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20201119~1128 關門古道 感受遷移之路D3~D4

 

128364444_3778891628790681_4439644212041237940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倫太文山)

Day 3 (11/21) 倫太文前鞍(2360M)-倫 太文山(2930M)- Vie gas 草坡水池(2815M)-倫 太文三叉路營地(2700M)-

下切2796峰西北陵到2550M開始腰遶三溝 -2400M凹地大紅檜- 馬太鞍溪神木營盤址 1820M C3

7:44從倫太文前鞍 (2360M)出發開始爬倫太文東南陵-

7:47遇布滿了蘚苔的石階 (2650M)-8:05 山豬池()2700M松林緩陵休息,

8:23松針林下出發 -8:51倫太文前小山頭(2878M)-

8:57乾枯松林裡的倫太文山 (2922M)小休,9:27出發下西北向陵後古道腰遶陵線-

9:56 下到沒有水的Vie gas 草 坡水池(2815M)鑽樹林-

10:06西南向陵上小 山頭穿雨衣褲(2817M),

10:25出發 ,草坡中紊亂路徑有點亂切,反正對著前方2796峰下

- 10:46亂鑽中下到倫太文三叉 路左側凹谷可渣營,,探橫腰下切路-

11:10 出發,原來因倒木卡古道 (有紅色布條),我們改上面一點橫腰後在下切回到古道-

11:15接回古道開始 沿西北陵下,路徑明顯-

11:43下切衝到 2550M才驚覺橫向路是腰遶路,

放重裝,回頭查看~果然過頭,乾脆吃午餐休 ,

12:19重裝回橫腰路 口(有蚯蚓紅色布條與白色布條)(2576M),開始橫腰

(2019年學生紀錄有提到黃色 千岳布條沿路綁)

- 12:36穿越倒木下到有大小石 頭堆積的乾溪溝(2544M),取右側靠山壁路

- 12:46翻倒木上有白色輔助尼 龍繩(2538M)

- 12:53倒木岩壁地形發現三角 咪草群(2529M),之後一路咪草群聚蠻多的

-12:56 路徑往上鑽過倒木,下面有蚯蚓大 大的布條(蚯蚓大大2017的建議,高繞往上)

-13:07 路徑轉折,向下接回古道 (都跟著千岳黃色布條)

- 13:20緩腰路遇溪溝有水 (2466M),1分鐘也有一條溪溝,水更大

- 13:35看似古道經過的小空地 有廢棄鍋碗帆布(2445M)-

13:46 有大紅檜的2400凹地 ,小休看神木,14:08出發沿明顯的古道下

-14:42 緩陵2139M,樹幹下有綠色米袋,15:04出發-

15:28跟古道下到一 空地,右側小丘堆疊一顆顆石頭上覆蓋的蘚苔(航跡上標石林) (1905M)

- 15:37原本跟著古道 ,結果不知為何往左繞下,

從南側進入凹谷再走到周圍都是神木的營盤址(1842M)C4

 

PB210416.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我以為紀錄寫腰遶路

沒有古道,

但實際上可以在轉彎處 看見明顯L形開鑿的古道痕跡,

扎實的佩服這條清代古道還如此保存 ~

XXX

今天  要爬 上倫太文山

以往倫太文好像是走中級山會來爬的山 頭 

百岳路線裡 除了關門古道經過之外  

應該屬大小石公下馬太鞍溪出倫太文的 路線

或是阿屘那來走阿巴拉這條陵線來倫太 文

光復之後 最有名的是邢天正 大師 在 民國55年跟沈傑星

與布農族人 全桂林 王賜福 的八通關 山、關門北山大縱走出倫太文

而阿屘那來出倫太文 今年8月也有看到 小胖帶輝哥的團

不管是關門  或是 丹大山阿屘那 來阿巴拉

似乎  倫太文是個自古至今都是 花蓮要往南投的必經路線

 

我想 

不管是 清代關門古道的開鑿 或是日治 時期 橫斷路線的領路人

還是光復初期的台灣登山

布農族人在這個區域 扮演著重要的腳 色

小林勇夫的"馬太鞍溪を巡るの記ー處 女峰丹大山の印象"

就這麼敘述著  清兵是用槍 威脅 著番人開鑿的

而關門道路的確就是按照丹社群所使用 的道路修築

日治時期 1930年代的丹大社移住到馬 遠 

族人也用這條路移住到舊馬遠

 

這條路徑上應該  充滿的丹社群 遷徙的意涵吧

就像   在江阿光的論文提 到的

 

