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行程是因為聽了黃湯姆大大與老王 阿超大大之前的
"復返阿里山"一書分享會時
湯姆大大說看到航照圖上
眠月下線西段尾端有存在 因此很想去看看
雖沒辦法約到大大們一同驗證 不過還是可以先探探的~
而除了西段 還有那個謎樣的地名"泣坂"與坂下
也想從那個"泣坂"沿軌道路基走回傳統路上的"酒瓶營地"
貪心的順便從傳統路往北去探一段上線
看看能不能接到去年到的2401峰下的軌道路
因此排了5天可以好好地走
但其實也是擔憂軌道路溪溝難過 準備了長短兩條繩
果然還是在下線往酒瓶營地的路上遇到有風險的溝
放棄改從陵線路爬回傳統路~
5天走過的路對於眠月上下線有好多疑問
不知道哪天會有可以解謎之時呢??
希望有研究的人可以分享更多資訊把林內線的歷史都拼湊出來~~~
這次
D1與D2想要拜訪的地區,對照老五萬圖資
就是那奇怪的黑線 以及在眠月車站下方畫了粉紅色區域的聚落~
而D1走訪眠月聚落之後
老王大大居然告訴我 眠月有神社
因此D2取水之際,又去找了一下
在北側的小高點,果然有神社
63年(1974)的眠月車站航照~看起來就不只兩間建築
但實際上,戰前的聚落很大
我原本是因為戰後的航照想去看看的
因為我沒有找到 戰前的舊航照
但老五萬圖資上的粉紅色區域實在很大
倒是後來阿超大大有提供我一張 眠月車站的舊照
而後來 我也在臉書的"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 "看到出處
(陳玉峰 p605 日治時期的眠月聚落與車站 與12隧道旁的支線)
在陳玉峰老師的書上寫
眠月聚落大概是1916年前後所建設的 持續到1940年
而1940年之前眠月軌道就拆掉去鋪設兒玉方面的鐵道線路(水山線)
1947年為了殘材處裡 復軌到石猴
1983年發展觀光客運列車直到1999大地震為止
(聚落僅憑有限資料拼湊)
光軌道層附近的建築物就很大了呢~
而我們是因為在廁所附近亂看 而發覺下方還有大面積的平台而往下走
一層又一層的平台一直往下可以發現生活垃圾與人為疊起的平台
才驚呼老五萬的粉紅區域很大呢
很開心的我向中研院申請,並說出我的意圖,
真的提供給我這個區域的林野圖呢~~)
林野圖上的眠月下線
林野圖上的眠月下線
眠月下線就是後來的亞杉坪林道
自從去找眠月上線藉由亞杉坪林道來上下之後
一直對於 地圖產生器上有人標示公里數位點兒好奇
加上 去找匪籠的時候 經過一段亞杉坪林道很完整
才會誤判以為亞杉坪林道不太會有崩塌
而在西段(以石猴往下的索道著點來分西東) 有著奇怪的兩個方向的勾勾
想去驗證是否 湯姆大大分享會上說的
因此想從眠月車站之前的21與22號橋之間的那條陵下切
卻不敢重裝從西段走到東段
因為光看圖資 有段溝旁的等高線非常密
以及臉書上有記錄說石猴索道下去的軌道路會遇到光滑的U型谷 繩與木梯已斷光
所幸乾脆排一天輕裝走那條陵下去
還好有這樣安排
不然肯定再走回來上線的~
實際行程
D1 (12/2)
6:10 嘉義火車站 台灣好行~ 8:34阿里山轉運站出發-
9:07 沼平站裝水小休(後來巡山員說眠月車站廁所旁有水龍頭)
9:21 出發-9:51 十字分道叉路口-10:11 崩塌拉鐵鍊-
10:25 隧道2號-10:33 塔山車站,巡山員檢查入園證與上廁所
10:43 出發-11:17 21號橋與22號橋之間的陵,走進去-11:27 營地*
這個營地太好了~決定D2與D3回來住
12:26 營地出發取水順便看聚落-12:47眠月車站,四處繞繞-
15:47 離開眠月車站,裝水,回營地-16:06回到營地
其實 D1 只花2個小時就走到營地了
所以 可以不用那麼早做第一班台灣好行~
其實也可以 規劃兩天一夜
拜訪眠月聚落與眠月西段的部分~(但仍要申請)
(塔山車站新的生態廁所)
(12號隧道旁的疑似支線 --沒有走進去)
(還沒到22號橋前的叉路)
過了21號橋 還沒到22號橋 之前 軌道旁有條叉路
看起來 林務局的人也會來走
沿陵左側腰繞進入一條大路(會以為要開成林道) 但不是
靠近陵尾處平坦地 很適合當營地
(還沒到營地前的展望處 可以看豐山 有訊號)
(營地蠻不錯的)
我們11點多就到營地了
還四處看看 以及明天要下去的路況
沒想到進來這條陵 有條大路 感覺就像林道
一直往下走
看起來林務局有來巡邏盜伐
明天就跟著這條路 下切就行了
安頓好營地之後
因為巡山員說眠月車站水龍頭有水
飛容去拿水 順便去找看看眠月聚落
(1983年觀光化的眠月車站僅存的兩棟建築 靠近的是廁所 )
(廁所旁的水龍頭)
廁所旁有水龍頭 水源是從軌道對面的儲水塔接下來的(不缺水)
(我們從廁所旁邊的平台找好下的地方下去)
其實廁所後方有平台
只是 廁所就在那 味道讓人不舒服
加上 下方平台雜草與咬人貓 蠍子草很高
所以 只好找好下的地方下去繞繞
一層層平台應該是有蠻多木造建築體的
也就是有很多人在此居住
這個很像是儲水的水泥水槽
聚落剛好散落橫跨了從北到南的3條小溝
每條溝都有疑似作水土保持用的擋土駁坎堆疊平台
而只有最南邊的小溝有水
平台邊緣有特別疊石
一層層的平台從眠月車站邊緣往下延伸~
我們往下走到海拔2260就不再往下走 但看老五萬似乎還畫到2250往下~
居然用鐵軌加石頭來做水土保持的加強!
