跟動物壓過的草走吧
下去就沒多久 草短 石頭土路的路徑又出現
了

(路徑又出現了 有藍白布條)

9:54 沿著東向的小陵往下降 尾端植披又高了
也看到久違的藍白布條
在一處陵尾發現 落差很大 左右看一下
坡度落差大的樹林裡有路徑 從陵左邊樹林裡抓樹根陡下

(櫻花家屋)
10:09 下來到櫻花家屋1404M
是阿國命名的
阿國還把雜木給清理了一番
因為有櫻花樹 有4G網路~所以又在此好好的上網咖一下
我也順便打卡報平安 混的頗
久
10:30 離開
從家屋前面 有路橫往右下
但我們一下子 就跟丟路 失去路底
因此 只能參考 航跡 來走

(阿布朗家屋)
10:47 順
陵下到阿布郎家屋1301M
這段 家屋與家屋間 似乎只能看
著航跡走
不過還是有零星的紅色布條可以跟


(Qaisul 家屋)
11:09 從阿布郎家屋之後 就參考航跡並看著
路底走
下到Qaisul 家屋前橫向的道路之後 再往左轉進入
Qaisul家屋1166M ~
Qaisul 家屋是3+1個家屋
我想是因為跟著阿弄的航跡
因此經過了林大哥帶領到認識的族人家屋
若 是我們抓著小陵下 還會遇到那些族人的老家呢
?
或許會花更多時間進入阿布郎社 並發現一間間的
家屋
或許 會更有趣
我們就在此休息用午餐
而家屋旁有個溪溝 可以聽到溪
水的聲音呢~
11:43 離開~回到橫向道路,跟
著路底並參考航跡方向下
而在qaisul家屋左側 也有條路徑跟布條
只是我們還是參考阿國他們的航跡 往東南
方向的小陵下
但其實 Qaisul 家屋北側 是有另一條航跡
嘗試另一條東南陵下溪的


(家屋B)

(一整片整齊的九芎)
12:28 跟著 阿國的航跡下到東南向陵尾的小平台925M
標示家屋B
從陵尾家屋B順著路底斜往左下
沒多久遇到一片種植整齊的九芎林 繼續跟路底下


12:44 跟路底來到 往東下溪的
一條陵~
剛好 陵上有顆 柚子樹 結石累累
有了太魯納斯的經驗 我們也打柚子來吃吃看
沒想到還蠻清甜的
於是 MG背了兩顆柚子 想要晚上當飯後水果來吃
繼續順著這條東陵下~偶而植披比較雜
但陵上的路卻異常清楚 而且布條不缺
此地仍是是卓溪鄉族人常來尋根打獵
路踏的好實

(往東的陵上路跡明顯 也有布條)

(655M 平台上的遺構)
13:13 毛毛雨中,順著下到陵
尾平台655M
平台上有駁坎遺構 但不知道是做甚麼用的
我繞過遺構尾端 下方還有個平台
有路基可以下到下面的平台
而下面的平台狹長而平 有著很新的藍白帆布
這裡 近期應該有人來過吧



從這個藍白帆布的平台缺口再下到 溪岸邊的大石堆積的高河階
之字路徑有點繞著下到大石堆積的高河階上
13:32 往下游走一點點~
有疊石與布條的指引 從岩石間隙下到砂質溪床

(往下游看 上切點在樹林下方
溪谷都是崩塌呢)
下到溪邊時雨勢變大
濕氣加上塔落木溪溪谷不太平坦 難在主流
溪床上找到營地
我跟學姊說 紀錄上必須再往上游走
在分岔溪支流 那邊樹林下 找營地
但 學姊認為 此溪營地不佳 有風險
加上時間還早 想要上去找地方渣營
想到阿桑來嘎駐在所
隔天再下拉庫拉庫溪上佳心出南安
這樣對隔日的行程影響較小
我則是覺得阿桑來嘎駐在所地點太遠 這樣
時間會摸黑
而上次走阿桑來嘎時 過清古道KUKUS 三叉路沒多
久
大概是海拔1400
左右 有個破掉帆布的平台 旁邊有個小水源
我想那邊可以渣
營
因此 學姊
決定今日繼續爬升 就去那個小平台渣營

