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2024 4月5月的勘查 插天山隘勇線東段

 

(5萬分之一 番地地形圖大正7年  雖然是5萬的圖  但畫得很準)

插天山隘勇線的東段是好多次不同組合的夥伴一起勘查的

包含了 

勘查多次的曾老師與開路大隊 小段大哥  蔡日興大哥 荳姊 愛山女孩們

蔡政穎  阿鴻  阿伯學長Vincent  飛容 皇上 社長betty 葉子哥 廚男大大

另外  曾老師還再去開路綁布條 清理出正確的隘路來

雖說沒有百分之百   也有99呢

感謝曾老師與他的夥伴~

其實曾老師的資料查詢也非常完整,報紙與廳報都分享給我做參考

他對於隘勇線的熱情與專業  還有對隘路的判斷與敏銳度  實在佩服 

再次感謝曾老師~


大家希望可以把這條路替代傳統路 1380峰往上

那段垂直拉繩陡下危險的崩塌區域

而且走起來有另一種歷史感  


這條隘勇線資料可以   參考隘路權威 鄭安睎老師 博論p164 與p179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

是從林望眼隘勇線附近到插天山北方 越過中央山脈

連接  枕頭山到阿姆坪的隘勇線

以插天山為界 橫跨桃園廳與深坑廳 

1907年5月6日從黎毛眼開始往塔開山(タカ イ 山-北插天山)開鑿

 全段因為桃園廳的開鑿困難直到8月20日才完成

而東段這裡花費一個月多完成

這是因

理蕃誌稿上面寫著(第一冊,p460)

桃園廳的路線是要包圍或通過各社

對原住民的利害關係大 

深坑廳的路線僅通過獵區  所以困難度不同

實際拜訪勘查  也覺得深坑廳這邊路線維持得很好也很好走

不管是一天(12小時) 或安排2天一夜  

慢慢拜訪  都覺得是不錯的安排


深坑廳這邊有11個分遣所從東到西

リモガン  (黎毛眼)監督所管轄: 多良南,蕨野,木立,清水

插天山監督所管轄: 初戰,會見,櫻木,一休,御旗,見晴,插天砲台,雲上(雲上已經在多崖北側)

每個分遣所有3-4個隘寮不等 (鄭老師,p475)

而這次主要先以東邊的深坑廳段來勘查


(鄭安睎老師博論,p166...路線可以先大概參考) 

(高老師的路線與標位 其實有不對  但暫先拿來參考 )


XXXXX


我們的行程如下

開車到福山往馬岸產業道路繼續開

在福山上插天山傳統路登山口前有個水泥叉路   門口門牌是馬岸 2號   

這個門口有裝監視器  車可以停在馬路旁 

從這個門口的水泥產道開始走(綁布條了)

五月的時候 剛好路邊的水蜜桃與五月桃都大又多汁XD

 沿路上去走到底是間廟祠旁邊有雨量計站

面對廟祠左邊道路邊坡缺口爬上去 
平台都是芒草 但已經綁了"歡迎光臨"的布條
希望沒有被當地農戶給拆掉XD

隘路其實不是這條水泥路  我們藉由這條路來靠近隘勇線的那條陵
而隘勇線其實是從福山教會附近  沿陵走上來到馬路轉彎處
然後繼續上陵往左側的那條陵 (跟傳統路不同陵)
我6月10號又再度從轉彎處馬路反方向往陵下走  
的確有隘路與路緣石
浮築路的寬度都存在
上插天山傳統燈的傳統路是這上來的
(不過現在沒人從福山教會上來)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這是隘路呢
(陵尾轉彎處的馬路往下的傳統路就是隘路)

回來講   2號門口上去的廟祠旁道路邊坡缺口
(樹上有綁布條)
穿越芒草平台往左邊的陵走去
農戶用黑色網布來遮蓋地面  讓地面的雜草不要長起來
所以沿著地上黑布走(都有綁布條) 就可以到達隘勇線路的那條陵
(其實隘路往下從馬路到福山 我們就不去找了  就拜託有心人啦)
芒草叢穿出 就是一般雜林
注意看陵線   黑布道路是繼續往前腰遶的  但我們上陵
接隘路起點  剛好就是陵尾有個挖掘凹地(造林樹上有綁布條)  
或許這個挖掘的凹地是個隘寮
從這條陵開始往上走是隘路   地面樹有舊砍痕  
而  判定隘路的方式  
是看路邊緣有開鑿邊坡 或是路緣石
(走在陵上馬上就看到隘路的路緣石)
(隘路靠坡面側有開鑿狀)
而隘路有一定的幅寬  這裡最寬達180公分  十分明顯 除非崩塌
有時兩側是有大樹排列的
所以如果不想跟著航跡或布條走  
可以嘗試運用這樣的判定準則來自己跟跟看隘路   有不同的樂趣
不過  整條路已  綁了一些歡迎光臨 布條(但並非很密)

