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 星期三

20240211-0216 5天5夜的八仙山區工作站之旅

 

(日本地理大系-八仙山案內圖)
(營林所  八仙山案內  旅遊日程與設施介紹 ) 


從1920年代的佳保台-清水臺伏地索道

到1930年代的軌道避亞歪鞍部-黎明工作站-旭丘

最後回到八仙山初期閥木放流的松鶴久良栖!

 這次除了再次到一些 2020與2022年走過的

清水台、避亞歪、黎明工作站之外

再拜訪旭丘與蛇木溪工作站

二次拜訪這些工作站有更清晰的空間感之外

也發現之前沒看到的區域  

尤其是避亞歪"鞍部"工作站

黎明工作站區域

而旭丘的遺構似乎因現代的造林而掩蓋

一度懷疑起來

好在仍找到大量生活廢棄物而確認

蛇木溪因山友的布條引導進入平台

可昔大家都急著要爬去八仙山而不想停留

而蛇木溪區域也似乎因造林與崩塌而縮小

期待能有更多人來把這些林業史資料寫出來啊

之前的遊記

20220602 黎明避亞歪https://lairoachy.blogspot.com/2022/06/

20201009~1011 八仙山伏地索道清水台三日遊https://lairoachy.blogspot.com/2020/10/


這5天5夜其實含了D0的行程
因為我們要在谷關坐下午3點半的公車上去八仙山森林遊客中心
所以才會中午從豐原火車站附近的207客運總站出發
到谷關的公車班次蠻多的
但就卡在上去遊客中心一天兩班
好在初二到初四有免費接駁   縮短時間!
公車經過松鶴久良栖的時候
我特別看了陵線   學校右側讀溝  一條往右上陵   
似乎才是我們要下來的
回家後看吳政憲老師的書以及鄭安睎老師的書
仍是搞的亂亂的
不過   對照日文  我支持鄭老師

我忘了是哪位大大的提供資料
因為吳老師的書上寫的怪怪的
我越看越不懂   
所以我還是想整理結合一下兩張圖資
因為松鶴有兩溪   我沒有口訪
戶外圖資標示 是一溪 二溪    跟日文又對不太起來
所以把這兩張放一起來 與日文文章做參考

D0  我們從遊客中心上了登山口從旁邊腰遶下去佳保溪谷
雖然早到了溪谷  不太想往前找營地
天氣不知道為何覺得很冷   所以早早的整理河階旁的小腹地搭帳了

這次測試了這個牌子的麵   覺得還不錯
但沒想到我不小心打翻  還好   都是一樣黑看不出來

D1 一早   我們悠閒的從溪床開始上溯
這溪床跟4年前來時還真不大一樣
可見颱風大水對這裡還是有些影響的
但爬上陵線後大致沒差   幾個橫腰的木馬道或造林道還是沒變
這次因為飛容沒走過 八仙山  
因此才會走從溪底接伏地索道上段
放棄 中間的車站與下段的伏地索道

(我一直慫恿飛容伏地索道   
但爬一段之後 ……就後悔惹    真的陡 …)

這上段的伏地索道兩旁的疊石護坡雖然沒有中間那段美    
還是非常壯觀的

(這段的植被很乾淨爬到這裡)
後來有一度沒找到    但後來又跟到索道了 
不過上面的植被太雜了只好橫切出去剛好是八仙山警官駐在所的中間那層

(往下看伏地索道植被    太啊雜了 難怪沒有走)
逛完了好幾層的八仙山警官駐在所
延著駐在所最上層
可以橫過去伏地索道頂點"斜頭角"

(斜頭角)
斜頭角兩邊的駁坎還有中間地面上殘留的木枕
往上往右側還有水泥制的鋼纜固定基座

(八仙山駐在所最上層通往斜頭角
的好幾層矮疊石牆面)

(八仙山駐在所其中一層的角落)
駐在所也有好幾層平台   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沒有下去看
沒想到下面還蠻大腹地的   
讓我覺得可能是有與斜頭角伏地索道共用一些空間
因為在總督府時期林業寫真上
看到有張從斜頭角拍攝出去看向小雪大雪山陵的遠望
可以看見一層層房舍呢