而今天的營地是馬太鞍溪  從 2600到2900到1900的海拔下降

其實行程並沒有很艱辛  但

 我又安排了一天待在溪谷裡  

因此  D4 可以好好的在馬太鞍溪 逛逛

XXX

 

昨晚的水氣還是讓外帳好濕

濕到阿鴻決定要 穿著雨衣雨褲出發

我看看等高線    賭沒箭竹擋路   7:44 出發  還好路徑開得狠

PB210320.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從營地仍然是往西北的陵爬   爬沒3分鐘   陽光就灑下來

在較陡的區域裡 古道用長階梯來迎接 我們  簡直是美呆了


8:00 這段長階梯搭配著早上的光影 沒 多久爬升到 2750 樹林開闊的緩陵上

陽光迷人 樹林邊還有個乾掉的山豬池  

因此又在此地大休了20分鐘 才又出發   繼續在充滿松針鋪地的路徑上緩緩爬升

8:49 海拔來到2870  綠色階梯式 的古道再度出現 延伸上到倫太文前一個有許多石塊的小高點  

上到這個高點   往上看還 有更高的樹冠  這還不是倫太文呢

繼續往前推進進入緩陵區   而誤入了高密的箭竹叢 

保持了一早的乾爽  在倫太文前 濕了身

8:57 在兩邊及膝的箭竹夾道中 進入了 倫太文的三角點 

倫太文沒有展望    而密樹 枝上佈滿了松羅 往西是一路下

如果雲霧起來   應該會看 不到隊友吧  

難怪  江阿光論文裡提到  耆老說  倫太文 Tongkuluklasan

有呼喊的意思,

Tongku是『至高處』  luklasan 是『呼喊』的意思

因為往下四處看起來都很像  下 坡又快  所以要跟隊友呼喊判定方位阿

還好  我們到的時候 還有些陽光 呢  

很混得又休了30分

過了倫太文 要往西北再轉西南向的陵 下三叉路  

我從三角點往西看  有兩條陵 右 邊的右側很陡  左邊較緩  我們要走的是左邊的

樹林中有條路底清楚地往西 我就順著 這條路跟了下去  

(倫太文下西北陵)

下的真是順  一下子就跟著路繼 續過了鞍部 路繼續延陵上...一往上走 我就愣了一下

有點不對~往左邊陵下看~才發現古道在 下方呢~記得下倫太文的時候

不要下的太快  遇到往上的時候 肯定是錯的 難怪要呼喊啊

原來  古道這段是在陵下一點左 腰    我才跳下古道

發現 可以看往南有一條很高的陵   那是阿屘那來連到阿巴拉~

(跳下來古道  才發現  此 處的古道望向 阿屘那來)

可惜  雲霧又上來了  讓我 還來不及看清楚阿屘那來那條好長好長的陵

記得 從阿屘那來下山頭往北望  那條陵就像高牆壁一樣  90度垂直下到溪谷  真是恐怖

 

在陵旁邊 松針布滿寬古道往下腰繞著 這西北陵   不一下就轉變為石階 

然後下坡度落差見大  原本較淺 色整齊的石階消失  開始崩落並轉呈深色破碎的路徑

下經過濕濕涼涼低凹(好像有溪溝的感 覺)    再緩緩地小升腰繞

  然後才再度開闊起來 9:46 往 下看就是西北向陵尾的草坡 以及轉往西南向的陵

(Vie gas 草坡)

站在草坡上  除了看到陵方向之 外  最震驚的  還是那橫擋在更高的前方的那條陵

陵的缺口還看的到 有著崩塌山壁的另 一座山  

我突然豁然開朗 

那是中央山脈阿       雲霧突然散開  甚麼都看清楚了

那有大面崩塌的是九華  更後面 的是南三段的尖峻 橫峻 郡東 東郡大山 宇達佩與東鑾

最眼前的牆上有個小禿出的就是大石公 山阿  

看著今年4月下丹大西溪前 走的路線   就在前方的時候  有著莫名的感動

而感動之外則是  這個區域都是 布農族人的領域

我想像那個年代  以前的從丹大 溪遷移的耆老們!!