(雨鞋可直接過塔落木溪 但其他
的要脫鞋)

(左岸上切點)
13:37 雨鞋直接過溪 過完溪
再沿左岸往前走一點
看到溪谷往右轉彎 而一條橫陵下的岩壁
它下面樹林邊坡 下方有路可以上切
(上去可以看見 樹梢有綁布條)

(樹林下的路 爬上陵)
13:43 在上切點等大家一起出發 霧雨下著
但就有點不想穿雨衣
先爬上這岩壁連過來的陵線637M
然後繼續跟著路底並參考阿國的航跡繼續爬
(沿途零
星布條)
我們可是要再 爬
升700才能到 有寶特瓶的水源小空地
雨漸漸變濃 這段路的植
披卻比較雜亂 而且路徑比較不清楚
昏暗的霧雨中找路 身體心情
格外疲憊與煩躁

14:35 833M 西北向陵上寬平台 小休息 吃點
東西
但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平台上滿滿的芒萁
雖然有點布條可跟 (有黃色,
白色布條)
但總想找個不貼身 不濕身的路徑來走
然後 不斷地在一個又一個小陵 爬升

16:11 終於銜接到 要去阿桑來嘎駐在
所的叉路了
但因為天色灰暗與起霧 居然有點看不到腳下的路底
但前方陵線的影子隱約存在
我跟FZ說 往前走一點 會看見橘色柯藝布條
與黃色的布條
接下來的布條數量會大增 會清楚很多
雖是如此 但因天色暗跟起霧
樹林裡的布條或路徑 其實還不大容易看到的(尤其是各
家綁各家)
因為上次走過 對路底還是比熟
後來乾脆我在前面帶路
但 大家的速度越來越慢 必須一起走
才行
SY疲憊的速度 看起來已經是拖著腳
在走了阿~
16:47 30分鐘後終於上了三叉路的大陵
大喊在一下就到了
前面就是往kukus的清古道叉路了
沿陵旁腰遶路 接到清古道往
kukus 與阿桑來嘎的三叉路1391M
我們再花個20-30分 續走腰遶的
清古道往阿桑來嘎
還好 我們沒有要下切去阿桑來
嘎駐在所 我覺得 會摸黑的更晚

(寶特瓶水源)

(1451M小空地 C10營地)
17:04 看見左手邊有個小
平台上有廢棄的藍白帆布獵寮1451M
沿著路再爬上去 會經過
一條小小的小溝
這條小溝 就是今天的水源 旁邊
還有個寶特瓶
而往左下就是古道 剛好是個平
台 小空地
還有另一個廢棄的藍白帆布
在此紮營C10
這是我第二次來這個小空地 雨
中感覺非常潮溼
而且比印象中還要小 大
概1.5頂3*3外帳 旁邊可搭兩頂個人帳
但很擠
因為淋著雨走了半天 原本想在營地生
火 卻沒有腹地不能生火
學姊幫忙大家去拿水 這
次水源很小 但還是有水在流動
還好有一個小池子會積水
學姊把池子挖深 可以用鋼杯舀
水
而 我 FZ AB 則在長形的小空地 搭設
外帳 學姊今天跟我們一起擠
腹地的確有點不足 一邊傾斜
而且非常濕
搭完帳篷 三人都非常寒冷
而 CC MG SY 三人的個人
帳也很擠
不管怎樣 這個營地是無法给7人
使用的
這次不得已 必須爬到在這裡才
有水 才能紮營
等大家都搞定住的地方 趕緊把乾衣物換好
沖泡個熱的解除濕冷疲憊的狀態 才好好地弄晚餐
都是沒穿雨衣走 才會導致淋得太濕
下次 還是撐傘走 很久沒有這麼落魄的狀
態
但的確 這落差700 花4個多小時是比較久
但至少明天的行程 可以不用趕路了

由於營地太濕 螞蝗也來參一腳
都跑進我的晚餐裡面 吃到後來才發現
(依該是煮熟了)
半夜的雨漸漸停
森林裡的寧靜 有種安全感
但 我卻一直聽見
石頭崩落的聲音
我想 是塔落木溪
Bubulugan 那裏崩塌了
而bubulugan 是從
Bulungbulung (石頭崩落的聲音) 轉化來的
行程即將結束 沒走到古道
祖靈特定讓我感受
甚麼叫做 布隆布隆吧~~~