這條路已經盡可能地砍草開路(要感謝 曾老師)
但有時真的芒萁或雜木實在太密了
不得不旁邊繞一下


這條隘路有些特別  就是面對突然爬升的坡度   它也是直接的陡上去
雖然日日新報上有提到 靠近監督所附近是有階梯的
我們一路走上去
發現好幾段的面對前方如牆壁般的陡坡   
其實就是直接陡上  都沒再客氣的
請直接爬拉(不像清八)
(但西段  我們發現 陡的地方似乎有之字上下呢)
上到小高點有個平台  上面有些酒瓶碎片
往前走一點 
路的兩邊有疊的較高的矮駁坎
然後迎面而來的是這條最長最漂亮的浮築道路
(其實後面也有 只是比較短)
曾老師與我們花了幾次蠻多時間在此清理
特別感謝幾位辛苦的開路者

過了浮築橋 就是陡上 來到海拔700附近
我第一次發現的分遣所
這裡應該是蕨野分遣所
說起來  會多次來這條是因為
第一次趁著下午的空檔   想來看看插天山隘勇線
沒甚麼頭緒就從傳統路上來    經過海拔700的這個平台
就看到獵人留下的垃圾  路邊還有個大木炭窯
覺得隘路應該也在附近  而且有木炭窯  應該個較大的監督單位之類
因此往下方平平的雜木林裡面走   
才看到遺構   而有機會延伸之後的勘查

蕨野分遣所
有兩層淺平台與隘路
最下面平台上有酒瓶幾個   平台邊是隘路
隘路下方的疊石墻一人高    延伸很長
我跟蔡政穎兩人就在這裡清了1小時 
有沿著明顯的路基隘路往下走  
因芒萁很密   而沒有找往下方的浮築橋
但   開啟的這條隘勇線的勘查
興奮之餘   當場我就傳了蕨野的駁坎牆 給曾老師
立馬約了下次一起來

蕨野腹地包含著小山頭  平台腹地上還有其他地面隔間夯土
明顯的木炭窯

木炭窯邊是隘路經過
其實 這段隘路就在傳統路旁邊
一路往上  都會不時看見傳統路在旁邊
但隘路不會去林望眼山頭  

(隘寮) 
往上到海拔760的小高點
是個隘寮   隘路從隘寮左邊繞   因為造林松針腐葉而堆滿邊緣
但仍看得出有夯土    旁邊也有酒瓶幾個與礙子
隘路越過小高點往下會穿過傳統路
傳統路轉往右繞然後走陵開始爬升
但  隘路左走直接穿過有獵人鍋具的小平台
然後下降到凹谷區  
(橫向的谷線  右手邊的谷線 裡面有人為鑿的凹地儲水)
千萬不要被橫向的谷線給欺騙而往左右走
谷線很平    獵人也愛使用   所以都是獵人的帆布或獵具與垃圾
隘路是直接爬上去的 
就是筆桶樹叢那裡上去的 (我綁了布條)
(不知道為何 隘路或警備道老是有山棕或筆桶樹 排列)
可以看見  隘路邊邊淺淺的開鑿痕跡
直接爬上去  遇到的第一個平台
可能也是個隘寮  有疑似髮油的透明瓶子與酒瓶礙子
繼續抓著有 大樹的方向走
馬上就看到邊坡開鑿的隘路  
跟著清楚的隘路到另一處小高點
從左邊腰遶上小高台
這裡我猜是木立分遣所 
 (目前只有發現周圍腹地大  酒瓶與生活垃圾 還未發現木炭窯)
(阿伯研究 木立看到的瓶子  
這種透明疑似香油的瓶子在後來幾個分遣所都會看到
隘勇線的垃圾有其地緣性 
在同好社團討論區裡面有相似的看法)