(通往避亞歪溪的鐵道路基)
跟斜頭角動力區域相反方向的則是鐵道軌道
一直往十文溪與支流避亞歪溪方向去
鐵道是用來運送從黎明吊掛下來的木材
再來轉用伏地索道送下去到佳保臺
地面上還遺留一些枕木地基與固定鐵條
岩壁也有開鑿的樣子

我們會先沿軌道走一段
繞過轉彎後下切去下方的清水臺工作站
這個走法是風大找到的
請見我2000年的清水台三日遊

隔天在爬回軌道   繼續沿軌道往十文溪支流避亞歪溪那一區去
八仙山的伐木範圍從西側漸漸往白姑大山方向推
而工作站與工作的樵夫小屋也漸漸的推往支流避亞歪溪跟黎明

(下清水台的那條陵)

離開軌道從一條小陵下切
當我看到這條路的時候    嚇了一條
4年前箭竹還蠻多的   還可以抓著下
但現在光凸凸  
 我不斷對航跡   以為我看錯路   跟以前不一樣啊
不過或許來的人多了   路也踏寬  有些捷徑了
最後到清水臺之前的那條工作路還是很明顯印在我腦海裡不變

看見有南洋風的蒲葵時剛好就切下去
經過第一個平台下去   
我覺得左邊可能是生活居住區域
因為比較多生活垃圾
而右側比較可能是煙酒販售區以及其他區域
中間會經階梯下去下面一層
而右側還有一條很寬的斜坡引道再上到另一層
那裡得邊坡都是一堆堆的酒瓶
(平台與階梯)

(右側區域其實很多酒瓶堆)

(一條斜坡引道)
雖然說清水臺是很大的工作站
似乎後期有被造林或當作苗圃
因此一層層的平台植被很密與落葉堆積
只有一兩層平台比較空    也比較可以作為營地

(水源則是要往上一點走   才不會不好下)
從營地的那個平台抓水平方向往溪谷走
翻過小陵就下去溪谷取水的那裏了

(大家都固定紮營在有竹林的這層平台)

因為早到了     剛好可以四處好好的看看
跟好好的檢視生活垃圾XD

XXXXXXX

(往索道發送點的軌道路與路基駁坎)

D2 
我們離開清水臺先爬上去軌道
然後沿軌道路基往避亞歪溪黎明方向去
索道著點  與 避亞歪溪   幸民溪線軌道區域我還沒有到過
上次只到附近的樵夫小屋工作站區
這一段軌道路線雖短   但我沒有走過
路大致好走   
只是   遇溝就有塌  
小心仔細看一下   不會困難
有些路段的路邊地基還有岩壁在早上的光影之下格外的美
這是走鐵道要把握的!

(軌道上 遺留的軌道支架)

(漂亮的開鑿岩壁與軌道路)
軌道的岩壁有的矮有的很高
光線與樹影是很多走軌道最喜愛取景的!
這段路上
我還特別想要看的是黎明索道發送點下到避亞歪溪著點的地方
之前有上去索道頭
這次想看與軌道相接的地方
之前對這張寫真就非常感興趣
(著點)

 (在黎明索道發送點    往下看溪谷的森林  from 樟腦事業寫真簿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79100  )

寫真照片上白色蜿蜒的就是軌道路
因此  很想到那個著點看看





(索道頭著點附近的水泥設施 與邊牆上的疊石駁坎)
經過一片芒草崩塌之後   
一個轉彎   就看到鋼纜固定用的水泥基座還有凹槽
我想會不會是鋼索用捲揚器放置位置
那麼再往前走   應該就會有安置木架鳥居的軌道工作平台
但這裡的腹地好小   水泥基座凹槽前方還有崩塌  
旁邊的邊牆上有疊石強化
更上面還架設堆疊大木頭
水泥基座旁芒草叢中似乎有小小腹地  還有鐵皮浪板
我心想   似乎戰後林務單位有使用來做工寮
可能有些遺構被芒草與後期設施給掩蓋了

