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250403-6大竹溪-吉姆勒姆-句奈山-七佳溪-下部落ladan-上部落-出舊白鷺 D3~D4

 

(下部落 ladan 的陳枝仔頭目家屋前庭的石板)

安全的下到七佳溪之後 
第三天是我們這次行程的重頭戲
這次除了要再度到舊古樓之外
要從下部落的ladan區往上走回上部落

之前沒有好好研讀舊古樓部落資料
只繞了一圈上部落以及左部落
不知道原來還有下部落

在排灣族的遷移傳說裡面
始祖有三個小孩(原本是四個,老大是女兒但夭折)
離開始祖居住的地方來到Kulalau 
獵狗一直低吠不肯離去
三個兄弟覺得Kulalau是好地方而居住   蓋了共同的家屋
而狗吠聲叫"gemirhing"所以家屋名為Girhing
這也就是古樓部落頭目原始家屋家名的由來~~

(排灣族古樓村 圖文誌)
 不久之後因水源問題 要分家
老大取得了原始家屋名Girhing~
老二家屋名為Qamulil
老三家屋名為Ladan~
老三 一開始在舊古樓的河谷西側區開墾
因為舊古樓人口遽增    所以也就新設一處刺球場(圖編號20)
我們有到Ladan 頭目陳枝仔家屋 以及西側的大面積小米田
可惜沒有再往上走一些   看看這座第二個刺球場

古樓Ladan直系的繼承人 Drangadrang
第一次的婚姻是入贅到大谷社而離開舊古樓
因此繼承人的職權轉移給同父異母的兄弟Rhegule代理
所以有"新Ladan"之稱
在日本人的鼓勵之下 
帶領剩下的Ladan家系屬民東遷到東高社
然後再遷移到土坂
也因此土坂有Ladan直系的後代也有新Ladan的後代居住

特別的   在上部落區的Tjiluvekan頭目家屋旁也有Ladan頭目家屋
這是因為Drangadrang 有3次婚姻
第三次的婚姻則回到舊古樓與Tjiluvekan 結婚
因此兩家自此合併為一 
家屋並排而立 屋簷下的木桁幾乎無法分隔~

(排灣族古樓村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之口傳)

以上的簡述 雖參考著2000年以前的學者發表資料與書籍
希望沒有偏頗與過度傾向
(感謝光承的友人 裕豪提供)

這次從溪底經過耕地 因為中間有條溝(下游崩到七佳溪)
所以先上到溝北側過溝再往南側走
然後先爬上左部落的耕地(舊古樓部落地圖的上方為西)
去看部落下方日治時期的納骨塔(因為上次沒有找到)
然後再切到往舊白鷺的警備道回到上部落
紮營在駐在所 好好地走上部落

(D3 航跡)

實際行程

D3 (4/5) 6:07營地重裝出發  出發翻過河階-
6:11過小溪到崩塌下方爬上去平台-
6:15爬岩壁上去第二平台H712-
6:18走在乾支流上面瘦陵-
6:28 進入耕地H759祭告-6:45 重裝出發往西南沿陵上-
6:58 有壁龕的家屋H830-
7:26 有國旗的Tjagarun家族大家屋H931
周圍幾個家屋繞繞-
8:26 重裝出方先往南方-
8:32從平台邊緣下溝到對面聚落-
8:45 到Ladan另一區放重裝逛-
9:05有大面積石板前庭的大家屋猜(Landan陳枝仔家屋(號23)-
10:19 回到包包處重裝往上部落出發H935-
11:25 三角形一層層的耕地H1057,輕裝去找納骨塔-
11:35 沿著路往南到納骨塔H1058-
11:59 回到三角形耕地重裝出發-
12:25接到舊白鷺_舊古樓間的警備道路H1141
沿警備道往駐在所走-
13:04 駐在所平台紮營C3

13:25營地出發沿警備道取水-
13:49下到2月取水處無水,往下切15米有水H1094,慢慢取-
14:04回程-14:19回到營地
(取水路有綁繩索了)
下午逛上部落~~