木立的腹地應該包含了周圍的平台 
但 平台上沒有散布其他更多的垃圾
不知道為何 前幾個分遣的垃圾都少少的 侷限在某一角落堆疊


從木立前面的隘路繼續走  會開始直接陡上
不過 隘路很明顯 
因為陡  隘路開鑿邊坡痕   以為是大水沖刷所造成的挖痕

(很陡   但有一定幅寬的隘路)
很陡的往上爬快到海拔810  就會發現左邊有個小山頭  是西峰
隘路不會上山頭 從右邊繞  而且芒萁很密又卡(我有硬開一條)
這裡海拔820 
傳統路會在陵上    隘路在陵的下方(南側 )
若你走在傳統路    是可以看見下面的隘路的
我們都有個疑問  
當初從福山開路上北插的傳統路
怎麼沒有看到這條明顯的隘路呢
從這裡之後傳統路沿1109峰東南陵往上
而隘路則是一直往西轉西南向  緩緩的往下腰遶
隘路周圍還有部落的耕地矮駁坎
在理番誌稿上也提到(第一冊,p461)
隘勇線開鑿成功時    答應歸順的原住民11項要求
其中一項是同意族人可以申請線內土地開墾
因此 在隘路旁的邊坡 的確有蠻多開墾的駁坎

(有水溪溝 下方的儲水池)

隘路不是往上爬    而是緩緩的往下走 
 (這真的是讓我第一次找的時後  誤判支線往上  結果錯失正確的隘路)
我第一次在叉路口   因為沒有發現往下的隘路
而是有條斜往上的隘路支線  就跟著走
結果最後隘路消失 
因此錯失下到有水溪溝及清水分遣所
因此   最後一次去綁布條的時候
便把叉路口綁上布條   希望後面的人不要走錯
(後來發現  整條隘勇線 
不時會有一些與隘路平行的路  
或支線    或許是去其他哨所  隘寮)

腰遶隘路往下   下到一條有水的溪溝
海拔787
而且  溪溝上方或下方都有人為的方形儲水池
隘路經過清水分遣所前方的平台
但因為樹木雜支太多 根本無法清理  我乾脆把布條綁在平台上
要繞平台一圈進入分遣所
而且還有條  可能是從下方部落開上來的產業道路  比隘路更大更寬
我猜想這條產業道路  是開到下面的馬岸部落
(一條可能從下面馬岸部落上來的廢棄產業道路)
所以千萬不要走入下方的產業道路
我們有綁上布條   引導進入清水分遣所


(6/10的航跡  那條虛線道路的盡頭或許是通往清水分遣所的產業道路)
(盡頭的確有路可以繼續....只是植披很雜亂  因而放棄)
6/10
我嘗試從馬岸道路支線的支線
那是圖資用上一段段虛線表示的水泥產業道路
但這條路是私人住戶   門口是6號
我走到裡面虛線的盡頭
的確有路  只是植披雜亂  我並未往上走


(清水分遣所前面的隘路 與後面的平台牆基)
海拔804的清水分遣所前後都被兩條溪溝包圍
所以我想 這個  "清水分遣所"的位置與名稱應該是正確無誤的
會這樣說是因為  其實我這裡所寫的分遣所位置並非很有把握
雖然名稱順序是按廳報上列出來的 
有遺構 有酒瓶垃圾量  才會猜是分遣所
但  有些遺構  酒瓶生活用品垃圾量    又有點多  
有些地點  跟上一個遺構又太近
因此  才會有   "這個位置是否就是分遣所"的懷疑
不過 清水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呢~真的是有水~
當地居民有引水管往下(我猜就是6/10我去勘查時遇到門牌是6號的住戶)

 5/9-10
安排了兩天一夜的勘查
我們就是從清水分遣所旁有水溪溝上面儲水池旁
當地人取水口的上方取水背到海拔1344的分遣所渣營
然後輕裝繼續勘查插天山監督所的隘路
(清水分遣所前的水源)



(藉由一條廢棄往上的產業道路接隘路  開路人小段哥)