(邊坡上方的木架與疊石駁坎)
水泥基座與凹槽旁的山壁有很高的疊石補強
我爬上去看   發現有橫木整齊堆疊  也加設固定橫木的鐵桿
但爬到這個上方卻有大面積崩塌  無法看出什麼
而這個區域  前後都被崩塌給掩蓋
看不出整體平台的樣子了

(往黎明索道頭發送端方向 看)
我試圖在開闊處拍往可能是黎明索道頭的方向
2022年那時去索道發送端  因為植被太高   根本無法看下面的溪谷
可是在著點也因為周圍樹木雜支太多  也無法看出黎明所道發送點



(一條往上的斜坡階梯)
果然往前
在軌道有長距離的直線區域  發現有一條斜坡階梯往上
上方有一層平台  但    平台上有戰後的瓶罐與鍋子 
軌道下方也有幾層小平台   軌道有小階梯可以下去這兩三層平台
平台上也有日治的以及戰後的生活垃圾
琺瑯質有刻花紋的臉盆   鯨魚牌不明的三角形玻璃罐
還有廢棄的大鍋子    林業用的安全帽  一堆戰後的飲料瓶呢
似乎這裡曾被林務局作為工寮使用過

(軌道路有小階梯通往下方平台)  


(後期的林業垃圾)


(還有固定鐵桿的軌道路)
離開索道著點  繼續往避亞歪溪前進
好多路段保留著開鑿軌道的岩壁與地上枕木
有的固定鐵桿都還在



當路與避亞歪溪谷一樣高的時後   便走在溪谷上
ˊ這次溪谷很乾 完全沒水

可以看見  在溪右岸  疑似軌道的路基
可能是幸民溪線
但這次沒有要從右岸上去黎明的索道頭
要繼續經過中間的避亞歪工作站
再往上接林道  再次確認避亞歪鞍部工作站
2022年時溪水很上游  
這次本想先在避亞歪溪取水背到裡冷37k
但離開清水臺之後就沒看到任何溪床溪溝有水
讓我擔憂了起來   不過避亞歪溪的溪谷真的很優
當八仙山區域往白姑方向開伐時   樵夫往返清水臺與工作區越來越遠
因此漸漸在避亞歪溪沿路蓋起了樵夫小屋
眼前溪谷沒水,不然更上游的一處工作站是很適合住一天的


(疑似軌道的路基)

在避亞歪溪谷右岸與坡面上不時發現有些疑似軌道或木馬道的路面
或許是幸民溪線
而老王說  這一區因伐木漸漸往黎明白姑大山移動
其實避亞歪有兩個工作站    並有道路通往黎明


(避亞歪  工作站1)
避亞歪溪有個小支流  兩次來都沒水   
支流旁有個三層平台的大工作站 
平台間有斜坡引道銜接
兩層平台靠支流處有兩三個灶   
或許這一側靠水邊   提供樵夫生活上的飲食
這區的生活垃圾也比較多是碗   藥  醬汁與酒瓶

(2022年來拜訪時 躺在邊坡的神藥還繼續躺在邊坡呢)

(軌道路)
離開避亞歪小支流旁的工作站   過避亞歪溪爬上右岸邊的路
這路或許是木馬道或許曾要作軌道
只是路一段段的不連貫在右岸邊   甚至上下都有路
因此我上切了兩次
其中這段特別漂亮   兩旁高起  路下還留著木頭枕木




(避亞歪 鞍部工作站)
這次走避亞歪溪上溯往裡冷林道  
是因為上次沒找到鞍部工作站  
雖然靠近鞍部有個較小的平台工作站  也有一點點生活垃圾
上次卻沒發現真的鞍部工作站   因此想再走一次確認一下上次看到的小平台
沒想到   這次因為在往林道的路上快到鞍部前   發現地上都是瓶罐碎片   
旁邊是一片平台   往平台上走又爬一層   
才發現是因山崩土石沖刷把瓶罐都沖下邊坡   讓我看見
而平台範圍也比上次發現的那個平台大很多  垃圾量也大
我走了上去   才發現玻璃碎片被沖下到路上被我看到
是因為平台的更上方有兩個小溝  發生土石流
大量的倒木雜枝被沖刷下來   部分雜枝土石蓋住平台
把瓶罐與碎玻璃也沖下道路
而道路的下方也有許多酒瓶垃圾
規模實在大非常多!
上次沒發現真可惜 