這條乾溝也是垃圾溝
走往最南側的溝旁,有個巨石上方平台蠻特別的~但不知做何使用
最南邊的小溝旁也是有特別疊起平坦地圍繞著這條小溝
巨石以及溝旁的腹地~
腹地是有特定疊起來的平坦地 旁邊還有一層腹地~
這條溝當然也是丟垃圾的地方啊
到處是平台~還能夠有路相通 只是無法理解整個聚落路線怎麼銜接
過了最南邊的溝往陵上有,還有垂直陵線方向的兩三層平台~
(當然也有疊石與酒瓶)~
最南側的小溝上也是做了好幾層水土保持用的擋土駁坎~
從這裡比較好上切回軌道~
老王大大跟我說 眠月有神社~
所以D2回到眠月車站拿水之際 又來找神社
車站旁很像是警察局的北側平台以及後方平台都有駁坎疊起來
而且邊坡都是垃圾讓我們充滿疑問
到底平台上面有甚麼建築物會讓人丟酒瓶與垃圾呢??
據飛容說 神社一定設在高點 而且在北方
因為人要向北方的日皇朝拜~
因此 車站北側的很像警察局的建築物北邊有個小高點
下方又有垃圾坡
很令人好奇與懷疑
結果走上去 果然看到疊石的整齊的平檯~~
還有幾階石階~
真的有神社阿~
但好像有點像是之字的參拜道~
總之,我無法判定神社的道路怎麼走的~
希望哪天有人悟出~
在黃湯姆與老王阿超大大們的"復返阿里山"一書分享會裡
湯姆大大有提到
在航照裡有看到眠月下線西段有"孓遺"
(這兩字讓我聽不懂XD)的線形
我一直盯著書上的航照(p48)還有努力看著中研院的舊航照圖
就是無法開眼
因此只好看老五萬
我跟飛容說 就走看看吧~不走也不知道有沒有~
所以才會安排了一整天的時間給這條陵
沒想到 巡山員很盡責 而且陵有路
重要轉彎點還綁橘色布條
但其實帶我們走去巡樹頭
不過 我們也有找到軌道層拉
巡山員應該是知道這條尾端的
因為橘色布條綁在隧道口 可見來巡過~
銀色鐵牌在樹頭上也不缺~
神奇勾勾其實是從鞍部隧道往北南兩邊延伸的軌道
或許當時有意要繼續開 但沒有開完
而北段尾端有個小平台有數個酒瓶
或許是臨時的工作站~
而隧道或軌道路基上有著深深的輪痕
可想像這條下線後期成為卡車路的情況
6:00 營地往西北陵出發H2289,有路可以跟-6:32 長陵上遇清酒瓶H2199-
6:40 左繞凹溝,往上爬小山頭時發現橘色布條H2157-
6:47 橘色布條在大石頭下繞,過石頭之後小休10分鐘後繼續下西北偏西陵-
7:05分叉陵H2102,橘色布條往北下,乾脆跟橘色布條-
7:09 橘色布條來尋砍伐樹頭,但路徑與布條開始偏左下-
7:22 偏離橘色布條下到一平坦地,但不是軌道層,
往下一看有更平的平台,應該是軌道層~
7:27 下到軌道層H2023 ,沿軌道層先往東走
7:30 路基有疊石駁坎
7:35 巨石擋路,轉過去路崩芒草密,離圖資水線約150m,放棄折回,中間小休-
8:02 回到下切處,往西走,樹林間可望對面陵線都岩壁~
8:03 路小坍樹阿砸,但可走-
8:06 軌道層遇隧道東口,原來西北陵在海拔2030附近的小鞍是隧道,高繞翻陵-
8:19 西北陵上H2047,發現有路可以往下走到隧道口,回程想從此陵回去營地-
8:24 下到隧道西口,崩塌的隧道口有碎酒瓶,發現左右各一條軌道路,掀走左邊-
8:31 路小坍樹雜亂-
8:38 路幅變小,無軌道規模,但前方是乾溝,有路下溝
-8:41 小路下到乾溝,在沿路往上爬,懷疑路是林業用的
8:45 回到跟軌道層差不多高度的平台,但完全沒有軌道路,只是個平台~