清水分遣所平台腹地也蠻大的  後方平台很大
前方下方平台也有許多酒瓶垃圾
下方有一條產業道路蜿蜒上來經過乾溝從乾溝旁再往上
因此 我們走隘路過乾溝後會走在這條產業道路上
我無法判定是否產業道路破壞了隘路
但從產業道路轉彎處接陵  邊邊有發現隘路緣與疊石駁坎(可能是隘寮)
我覺得蠻有可能的產業道路破壞了隘路
而隘路在此接上了陵    跟傳統路不同的陵  要往插天山方向
(產道轉彎處接陵點有路緣石與矮駁坎)
從魯地圖資上可以發現
這裡的陵很寬較緩
所以隘路比較沒有明顯的路幅出來
不過 我們真的有走在隘路上
尤其是我5/18綁布條的航跡 再度確認了一些
有時隘路只有淺淺的邊緣

(疑似 初戰分遣所    的酒瓶生活垃圾堆)
往上走一路看到酒瓶   到海拔到840的地方    
非常平坦的腹地   而且很寬  是適合的營地 就是沒水
但卻沒有任何的堆疊駁坎  只有隘路在旁邊一路往上以及零星的礙子
只好猜測 這裡是初戰分遣所
而且  相對在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上 
可以發現這裡有劃一個圈圈打X的  "タラナン (大羅南)"標示
我雖然有去找這附近的區域逛逛
卻沒有找到任何疑似分遣所或駐在所的遺構
但目前  還沒有找到"タラナン "
而初戰也是猜測   或許是個腹地寬廣的隘寮
而且這一路往上的隘路上 不時出現淺淺的平台邊緣
還有著零星的礙子 酒瓶等
讓人更是難判定 倒底是否是隘寮  還是隨手都丟棄的酒瓶

(疑似  會見分遣所的酒瓶堆)
沿著一條小陵上到海拔950  一處較平坦的區域 有個ㄇ 字夯土凹地(明顯的)
往前的雜木林裡還有一堆堆的酒瓶堆  小清酒瓶與生活瓷碗等
附近也有個疑似隘寮的夯土凹地
隘路則是在隘寮的左邊
這裡我們猜測是會見  分遣所
而回到大樹旁的隘路  可以見到路緣石


往前路邊還有個平台  上面也有酒瓶 我猜是個隘寮 海拔984
過了這個隘寮   開始陡上
雖然無法看出隘路的位置
但會有礙子與酒瓶在路上
一爬上去就接到隘路穿越兩平台間  懷疑是櫻木分遣所

(櫻木  有酒瓶插地上作為區隔的分遣所)
(靠山坡側有疊石墻作為水土保持設施)

海拔1015的櫻木(疑似)有兩邊平台     
隘路通過兩層中間  隘路旁左側腹地很長  
有酒瓶在地面上圍起來疑似隔間區  也有透明的窗子玻璃碎片與生活垃圾
右邊平台比較沒有設施 但看得出來是特地有挖鑿出平台邊緣使用的
靠山坡側也有堆駁坎牆作為水土保持設施


(隘路繞過1109南稜後    緩緩地腰遶好走)

沿隘路再往上 繞過1109峰南陵
陵尾其實有很大的平台腹地
但也只有幾顆礙子在裡面 沒有其他遺構
而隘路上方也有小疊石平台   或是也是隘寮
隘路繞過1109南陵 路緩緩的在優美的森林裡腰遶好走
到達海拔1139的一休(猜測)分遣所
會被壯觀的平台牆面與隘路路基驚嚇到   差點以為自己走在警備道上
但後來隘路被一顆倒塌的樹木擋住視線
就無法遠遠看到一休美麗的牆基了
(疑似 一休分遣所 還沒除去雜草前)

(兩位辛苦的刀手)

(隘路經過牆基旁)
一休(疑似)  平台是在牆基上方
有一顆大山棕  旁邊腹地有兩三個隔間
平台有酒瓶堆
 我們有發現  
分遣所的酒瓶似乎都是堆再某一個角落 
 不會大量的散落在四周邊坡
如果挖掘酒瓶堆    會不斷地挖出非常多的酒瓶
這似乎是這條路上有明顯遺構的分遣所會有的現象

從一休之後 隘路開始緩緩斜上坡
而大致都是在陵的南面
隘路往上右邊是邊坡  左側往往有些很大顆的不知名樹木
走起來很舒服
(斜斜往上的隘路)