(鞍部工作站平台上方的土石流 更多的大倒木雜枝與土石卡在上面 )


(裡冷林道接近33K)
從鞍部工作站  接上了裡冷林道29k附近
今天的行程就剩下踢林道經過黎明到37k了
沒想到飛容這時出現林道恐慌症   每小時只能踢2k
所以我先走到黎明宿泊所   乾脆慢慢看看
因為天氣非常好   在林道前面看向南投方向   
啊!突然閃過一個畫面 
那最下方大山頭跟寫真上一模一樣      是守關山!
而後面那排左邊的陵線就是能高安東軍、卓社大山
而右側較遠、後面最高的就是玉山陵線了
(前面是治卯)!
果然就像寫真裡面、住宿在宿泊所的遊人登高望遠時所苗述的樣子呀

(黎明クラブヨリ新高、秀姑巒山連峯遠望(日月潭))
(黎明クラブ(2304米)ヨリ能高山連峯ヲ望ム)


(水管接頭)
而雖然上次有找到了宿泊所   
有許多小隔間   看到了溫泉入浴劑 
但是一直覺的住宿生活的瓶罐垃圾怎麼那麼少   
讓我保留態度
另外   在缺水的黎明那裡來的水泡溫泉呢?
從寫真照面上看到  宿泊所那區有至少三層建築
那林道下方的只有一層 其他呢??

我站在林道上    看著林道下面與宿泊所的石牆上方之間的地上
看到疑似水管接頭    還有酒瓶生活瓶罐垃圾
但 …這些垃圾為何是在石牆之上林道之下呢?
回頭看了林道邊坡以及邊坡上方
   
邊坡有玻璃碎片以及破酒瓶   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如果   下方宿泊所區域是最下面一層    
若林道也是一層   那麼林道之上應該有平台

(堆疊的駁坎)


(神奇的大凹槽)

我在黎明宿泊所跟林道之間看到垃圾瓶罐
覺得這些垃圾應該是林道上方有什麼才有垃圾掉下來
但林道後方邊坡一層樓高   因此我往黎明方向走一點再爬上去
一上去就看到一層平台  平台上有許多生活瓶罐  電燈泡 與酒瓶
這或許可以證明 至少有三層了
然後我從平台再往宿泊所方向走    隱約有道路往上
雖說有小腹地   但似乎地面垃圾很少  只有看到一只碗
而最上面居然有個奇怪的大凹槽
凹槽邊緣有著人為的疊石駁坎
不知道是否跟宿泊所的溫泉設施  有甚麼相關


(宿泊所上方林道的更上面平台   有些人為駁坎)


到黎明登白姑大山或八仙山的遊人  會搭乘林內鐵路  搭索道上來黎明住一晚
隔天去黎明神社與樹靈塔祭拜   
不知道黎明的樹靈塔在哪裡
跟八仙山的樹靈塔一樣嗎??
這根木柱不知道是甚麼建築的支架呢?怎會只有一根?

(平台上蠻多電燈泡的)
十文溪發電廠供給沿途的電可達黎明  有裝設電燈
所以  平台上還看到蠻多電燈泡的

(2022年 自己做黎明工作站的繪圖https://lairoachy.blogspot.com/2022/06/ )


(通往宿泊所的浮築道路)
從黎明的工作站  穿越裡冷林道下去宿泊所是有條漂亮的浮築道路的
只是裡冷林道開鑿    似乎切割了這條路基疊石漂亮的道路
站在道路的下方可以明顯看出來

另外    這次有看到另一條路
似乎有另外一條是之字往下延伸  有點石階的道路

(之字往下的石階道路)
這條之字路先下往
然後之字轉彎再朝向宿泊所方向一直向下
並沒有鋪設的很好   但路基看的出來
尾端崩壞的嚴重  
我因為時間並未跟著走下去 探訪   
或許有人去的話可以看看是走到那裡