(6:11過小溪到崩塌下方爬上去平台)
昨晚下了一場雨  還好如同氣象預報
今天的天氣沒有變糟 
涼涼的反而舒服
從營地先翻過河階 過小溪後
來到匯流口(支流匯入點  支流都崩塌沒水)
匯流口其實都崩塌
而且除了主要的支流之外
其實上切點旁有個乾溝也都是崩塌
所以  就從崩溝先上切到第一層平台
(6:15爬岩壁上去第二平台H712)
上到第一層平台之後  原本想從左側樹林邊爬上第二層平台
惠英看到岩壁覺得可以走 索性就爬岩壁
還真的蠻穩的
而且聞到濃濃的動物尿騷味
看來是山羊邊爬邊尿吧~~(不愧是岩壁路線XD)

(6:18走在乾支流上面瘦陵)
上到第二層平台之後 沿著地上的獸徑走
似乎動物們也是這樣沿著乾溝旁的陵走
然後路徑慢慢的就往左邊的陵偏移了
我猜  動物們會帶我們上去

(6:23 要上切 回望大家有沒有來~)
沿著平台的路徑就偏到山陵這裡 旁邊就是乾乾的崩溝
剛好眼前就看到有動物走的路徑

(上切點 上面就有樹林了  應該不會太粉碎不好走 )
等了一下 聽到ㄚ的一聲
才知道是惠瑛摔倒了
大家紛紛退回去看
還好 惠瑛沒有受傷只是腿蠻痛的
我等大家都到了 小停頓一下
然後就一起從上切點爬上去

沒想到一爬上去 居然就看到耕地的疊石
(一上去 迎面來的就是耕地的疊石)
這時 我真的覺得要說明一下了
索性就跟大家講一下我的感覺
提到了布農族的一些 " 待薩" (徵兆)
而政雯本來就帶了米酒
進入前就祭告一下  再出發

(6:58 有壁龕的家屋)

經過了耕地 找植披較不雜的地方走
很快地就開始遇到家屋了
(7:26 有國旗的Tjagarun家族大家屋H931,周圍幾個家屋繞繞)
沒多久一處較平坦的大腹地  有整齊的砌石平台與雀榕
也看到有日治時期的酒瓶出現  應該是Ladan家屋群
而看圖資  剛好在一條溝的北側
其實 舊古樓的老地圖  
Ladan 聚落區 剛好被乾溝分成兩區
我們沿這條陵上來 會先到北側的這區


(Tjagaran 家族家屋)
這區有一家屋非常大 
不但砌石平台很高很寬  
連家屋主棟左側還有一間較小的空間不知是做何使用的
主要的那一棟 其寢室下的石板非常大非常完整
右側養豬的長型空間   用來隔的石板開鑿了弧形的門洞 作為給豬的通道
養豬的空間之上 則是廁所

(養豬的隔間石板弧形門洞  -有鑿給豬走的通道)
這間家屋的主人是Tjagarun 家
剛好 聽光承的朋友說  上個月228連假有上下部落共60幾個族人
回舊古樓尋根
因此  上下部落的家屋前庭 有祭祀與整理與清理過
我們也就幸運地可以清楚的看到家屋的一些建築結構
不像上次來  看得霧傻傻的
(看到 Tjakisufun 家的尋根旗)

(走道 )

(家屋裡面的石板立柱)


(一棟側邊養豬的前牆立板 ,木桁 ,支撐的扣柱還在)
(桁木的雕刻 原來有凹槽可以卡在前牆立板上

我們繞了一圈 回到背包處 離開要過乾溝到南側的家屋群

南側家屋群很大
主要我們想要看頭目陳枝仔的家屋


(陳枝仔頭目家屋)
陳枝仔頭目的家屋前庭很寬 真的可以容下很多族人一起開會的空間
而後代族人也是回來尋根
還遺留著祭祀的檳榔與竹杯
往邊緣走去 
可以看到整齊劃一 一層層的平坦腹地與淺駁坎
(一層層淺駁坎圍起來的耕地)

(三種祭壇)
(影片所參考的部落地圖 ,可惜數字看不清楚)
在朱連惠老師女兒的影片裡有提到 部落會有四個重要的祭壇
第一個叫 "cinekecekan " 部落創建標記的地方
" cinekecekan"是立柱的意思 
是傳說最開始到達舊古樓的人 休息時把竿子立在土地上
這個竿子就再也拔不出來了
也就是vuvu揀選要子民居住的地方
在舊古樓的部落地圖上  " cinekecekan"的號碼與位置是10(彩圖)
大概在頭目群家屋層的下兩層