站在倫太文  回望祖居 阿桑 是 多麼的感慨吧

而  那個橫擋在前方中央山脈上 的缺口  不就是最低處 

PB210372.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首次看到巖峰)

阿澤說  大南三最累的就是巖峰 下去低鞍 然後爬上大小石公了

那麼缺口旁的就是巖峰    那關門是從嚴峰的哪裡上的?(三人端詳著哪條陵上)

眼睛看脫窗都看不到吧~~

難怪族人對於此地的稱呼會是vie ges

會停下來暫時休息的vie ges草坡   ( 也有如果起霧了就很容易迷路 的意思)

上面的水池全都乾吧吧的 怎能休呢~只 好沿著草坡轉往樹林中向西南的方向下

PB210376.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Vie ges 草坡  那是古道 嗎?)

10:06  在樹林中閃閃躲躲得 就 是因為沒有穿雨衣雨褲

到了西南向陵上小山頭2817 空曠處 穿 了雨衣褲

因為接下來的箭竹比較密而且及膝

我出了樹林  路徑比較不明 就大 概抓朝向眼前的山頭下

PB210384.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左看 2796峰 旁邊是馬太鞍上游冬庫 蘭溪谷與中央山脈)

眼前山頭 應該就是2796峰  那是 阿巴拉過來陵線延伸最後接倫太文的山頭

我們要下到2796與倫太文之間的鞍部 也就是三叉路營地

 箭竹裡的路徑不清楚 而且我很 難判斷古道是在哪? 似乎若隱若現的

最後我跟不到古道  一般路徑又 不清楚  乾脆就偏陵左直下鞍部了

PB210392.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10393.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直接下鞍部)

10:46 鞍部有平緩的大空間可扎營   看紀錄 好像水要往東南向(左手)箭竹裡面找
爬上靠西側的樹林下切邊緣  因為箭竹有點高  四處找下切或腰遶的路徑

才找到有綁了紅色布條在倒木上的古道 不過 因為倒木橫倒在古道上擋路

 我們沿著古道上方一點  有條人走過的腰遶路繞過倒木區  在下切回古道

PB210400.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橫腰繞過一段有倒木的古道後   下切回古道  回望古道)

之後就一路順著古道腰遶著2796陵   然後沿著古道繼續下2796的西北陵

靠陵那坡面  幾乎都鑿成L型的古 道真是好清楚又好走 因此很容易下很快

路底有時會偏離古道  但也只是 因為植披關係而小繞

PB210404.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2796西北陵右側段的古道)

或許是因為這樣  我們一路一直 下  最後進入比較不清楚的箭竹路徑中 失去的古道蹤影

對了海吧高度 才發現稍微下切過頭了   在2550M 一顆巨木下 放重裝

回頭上爬20米  去看看橫向   才找到白色布條綁在倒木上的橫腰路口

既然衝過頭就乾脆吃起午餐來  午餐的地方還有顆黃透了的巒大花楸

PB210410.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橫腰路段的開始.....箭竹雖高 但還 是有明顯路)

12:19  重裝回橫腰路口(有蚯蚓 紅色布條與白色布條)(2576M),開始橫腰

橫腰路段在紀錄上是要腰過2796與2738 之間小山頭  馬太鞍溪支流溪溝上源所產生的兩三個溝 

我以為會沒有古道  但...

橫腰路段一開始箭竹擋路   但後來的古道就明顯許多

雖然腰遶著 倒木會擋道    有些路段比較窄  有些仍看得出明顯的古道遺跡的

PB210414.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10415.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10419.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12:36穿越倒木下到有大小石頭堆積的 乾溪溝(2544M)

古道維持著較窄的寬度  斜斜緩 緩的腰遶上升

PB210424.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第一個乾溪溝  看大家的紀錄幾 乎都沒水)

在乾溪溝時  原本我們以為古道 有崩以為登山路徑是往上 

後來確定古道只是較窄 仍是腰遶緩升

在比較穩定的地段  古道比較有 正常的寬度 

一路探索著古道痕跡  其實有點 找路的驚奇

12:46 古道上有顆倒木  但邊坡 有點落差  還好上面有白色輔助尼龍繩(2538M)

可以拉著翻過去 才不會重心不穩

PB210429.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古道腰遶的路段   其實是 在海拔2500道2550 之間

這段有特別的植物 與森丑之助有關

https://e-info.org.tw/node/221845 

原來  在1910年森丑之助為了要 調查森林資源 

那時留下了 三角咪草的標本採集神秘 地名  "中央山脈分水嶺 "

就這樣 找尋百年前三角咪草的採集點   成就了這樣的故事

出發前    去找了鐘詩文的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臉書

2019年豆子跟楊頭走 就發現了三角咪 草 

鍾詩文還特定於去走了一趟關門東段 補了位置與照片

在他的輕裝紀錄裡寫著

Day 3:C2-倫太文山 2937M-馬太鞍溪上游,三角咪草第一族群2528M-回程倫太文前鞍水池營地(C2)"

那麼~~第一族群應該就在過了倫太文之 後海拔2500附近了

因此 走在這段腰遶路到下西北陵2400 之間 一直叮嚀著要看三角咪草

沒想到過了有綁尼龍繩的倒木之後  

就在往下走的岩石草地邊坡之間 發現 了腳下的三角咪草

不過  不是我發現的 是阿鴻 ~~

他說 這草長的還真不一樣

問了我  是不是在找它~~就賓果 瞜!! 坡面上都是它!