(宿泊所地面上的隔間)


(其中一個門柱與背後的駁坎牆面兩層)

(宿泊所平台下方的駁坎牆基)
我們再次走了從黎明工作站道宿泊索的浮築道路道宿泊所
再度看看這個空間 想要找找下方邊坡有沒有甚麼樣的垃圾來證明 
但   沒有甚麼更多的發現  
或許堆積深厚的落葉之下
需要挖掘才能有更多的證據

隔間數量
鐵水管接頭與鐵管     好多電燈泡  酒瓶  大鹽罐 碗等生活垃圾 
特別的大凹槽或許是跟溫泉用水設施有關
那麼  宿泊所區域的證據又更多了 

 

(一層很高的駁坎牆)

(跌落邊坡的水槽)


(煙囪)

(邊坡下方的垃圾)

黎明工作站的林道下方也有另一個很大的平台
而且邊牆跟宿泊所的三面牆一樣的壯觀
但上面的黎明工作站與這個平台   
或是這個平台與宿泊所之間   並沒有明顯道路相接
這個平台上也有一處腹地有水泥地基與隔間
平台的邊坡下方有很多生活垃圾    
特別是有幾根排煙廢鐵管  
很像廚房煮飯的灶那種加裝的排煙鐵管  卻沒有看到灶
有個水泥水槽倒在最邊緣的邊坡
在八仙山林場史話裡(p35) 有伐木工寮照片  
看起來是寬大而沒有隔間的大房間 (長屋?)
而我還是無法確認這個平台是什麼用處    
像避亞歪樵夫工作小屋?   還是工作站人員的宿舍(工寮)?


上次    在這個平台往35K 方向  還發現有另一處兩層的平台(請見繪圖)
那區的生活垃圾也多     而且有鐵軌枕木出現    
平台會是維修機關庫嗎? (八仙山史話p94)
還是 伐木工人的宿舍?



有趣的是 發現這個跟廚房有相關的垃圾
像這個東西    飛容說有沒有像水槽過濾器呢?
真想花時間好好調查這個平台的垃圾

(2024年 黎明區域)

黎明也可以參考   勝文的

(林道  36K)

(37K 溪溝上切)

(岩壁小瀑布)


而這天一直擔憂37k的水源!
從避亞歪溪 林道一路走來 無不乾巴巴
連37K溪溝也很乾
果然要一直上切快100才看到那個小瀑布
而只有這裡有水   溪溝的水都伏流了
飛容還走去看下一條溪溝    
那有接水管但落差更是大 上不去
37K的水源應該在冬季都不會缺
取水路雖是在溪溝裡爬
但乾燥並不會滑   落差也還好   
溝右岸有一度走在一條水管路上   
但靠林道前消失   我就下溪溝走了
最後  花了30-40分鐘才取到水
我們趕在天黑前到38k紮營!
(取水還是不要摸黑的好)

(38K 林道上有夜景跟訊號)


D3 輕裝去旭丘   
由於飛容患了林道恐慌症
我不得不放棄探旭丘這段魯賓線鐵道
從九仙山西南峰與檜山間的陵線轉東南陵下去
這是參考台大與愛山野女孩們的紀錄

而把D3一半的時間空出來    在背水踢裡冷林道回到30K   
這樣D4才能順地從25K上八仙山下蛇木溪工作站

(陸測上的旭丘 與白岩 兩個工作站聚落)
旭丘  以及白岩 
是這條魯賓線 (ルビン) 八仙山林用鐵道上往白姑方向的工作聚落
魯賓線大致就是現在的裡冷林道
我原本想要看看檜山陵尾轉彎之後能否接上軌道
(有看到衛星圖上的崩塌)
但因為飛容無法在林道上增加速度
因此  我放棄軌道探訪
改跟台大依樣  直接去旭丘