8:55 周圍探探有小路往圖資上畫的水線,但完全無軌道路,折回~
9:18回到隧道口接右邊的那條軌道路
9:20 轉彎過小陵,路基好像有墊高一段,像浮築路~
9:27 遇西北陵尾,軌道路最後有個小分岔,一邊沒開通另一邊往西北開得較遠,
旁邊有個疊石平台,或許是個小工作站,有好幾瓶酒瓶在平台上-
在附近繞繞~
10:16 直接從西北向的陵尾H2031爬-
10:27 隧道上方小鞍-11:28 回到營地H2323
而且明顯是巡山員會來走的路線
在長陵上H2199 發現一瓶清酒瓶
(7:05分叉陵H2102,橘色布條往北下,乾脆跟橘色布條)
(橘色布條來尋砍伐樹頭)
(7:22 偏離橘色布條下到一平坦地)
(發現下方有更平坦的路 應該是軌道層了)
(曾有獵人或老鼠住過的軌道層)
(路基下方有疊駁坎)
(一側岩壁有開鑿狀)
(過大石崩塌擋路之後的路基崩 植披雜亂 折回)
在一顆巨大落石阻擋之後 路崩壞 植披雜亂無法往前
從芒草樹梢空隙看對面山壁是垂直的
根本看不出有甚麼軌道線
在老五萬圖資上軌道會在對面等高線很密的地方延伸一段之後進入隧道
然後再往石猴下來的索道著點去
怎麼看就覺得對面根本走不到~
還好我那時沒有計畫重裝要沿著軌道走去石猴索道著點
(路上發現路基有用圓木做底加強穩定)
後來折回往西走
軌道路有的地塹地形一直出現
我跟飛容都大叫~
哇原來真的有隧道
而且隧道穿過陵的低鞍
就如老五萬上畫的~
走到隧道口才發現 橘色布條也綁到這裡~
可見巡山員也是有來過拉~
真的想要與巡山耆老們請教~到底還有多少的林內線遺跡呢??
走出隧道口 決定從隧道上方的低鞍翻過陵
在陵上發現有明顯的路可以下去到另一面
到底是誰在走的?
從隧道口上方就能看到一條軌道路基往前延伸,
而另一條往右延伸~
不過下到軌道路上 才發現 隧道崩塌了~只剩頂端的一小處(還好沒一直走隧道)
這下解謎了~
如林野圖上畫的還有老五萬黑色的神奇勾勾
原來就是軌道從隧道出來之後的兩條往北往南延伸的軌道線
這兩條線都沒有延伸很長
但路面上有著兩條深的輪痕~
表示卡車的確有開到這~但怎麼迴轉呢??
(路幅變小)
往南的軌道最後靠近溪谷前終止了,
但還有小路可以走過溪溝 在往下個溪溝延伸~
小路是一般的林業用路而不是軌道路
或許 伐木 集材與運輸是分開來進行的
後來我們回到隧道前 再繼續往另一條往北的軌道線走
(轉過小陵 地塹有點坍方)
一路都有明顯的開鑿情況 有段路面甚至有點浮築道路
往北的這條軌道路底有小分叉
分岔成兩小段 都很短
一條往前開挖但前方還沒挖開 不知是否只是做個維修終點?
另一分岔往西北陵方向延伸一段
這個分叉點有個平台 似乎有疊石架高
平台上有數根酒瓶 也有獵人或老鼠當獵寮用
(另一個分岔 延伸較長)
而另一個分岔延伸較長 兩邊有著整齊得開挖痕
但路沒多久就停止
路邊還有林務局樹頭的鐵牌標記
(巡山員應該是跟著軌道來巡吧~)
走完了這兩段軌道路 也把老五萬圖資與林野圖上做了確認
如同 湯姆大大分享會上所述的 他看到航機上有顯示尾端遺留下來的痕跡
有機會走到這裡覺得蠻高興的
但我相信 資深的林務局巡山員也非常勤奮
他們肯定知道很多林內線
只是 這些資訊怎樣能夠整理出來作為歷史的完整紀錄呢?
或許
這些巡山員一點都不覺得是歷史吧~這是工作日常XD~~
(感覺我就是羨慕它們能在每條陵線走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