第二個祭壇 是"gadjai" 綁住部落不使滑落的繩子意思
在部落地圖上的位置是13號


第三個重要的祭壇是 "cangelj"
是指托著石土的盤子 也就是部落的墊子
舊古樓有兩個cangelj 一個靠水源那邊
一個在下部落ladan 的左邊

我們在Ladan下部落有嘗試要找"cangelj"
可惜因為祭壇的樣子不太容易從傾倒的土石堆中辨認出來而放棄

另外  有關於 Pu guruan  (人頭架)
在許功明的"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一書,p13提到

(下部落   標示人頭架位置的現地)



10:19 回到包包處重裝往上部落出發H935
(納骨塔附近堆疊成三角形的耕地)

11:25 三角形一層層的耕地H1057,輕裝去找納骨塔
(納骨塔)
(1958年拍攝 台大典藏數位)
我們是先走到堆疊成三角形的耕地 才發現有條路往下走
跟著走 就帶我們走到納骨塔前面了
而路仍一路往南
我看了一下光承提供的航跡
發現這條往南的路應該就是楊南郡老師當年調查走的路
但後來破碎而自行下切到七佳溪
納骨塔是日人將人頭收集在一處
建塔作為紀念與祭祀

(繼續往南的一條路)

看完了納骨塔
11:59 回到三角形耕地重裝出發
往上爬 接上了警備道
再沿警備道回駐在所
(往駐在所的警備道)

(駐在所)

我們紮營在駐在所的平台上
然後走警備道往來義方向去取水
2月的時候有來拿過
這次走一樣的路 才發現族人有架了長繩
下碎石坡的時候就很好下了
不過  上次2月水量大
這次溪溝很乾
往上走都沒看到積水
往下游走 才有一點流動水可取
(取水處 照片from 阿茹)

下午就成了我們的莒光日  我跟阿茹好好地逛一圈上部落
政雯則是在大榕樹下繪製美麗的身影
偉峰跟惠英跑去左部落走走
左部落的家屋群有很壯觀的砌石平台也非常值得慢慢逛
這次228 剛好有族人回來尋根
因此家屋都有被綁上的記號塑膠布條
前庭也都有清理雜枝
(中央大道)


(Tjiluvekan 頭目家的祭祀壁龕裡放置了獸骨)
在儲藏室之後的後牆似乎也有大片的板岩做隔間門板
裡面似乎有類似神龕的凹洞作為重要物品的藏放

(上部落頭目家屋群最後一間下方的空間 懷疑是刺球場)

(另一個砌石平台上有石柱的家屋)
(隔間立板上還墊著可能是支撐屋頂的木頭架)


(一處家屋前的砌石平台上的棋盤)

(Seljep家屋內部,從上一層平台往下拍,儲物的木桶還在)

 

(欣賞政雯畫大榕樹的明信片)

XXXX

(D4 航跡)

最後一天 要從舊古樓上陵 
接到卡山與大武藏山的三叉路 
然後往大武藏下去舊白鷺
這條是一般族人比較會走的尋根路
也好走許多
比較跟地圖產生器航跡不同的是
上陵之後往1466峰    不是走陵   而是走腰繞路
族人綁了很多布條 很清楚


行程記錄

D4 (4/6) 6:36營地出發H1133-
6:38戰歿勇士碑後方上切-
6:46水泥儲水槽 H1162-6:49平坦大營地H1166-
7:09上1466山頭東南陵H1278,小休-
7:20出發沿陵爬-7:33展望大漢山雷達站H1332-
7:52接腰繞路(布條明顯)-8:07不明長條疊石與石灶休息處H1419-
8:36三叉路H1557,小休-8:54出發,往左邊-
9:02寬緩樹林 鞍部H1566-9:23大武藏山有訊號H1644-
10:28下到鞍部草生地可以看見句奈山H1381,
走陵右路腰繞路-
10:52林道轉彎藍白獵寮H1376-
11:02久保叉路口,白鷺傳統領域,小休30分-
11:30出發-11:44碎石崩塌坡-
11:53拉繩木橋-12:06往久保南叉路口-
12:45水泥路停車處(上車) 
13:02 舊白鷺神像處-13:30 舊白鷺曾家頭目屋-13:41上車~
14:38枋寮車站~台北

(6:38戰歿勇士碑後方上切)