(陵上一條紅色布條)
從38k 登山口輕裝往檜山北鞍    然後腰遶再往東南陵下去旭丘
這是心恬提供我航跡的  大概做參考
結果   我們也是走自己的路徑   
抓方向跟獸徑好走就好   
沒想到快接到東南陵時居然跟到了紅色布條
有走一段 好走的路    不過好日子沒有很久    
接上東南陵   沿陵下有時超難走
還不如仔細找路跟比較快

這條東南陵上很多砍斷的大樹頭或鋸斷的木頭
還綁著鋼索 

(2340附近很小的平台)
大概下到2340附近    有個小空地疑似是鐵道經過的地方
但我們因為沒有走鐵道    也沒有往後面延伸去探探
所以並沒有確認這個地方是否為鐵道
但的確有看到軌道的鐵器    遺落一旁

(從旁邊拍廢棄工寮)
再往下一點   經過芒草叢 (是個很大叢的芒草   我差點卡住)
是戰後的廢鐵皮工寮   整個倒塌
旁邊與下方的邊坡很多戰後垃圾    但也有日治時期的酒瓶
讓我有點擔心這裡因後來林業使用而遺失很多遺構
而接下來都是空間腹地不大的平台
一層層的邊緣有著矮矮的疊石駁坎  
就像陸測圖上  
旭丘就是在等高線比較密的陵上畫著一排排的雙黑方格
可能旭丘是好幾層小平台而成的聚落


(比較大的平台)
從鐵皮工寮往下之後  大概2280  
總算有比較大的平台    但被造了林
甚至我覺得是當成苗圃    因為從鐵皮工寮還牽了水管一直拉下來
一層一層的平台腹地都小小的
邊緣只有淺淺可能是疊石駁坎
平台上並沒有什麼瓶罐垃圾
讓我開始對這個地方是否是旭丘而懷疑起來了
若是要來看大面駁坎牆遺構的人可能真的會失望
因為我就很失望    甚至懷疑這裡不是
一層層的小平台都被造了林或是苗圃
而且沒有明顯的牆面
平台還積滿了落葉
也沒有什麼垃圾

(生活垃圾終於出現了)
直到我往東側的邊坡去看   發現了垃圾坡之後才確認這裡應該是旭丘
而且垃圾從生活用品、醬汁、藥罐、啤酒都一一出現出現

(特別的物品)
在旭丘只待了一小時上下  
直到找到很多的生活瓶罐垃圾邊坡
才比較確認這個朝著早上東方照射的太陽、曾有伐木林業人生活的小丘陵
看到藥瓶、化妝水、乳液、碗盤、醬汁瓶等
還看到吃水果有沾醬的雕花玻璃盤
(應該不是吃生魚片的吧)
與不知名華麗藍綠顏色的玻璃製東西
想像這麼小區域生活工作著
這些吃喝用的生活物品可以安慰夜晚寂寥的心



中午前    我們就從旭丘殺回38k林道
簡單吃午餐後拔營要殺到至少30k
我在黎明又等了一下飛容
帶她去神社與工作站還有下方平台參拜一下
回來翻吳政憲老師的書上
發現   妙女的"八仙山吟行記" 所附的樹靈塔似乎一個小廟旁
(p145)
但神社旁 的確有個泥作檯子   中間還有個洞 
當時以為是作神社旗幟用
不知道是否是樹靈塔
另外 
還看到這個金屬盒子   
很像現代牆壁裡的電線盒

而這天 我們背水踢到30K  大概6點到
還好  有往前推進
(林道30K)



(支線上的獵物)
第4天一早從林道30k拔營
經25k附近支線往八仙山   
一上支線就看到中吊子的山羊   
很有趣的是這一路我心裡都在想著會不會撿到冷死的小山羌
沒想到來了一隻別人的山羊   
被飛容無情的拒絕借我小刀之後
我想應該要脫夢給獵人趕緊上來拿
沒想到這天晚上我作了一個夢
夢到我不知為何昏倒   
被救護車送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後來就醒了(是夢裡醒)
夢大致是這樣
不知山羊的主人有沒有收到