海拔1100  
隘路轉個彎來到面對一條溝  無水的乾溝裡都是矮草
但圖資上就是條谷線
右邊那條陵其實有傳統路經過
而隘路直接過溝往左邊那條陵上  
小心過溝  撥開矮蕨類雜草 就能看見隘路開鑿邊緣
我在左邊上陵的處綁了布條


(隘路直接過溝往左前方這條陵上去)

會特別提到這裡 
是因勘查好幾次 都因為找不到隘路的證據
而走入乾溝   或往右邊的陵走
最後走到傳統路而找不到隘路
最後分散大家四處搜尋
才在左邊的陵最上面找回隘路
緩陵上其實斷斷續續的隘路證據
直到陵上平台開始往左腰遶斜上時
隘路邊邊的開鑿痕與幅寬才顯現
斜斜的上到一處寬廣的平坦地  好多九芎在此生長
我們第一次來的時候   號稱這裡是九芎森林 海拔1170
(九芎森林   一處寬闊平坦地   但會不由自主地往左邊走  那不是隘路)
這片太平坦的腹地    剛好又寬又大
會讓人往左邊走去   
第一次就是這樣走  太好走
才發現我們走錯  因為完全沒有隘路的一些特徵
其實隘路直直對著山坡走
我們在山坡下方找到木炭窯 

(木炭窯)
而木炭窯前面的平坦地略略有淺疊石
有酒瓶圾垃     因此無法判定是否有隘寮在此
而隘路是從木炭窯右邊直接爬上去的
我在那裏有綁布條 但沒有很密
直接爬升 大致走在有點小石頭的坡面上去
這段的隘路以前似乎有點因邊坡坍方  被淹蓋 然後又長出雜草
所以看起來往上的路幅不明顯
爬上到小平台後又急陡斜上   
因此  我綁了布條  
讓後面爬到小平台後記得往前走要注意右側紅色布條 隘路是斜陡上的   
此段 隘路開鑿的坡面明顯許多(因為很陡)
倒木雜支較多   也因為較陡   走起來比頗阿砸
但一上去就有一小片長條形的平坦腹地
我們懷疑是  御旗分遣所 海拔1188
(阿伯一爬上御旗 就不支倒地)
(御旗 分左右兩塊平台  腹地真的小小的)
我們會猜是分遣所  也是因為這裡 除大量酒瓶之外  看到的生活垃圾也較多元

但  腹地真的兩塊小小的   平台下方周圍的坡面有零星酒瓶散布
而接下來的隘路   繼續斜斜陡上要上到一條海拔1250 的小短陵
(要上小短陵)

接上這條小短陵之後  在陵左側腰繞 經過寬平緩區後
再繼續斜陡上接上大陵   大陵前右側有顆明顯的岩壁大石




(海拔1283的岩壁大石頭)
隘路一樣翻上陵  然後轉到陵左緩緩的上  
隘路優美的繞著  讓大家不覺得辛苦來到海拔1300
圖資上  這裡靠近1380峰往東轉東南的小陵
隘路南側是條有落差的支流   看不到溪床 沒有水聲


(隘路漂亮的緩上)
隘路在很接近水線 溪谷上源  有個小平台 
居然也有數瓶酒瓶與碗盤碎片
第一次來到這個陵尾小平台 以為是個分遣所  而陵旁也有木炭窯 跟礙子
讓我們真的以為有個分遣所  然後就從這裡切傳統路下山
等到第二次再探  跟著隘路接陵上去1380峰東南側的腹地
才發現有兩層大平台的分遣所  我們猜測是"見晴分遣所"
(隘路往上看 疑似見晴分遣所的第一層平台駁坎)

(疑似見晴分遣所進入第一層平台的引道   上面是第二層)

我們曾從清水分遣所背水到這個(疑似)見晴分遣所渣營 
隔天在輕裝 繼續勘查隘路
這個分遣所旁邊就是傳統路
離1380峰也不遠  而傳統路1380峰往上就是有危險的崩塌區
因此  不建議從這條傳統路上去走北插天山
可以改走隘勇線

而為何說這個分遣所可能是見晴分遣所(前面的也說是"疑似")
也是因為後來往上走還有蠻大的遺構
而按廳報的排列順序  見晴是砲台之前的一個分遣所
所以  當我們走到上面發現有更大的遺構時
回頭想  或許是我們把某個隘寮當成是分遣所了
那麼  前面的名稱位置 就不太對了
但為了寫紀錄  只好把錯的寫下來
等待有心人來勘誤吧