阿茹政雯還有惠英她們幾年前已經來過舊古樓
從舊白鷺爬上來 然後大武藏路線下到戰歿勇士碑
所以回程的路線比較不用擔心
而且228族人來過  路肯定是大條了
我看大家的方向大致是上切到大武藏一條往東南的陵線
之前阿茹她們不是住在駐在所
而是上方的耕地平坦處
所以我們就上去找之前的營地

(6:46水泥儲水槽 )
慢慢往左邊爬升時看到一處儲水槽
想說舊古樓人口眾多
我們這次到溪溝取水 真的水就很小
真的需要儲水槽
但從任先民的攝影紀錄裡  發現舊古樓其實是有取水與洗衣場的
但我們從戰歿勇士碑 轉彎處有橫切過去的取水路逕
路底很穩定  以前應該就這樣走
只是靠溪谷側崩塌  路徑都沒了  不知道 這些設施是否都崩塌了
(舊古樓的洗衣場與取水處)

(取水的路徑很明顯)

我們一路往陵線方向走  有發現零星的舊布條

7:09上1466山頭東南陵H1278,小休
(上到東南陵線,小休)
順利地上到這條往東南的陵線後就能順著陵線往上走
快到1466前鞍部的寬林有條腰繞路不上1466
有族人的大布條可以跟

(腰繞路很好走)

(8:07不明長條疊石與石灶 烤肉架休息處)

就這樣腰繞到一處標記"烤肉架"的休息處
從這裡開始  有不明的長排的疊石
從光承的紀錄裡面有提到
"vuvu口述的神的村莊"
不明的長條疊石我倒覺得很像擋土補強設施
一路往1466後鞍接上陵線
但因為陵左是大崩塌
大致走在陵安全的路線上

8:36三叉路H1557,小休之後
轉左往大武藏山
路更大更好走
(團拍  from 偉峰)
-9:23大武藏山有訊號
大武藏山有訊號
我也在此聯繫了司機大哥
這次特別找了經營浸水營路線的愛上墾丁 兩岸包車T6/wish~
小葉/0905131377
楊大哥/0928448877 福斯
約定2點~但大哥很緊張,早上9點就到登山口
人真的好好~還帶舒跑請我們喝~~
所以只好安撫楊大哥在登山口補眠一下~


10:28下到鞍部草生地可以看見句奈山H1381,走陵右路腰繞路


從鞍部之後就走陵右的林道平平的不用走陵上陵左側
一開始的芒草雖高 但後來的林道路很明顯
10:52林道轉彎藍白獵寮H1376


11:02久保叉路口,白鷺傳統領域,小休30分
從這裡就是舊白鷺的傳統領域了
在之前也有看到傳統領域狩獵許可
這裡也有訊號
偉峰跑去攻久保山 我們就在此小休
然後繼續下往舊白鷺
11:44碎石崩塌坡


12:45水泥路停車處
我忘了拍停車場
但真的停車場因為長了草  所ˇ以車子開不進去
但產業道路上可以停
我們這次行程 想順訪舊白鷺
因此請大哥在我們往下開到舊白鷺

13:02 舊白鷺神像處 停車
我們是走路進去的
但其實水泥路可以行車~
走到最後有個叉路進入林時吉耆老的祖屋
(林時吉耆老 的祖屋)
原本想要找舊白鷺的導覽
可惜 最後沒有機會
所以  我們就自行來繞一圈
雖然有點打擾~但也是有敬酒說明一番~


最後也到 曾姓頭目的家屋前庭看
象徵頭目的石柱不知為何而斷裂了
或許  下次可以到南河村  再來拜訪遷移到南河的後人導覽~~
而我們的行程就在舊白鷺畫下句點

第二次拜訪舊古樓反而有更多機會好好的理解一些建築與頭目系統
而有關墓地與祭祀
對我來說有點複雜
但這也是排灣族的特色
哪天應該要參加一下五年祭才是~~
感謝這次的阿茹~
載了5人背包的fit~~~

























































































































20250403-6大竹溪-吉姆勒姆-句奈山-七佳溪-下部落ladan-上部落-出舊白鷺 D3~D4

  (下部落 ladan 的陳枝仔頭目家屋前庭的石板) 安全的下到七佳溪之後  第三天是我們這次行程的重頭戲 這次除了要再度到舊古樓之外 要從下部落的ladan區往上走回上部落 之前沒有好好研讀舊古樓部落資料 只繞了一圈上部落以及左部落 不知道原來還有下部落 在排灣族的遷移傳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