有昨日往前推進 D11就不
用趕速度了
加上 元旦已經走過這段
心情特別放鬆
行程到了尾聲 也開始回
想這一路的過程
老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想看的 11
天仍舊太倉促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花這麼多時間走
一趟
不同的登山型態與模式 湊在一起走 是
很不容易的
或許下次我還可以再安排 不同路線的
走法
或許 滿足了部分 又會跑出更多的好奇
而 這趟日八清八的行程出發前
我已經計畫好一團 布農族的狩獵文化
之旅
就等小高跟包爺去太魯納斯鋸樹回來確
定
而路線 就是阿桑來嘎O型
雖然這11天沒有族人一起走
但 我想趁著這個狩獵文化之旅
跟包爺還有小高一起走
由他們來主導這樣的路線 帶給
我族人對於山林的觀點
應該會跟 自己走一條路
線 有更多不同的收穫
就像走了關門古道之後 經過了
舊社
更想要聽聽族人講述這裡的故
事
D11 也可以參考 元旦的阿桑來嘎小O型
的紀錄
https://blog.xuite.net/lairo
achy/blog/589545164
今天的路線是走在清古道上 但明顯的石階只剩幾處
從1451M營地 到阿桑來嘎鞍部 Aqunahan
然後在玉里山西南陵與南陵之間腰遶
其中有些小陵與小溪溝 因此水源不缺
過了玉里山叉路口之後 一路往南下600 來到舊的登山口之後
在往卓溪山登山口爬 最後左下咖啡園的叉路 是上車的地方
這次 沒有走錯 走到舊的登山口了
D11 (2/16)
7:24 1451M 路就是在睡覺的小空地直接往前
走
不要理會小水源上方的黃色布條(千岳)
(元旦那次 被騙了 爬上去找路繞了下來)

(石階群)
7:34 倒木下的石階群1504M
7:53 棉繩木橋處
(3月再來一趟的時候 包爺跟小高又在加強繩子)
8:14 阿桑來嘎鞍部1636M 這裡
叫Anqunahan
(小休, CC與MG去 阿桑來嘎山角點)
Anqunahan 意思是地面像彈簧一樣 軟軟有
避震的樣子
(族人 似乎只稱 古那罕 把"阿" 音去掉
了)
那邊有許多杜鵑樹 地面的根盤根錯節 又積滿了落葉厚厚
一層
所以踏起來真的有避震
而如果是 tatalum 還是Kuksu的族人去玉里山打獵
要回tatalum 或kukus 則是會在此鳴槍通知族人
8:31出發

(Tokubanhil 長
條型的營地)
翻過阿桑來嘎鞍部之後 在陵的南側腰遶
下一直下到一條又美又可愛的小溪
那是從拉庫拉庫溪南岸日越嶺道上 看對面的一條大瀑
布的上源
而在從小溪在慢慢地爬升到1600多的
Tokubanhil
9:22 Tokubanhil 營地 1648M
由於 昨日的寶特瓶營地太濕 而我三周後的
行程 也是要找地方睡
Tokubanhil 是"以前有個檜木在這裡"的地名
水源只要再往前走 翻過小陵(似乎叫
冰箱營地) 只要10分鐘
因此 三周後的狩獵文化活動 乾脆就選這裡


從tokubnahil 之後 就是一路腰遶著大
大小小的溪溝下到 玉里山叉路口了
這一路都有水源 但上上下下的
走了第二次 仍覺得有點
磨人
沒想到 三週之後 我還會再來第三次呢
~

10:29 玉里山叉路,最後水源
1628M 有點小腹地
上叉路前有個水管引水的水源 我想是 上玉里山在此渣營的
水源
小休之後 就是一路從1600 直下600的長程下坡
由於是登玉里山的山徑 反而沒有清古道的感受
但這個區域卻是卓溪族人 常會上來的地方
因此 常常會修路 也會整理好幾個營地
11:00 我們在其中一個小營地 連我都煮泡麵爽吃
起午餐來~~
最後一天 可以拿出泡麵來爽爽吃的 是令人
忌妒的
連AB都特別留下一包超大包的韓國泡麵 準備最後
一天要來被崇拜