隘路從(疑似)見晴的門口 繞向乾溪溝  然後就消失了
第一此 我摸不著頭緒 因為時間已晚 無法四處勘查
第二次來 飛容才發現 原來是過乾溪溝了
就在隘路消失的乾溪溝對面
現在已經綁上布條   可以明顯的看出往上的隘路
(從見晴門口下往乾溝的隘路)

(過乾溝 往上的隘路)
過乾溝之後  隘路跟傳統路是從不同的陵線上去海拔1500

(航跡圖)

隘路避開了傳統路那段危險的崩塌區
從南邊的那條陵上去到海拔1500的寬平台
在上陵後與傳統路會合
之後的隘路  與傳統路部分重疊  
砲台下方的傳統路就是隘路
但過砲台之後的隘寮  傳統路穿過隘寮往西過馬岸溪支流上源的溪溝
而隘路則往北 過斯其野溪之流的上源到監督所
而砲台的位置剛好就是兩條溪谷的分水嶺
因此  視野是非常好的

(見晴過乾溝之後先往南爬上小陵)
從見晴過乾溝之後先往南斜斜的爬升接一條小陵
轉上陵處很陡   陵上是杜鵑樹林 地面踩起來有彈性
視野可以看見北方的樂佩 卡保連陵
往南看  則是北橫附近的塔曼 玫瑰西魔與復興尖山
(陵上   是有彈性的地面)

(陵上往北看 是樂佩與卡保連陵)
(往南方向看去 是北橫附近的塔曼 玫瑰西魔與復興尖山)
隘路走一段陵線 然後在海拔1400附近在陵左側腰往森林轉另一條小陵上爬
從這條較偏南的小陵上去
目前歡迎光臨的布條綁得多  可以依循
往上到1430有個平台   平台下方邊坡有蠻多酒瓶散步
沿南向的陵往下 還發現疑似壕溝的結構
平台右側隘路之字去木炭窯
往上上到一處有矮駁坎牆圍成的ㄇ字 防禦陣地
讓我一度以為是砲台(但後來在往上驗證此處只是一個防禦性的隘寮吧)
(矮駁坎牆圍成的ㄇ 字型的防禦陣地)
從此處的隘路往上  路緣石明顯   路基疊得非常壯觀
(路面邊緣路緣石明顯  下方路基疊石也很壯觀)
一路上去到1490 平台  傳統路的布條從右手邊的陵線接過來
但 隘路是直接爬上眼前的坡面(已綁布條)
所以 直接往上爬  爬上上方的陵線
此時傳統路與隘路重複
(直接爬上陵)
上陵後可見傳統布條跟隨
進入海拔1500前  鞍部的浮築路也蠻可觀的
一上去就是左手邊有兩層大平台的遺構
第二層平台靠南側也有酒瓶堆   但生活垃圾較少
(有兩層大平台的第二層平台矮駁坎地基)
由於這個遺構  讓我開始覺得  
這個平台上或許也有個分遣所
那就表示  我前面有一個分遣所是錯誤的


(平台旁的石階)
這兩層平台旁邊的隘路  還有鋪設石階

隘路往上爬  左手邊經過大石頭  傳統路左繞
隘路往前行 
在靠右側往上走 來到海拔1550 平台上有個 有矮駁坎的隘寮
(海拔1550 的隘寮)
從此處  跟著傳統路陡升上去上面1600的平台
這段我覺得是隘路 
而一上去1600的平台就是個監督單位(或許也是隘寮)
這裡有之字道路不明(已綁了白色布條)
我們6月從上方的砲台制高點邊緣芒草叢有路可以下到這個監督單位
只是芒草太高不容易判定道路系統怎麼貫通的
希望哪天可以把這區芒草砍一砍  周圍的路會清楚許多

(砲台周圍的航跡圖)
從海拔1600  路真的很大 
左側高高在上的邊坡 我有爬上去看是否是道路
結果並沒有
大路走沒100公尺 
跟著傳統路布條進入一處明顯就是監督單位的區域
似乎就是有幾處隔間的裡面  外圍有路緣石與路基疊石強的才是隘路呀
在此 我們特別綁上紅色的歡迎光臨布條
因為有條長斜坡引道往南走
引導進入上方的砲台平台