(流籠頭?)
爬上了八仙山後   我們往傳統路下往遊樂區走一點
到流籠頭的木架這裡往松鶴南線去
這條也是登八仙山的一條登山路
山友說松鶴有兩條   一條東松鶴上八仙    
這條是隘勇路(可惜我沒走過,要從3.1k那裡)
而南松鶴是從流籠頭木架這裡 左側下去   
這條陵下往松鶴的兩條溪之間   
蛇木溪與松鶴東側那條溪(久良栖溪/ 一溪?  請見最上面的圖)
我是要去拜訪八仙山初期使用木馬與大甲溪放流運送木頭時期的蛇木溪工作站

(雪劍與雪山西陵)
從八仙走南松鶴的陵下來很陡
乾燥的松針落葉好滑    所以慢慢下
展望處可見大甲溪右岸上的雪山西陵與雪劍線山頭
雪主與北陵角靠翠池這面的雪還閃閃發光呢


(蛇木溪工作站的最上面平台)

蛇木溪工作站可以參考阿超大大的網誌
4年前就放在地圖產生器上   拜訪的山友也很多
布條還綁到平台裡   
希望山友也瞭解這個八仙山初期重要的伐木聚點
山下久良栖車站與林業聚落  與部落
我這次特別在工作站停留   沒有直接下山

(蛇木溪工作站入口處邊牆)

(工作站的水源)
工作站旁下溪谷有路好走 (還有黃色的布條指引)  
邊坡充滿了工作站的生活垃圾
平台上也散布著非常多的酒瓶
平台有兩三層的疊石牆   腹地並不大
靠溪上游處的腹地似乎因上方崩塌而掩埋
我也四處繞往圖資上的其他平台看
似乎都被造了大量的樹林而無法看出什麼
只是隱約有橫向北面的木馬道  
而日治林業圖上   
繪製著伐木作業區在這北邊的久良栖與蛇木溪之間
因此應該會有橫向之字的木馬道在這兩谷線之間

(蛇木溪工作站的傍晚)
由於我們中午過後到達工作站
可以好好的在營地研究生活垃圾
很訝異的是這個最早期的工作站 
邊坡表面留下的生活垃圾量卻蠻多的
掩埋的可能更可觀吧
營地有訊號    也可以感受山下的光害
或許就是海拔1800的高度  跟久良栖沒有太遠  
樵夫們才特別需要慰藉吧

1933年 坂本原人的 八仙山 文裡提到   
從海拔3000的久良栖 事務所 往上大概 1里  
 海拔5000 (日尺)的山腹久良栖溪水源處 還有第一詰所
設有  酒保  警官駐在所  集材運材小屋  醫務室等 
而大約在一里  海拔7000(日尺)靠近伐
木軌道還有第二詰所

因此  蛇木溪工作站不是唯一的伐木工作站
在久良栖溪谷兩側附近應該還有兩個
我還沒有走過松鶴東上八仙
這條登山路以及隘勇線或許可以在拜訪看看



(海拔990的松鶴下山 )
第5天慢慢下往松鶴   
一路有時會看到疑似隘寮那種疊石平台或隘路的石階
讓我產生懷疑   到底這條陵不是隘勇線嗎??
或許都是伐木用的林業木馬道路   
靠近海跋990的松鶴下山前    有漂亮的浮築道路
山頭雖有現代的廢棄工寮水塔
但平台週圍邊緣也有疊石矮牆   也看到清酒瓶碎片
而下往松鶴的山路有木馬道一說
最後下到一個可展望松鶴部落的木造涼亭
踢水泥產業道路到部落馬路



10點多下到部落前的觀景台   
八仙山除了是台灣八景之一    自己也有八景
其中一個是岩松山    另一個是久良栖社
我覺得松鶴部落可以發展比現在的遊樂區更有特色
如果遊樂區只在乎動植物生態與園區部道發展
捨棄了第一長的伏地索道與鐵道工作站特色
跟本就是放棄了八仙山
松鶴就更應發展他的八仙山在伐木的地位呢
岩松山似乎不是照片上右上那個山頭    好像要更東北側……
匆忙離開 搭了11點的207公車回豐原    
我沒有去看林場巷與車站、久良栖溪與大甲溪匯流口
其實還蠻可以再安排一次松鶴呢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