(三周後全開)
再次遇見老朋友 黃苞根結蘭
元旦時 同一條路徑
在Nasmaya 之前的這個窄陵線上
發現兩三個含苞的根結蘭 但 因為很
大的黃花苞
就是不知道是誰家的根結蘭
事隔一個多月 沒想到他半開了花苞呢
一查之下 原來是黃苞 根結蘭
(而在三周之後 全開)
大概只有我有這種機會 可以連三個月來看她吧
~

(Nas Maya 是一對無法成為夫妻的情侶 殉情之地
好天氣的照片)
12:54 NasMaya 殉情大空地1141M
這個營地真的很大很棒~~
其實我走了三次 就覺得這裡做為營地最乾燥以及寬大
旁邊森林裡還有個帆布獵寮
倒是 我一直無法知道哪裡有水源~~我想一定有
的!!!
而 為什麼會有 情侶無法成
為夫妻的禁忌呢
因為 布農族人的名字
其實是 前面是氏族名 後面則是使用上上輩的名字
比如 : 包爺的名字是 Tanapima Sau
li
Tanapima 是氏族名 Sauli是族名
(不好意思用了"長輩 "包爺 來舉例 )
因為日治或是國民政府時期 改以日本名或是中文名
而布農族又因為被移住時
又被分散開
因此同個氏族用了不同中文姓氏
所以才會要論及婚嫁時
雙方的家族聚在一起認識才發現 原來是親戚
還蠻常聽到 布農族的朋友提到 有好感的朋
友想進一步認識
結果才發現是親戚
下到舊登山口前 其實有個芒萁
坡 可以展望下方的卓溪鄉
可惜 下雨起霧 短暫的停
留 用line聯絡小高
13:15 舊登山口叉路
993M
有了上次的經驗 這次知道不要走錯 繼續前爬

(長條形空地)
13:26 來到 長條空地平台1020M

(左下 叉路)
13:32 左下叉路 1007M
往前是要去卓溪山的 我們走左邊叉路下咖啡園
清古道
是繼續往卓溪山
從東北陵下玉里的 而我們並未繼續往卓溪山走
而是從這個新開的路徑 叉路左下
往咖啡園的路其實不太好走 上下兩個溝
有點陡下 也有拉繩
有的路徑有點小而且有點崩
最後到達有竹林的時後 就是開墾地
也就表示 快到咖啡園了

14:00 養鴨農家與咖啡園
14:07 柵門上車處841M
從別人的開墾地就可以聽見 鴨狗的叫聲
一出來 就聽見槍聲(不 應該是沖天炮的聲
因)
小高跟我說 是 鹿谷叔叔 來接我們
下到了柵欄停車處 11天 再度看見了鹿谷叔叔
覺得一點都不久
這11天 一下子就過去
還在懷念著水鹿的路跡森林
還在想著錯失清古道
還在 想著 Qaqatu 池邊到底古道在哪
還想著 覺得應該要在多繞繞巨樹森林
還有 賴兄過馬霍拉斯溪之後是怎麼上
去
還有 那顆鹿頭 是不是好人家有
把它弄得漂漂亮亮的呢
回望著 玉里山下來的陵
線 (雖然有點水氣)
遙想著 那每一天的山旅
到玉里火車站
換完裝 整個人呆呆的
學姊說 我還在山裡阿
事實上
這個紀錄已經寫了2個多月了
我的靈魂 還在山裡呢 (
還在想下一次的路線拉)
那麼 異錄閣社呢?
那條南岸望向北岸的 岩壁上一
條路是通往異錄閣社的社路嗎
呵呵呵 我想是有機會的~~

補: 1.八通關越警備道路的特色植物 (
有關 異祿閣) http://education.digital.ntu.edu.tw/memory/flora109/3-4.html
2. 中原登山社 2001 (異祿閣 紀錄)
http://www.mountainpig.com/travel_single.php?
id=2714&PB_page=15
3. 2002 拉庫拉庫溪流域人文史
蹟 原址保存或復舊工程 (調查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