(斜坡引道)
這條往南的斜坡引道也有疊路基
往上走到底有點路基坍掉 路底又往北折上去砲台的平台
轉折處有疊石 (道路沒有砍得很乾淨)
(斜坡引道轉折往北上砲台平台  左邊是平台疊石)
一上去平台 大致有有幾處矮疊石牆隔間
平台再往南 有引道與小階梯上去制高點的平台

(小階梯)

(通往 制高點的斜坡引道 與左邊的制高點平台)
(制高點平台往北看  芒草已經被曾老師砍手們清理過了)

(制高點未清理前往北看 多崖山)
(制高點未清理前  往南看)

(砲台  與周圍遺構  手繪圖)

而砲台平台北側腹地有一個出口可以往下方走
下方還有許多不明的夯土凹地  不知做何使用
回到傳統路與隘路重複繼續往北
 傳統路會往左走在陵上方 
而隘路在旁邊陵的右下側
傳統路會經過一處隘寮 海拔1626 然後翻陵往西過溪溝 爬上北插天山
而隘路則是繼續走陵右邊繞
大致是在插天山東南測的腰遶
然後下到溪溝過溪到多崖山東南側海拔1625的監督所

(監督所前的有水溪溝)
(監督所大平台  隘路就從那個入口進入)

(監督所到雲上的航跡圖)

監督所的腹地很大
從溪溝引道往上走就進入監督所的大平台
大平台上應該有許多建築物 因為有許多隔間的夯土牆基
腹地大道往北走一段都有不明的夯土 與散布酒瓶堆
而特別的是  隘路是沿著第二層平台進入後 靠多崖山東側轉北到北鞍
第二層平台也有許多建物夯土牆基
以及酒瓶垃圾
隘路靠山壁側還有兩處木炭窯
曾老師已經把監督所到雲上分遣所的隘路找出來
因此 布條也都綁好 一路到多崖北邊鞍部
(監督所往多崖山的隘路)
往多崖北鞍的隘路 還經過一處溪溝 海拔1653
夏天應該是有水的
(隘路經過 多崖山 東北側有水的溪溝)
然後一路往多崖北鞍上   
(快到多崖  北鞍前的隘路)
北鞍附近都是芒草 
魯地圖資上有條舊路 從樂佩山沿陵走多崖
所以可以看到舊布條
隘路跟這條舊路重複一段
中間經過海拔1680的雲上分遣所

(雲上分遣所)
我們到的那天雲霧很多  雲上果然如其名
在雲之上
插天山監督所的監視區從初戰到雲上分遣所
雲上是深坑廳的最後一個區域
之後就屬桃園廳了
從雲上分遣所往北一點還是隘路
按五萬分之一的番地地形圖看
隘路會從西北陵下 然後轉往西南往岩戶分遣所
(番地地形圖  部份放大)
在6月有探訪了部分  可惜西北陵轉左往岩戶的隘路 
走到一半便失去隘路的路基
因此沒有走到岩戶  只好切傳統路回監督所
留下等待桃園廳 西段來探訪了~

東段與西段的開鑿屬不同單位
西段的風格  似乎與東段不同  日日新報文章中也提到西段困難度較高

(西北陵轉往岩戶的隘路  )
走在西北陵轉往岩戶的一兩段隘路上 其陡度 真的蠻高的
而且這一面圖資上畫有一條乾溝
但  整個區域  小溝不斷  頗破碎
隘路雖有之字下  但仍然很陡
這些都只能待天氣不熱一些    再好好的探訪了

 期待 想由福山爬天山的山友 能多利用這條隘勇線
走隘路上插天山
避開那段危險的崩塌區域
這也是這次認真綁布條的原因~

(航跡)


2024 4月5月的勘查 插天山隘勇線東段

  (5萬分之一 番地地形圖大正7年  雖然是5萬的圖  但畫得很準) 插天山隘勇線的東段是好多次不同組合的夥伴一起勘查的 包含了  勘查多次的曾老師與開路大隊 小段大哥  蔡日興大哥 荳姊 愛山女孩們 蔡政穎  阿鴻  阿伯學長Vincent  飛容 皇上 社長betty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