一直下到2400的大紅檜凹地  都 不時有三角咪草的族群出現

PB210431.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與森丑之助的交會  三角咪草第 一次出現)

三角咪草 還真的愛這種有點岩石 有點 透空  濕濕的樹林下的環境

走在這條時空的道路上  有種與 森丑之助交會的感覺

  過了有尼龍繩輔助的倒木之後  12:56 會遇到蚯蚓大大紀錄裡寫的

過兩溝之後吃盡苦頭的地方

"下次如果有跟到裡 【276020,2615353】繞高一點看看 "

紀錄裡這樣寫著   

蚯蚓大大後來建議走高一點  在 下切

看楊頭 陳醫師他們紀錄與航跡已經有 修正了~ 

所以若是一路看到紅色的蚯蚓大大布條 跟著走  要注意

到需要修正處     要 走高繞   比較好走


(回望  修正往上的路與鑽過倒木 )

修正的路徑   往上明顯並 有顆大倒木 

而舊路較不明顯但紅色布條仍在  

從倒木下方鑽過之後   古 道再現蹤影 

 

(鑽過倒木之後  古道又再現蹤影 了)

但是  橫腰的古道並未持久   13:07 不太像古道的路徑居然急轉直下

並在大倒木旁有黃色的千岳布條指示   仔細看了像是登山路徑向下轉折

然後   又接回平又寬的古 道(接下來可跟著黃色的千岳布條  重要轉折點都會看到)

(13:07 開始跟著黃色的千岳布條)

但沒多久又因為倒木崩塌而開始走起像 登山路徑的路了 

不過 我倒是無法確切的判定到底哪些 是古道哪些是登山路徑

但 跟著黃色的千岳布條  所開出 來的路 是非常容易走的




這段腰遶路段   

大致位在魯地圖資的2738山頭東北側的 兩條西北向的大溝夾著西北向的陵 這區域

而圖資上的左邊那條大溝 

路徑其實穿越了兩小支流   都有水流穿越散布著 

(13:20 緩腰路遇溪溝有水(2466M) )如 果缺水是可以在此地補活水

但吃午餐就免了  因為此區蠻潮 濕的 沒甚麼腹地  也不大會想逗留

過了"支流行水區" 則是大倒木橫躺 區"  由於幾處比人高的橫倒木擋路 

我稍稍繞過倒木底 然後再切捷徑回到 古道上 因此錯失跟隨古道的機會(阿澤走古道)

(擅自亂走找捷徑穿越倒木 最後修回古 道去)

13:35  來到一處 看似古道經過 的小空地  旁邊有廢棄鍋碗與很舊的帆布角角(2445M)

我想是以前廢棄的獵寮吧  畢竟 才離開水源不久

(看似古道經過的小空地上 遺留著鍋具 可能是廢棄的獵寮)

在此之後 又開始沿著明顯寬大的古道 順著2738西北向的大陵下

雖然帶著薄霧   這路上仍 可以發現到一根根粗壯的巨大扁柏 

甚至有三四人合抱粗的 整顆倒在古道 上   穿越走在倒木的下方  

13:46 來到地圖上有個凹谷的地方   

看到地圖上有凹谷   加上 航跡標示著大紅檜  我們當然不放過要進去看看

  雖  離馬太鞍溪還要下 500  

   森丑之助  在他的 " 中央山脈橫斷探險報文"裡面 講說(楊南郡老師翻譯 生番行腳)

關門到冬庫蘭溪再到倫太文這區 有許 多 扁柏 花柏

而冬庫蘭溪越嶺道附近  是東部 一帶扁柏的中心

但  同時也評論說  非林業 專門的人員 如:

台東廳官員 平田猛勘查關門時回報森 林資源豐富

花蓮港廳的本田警部補提到有非常大面 積的大檜林

等等   所報告出來的林業 資源是不專業的

森丑之助 跟小西成章  認為

以林業的角度來看 馬太鞍溪的森林資 源

在那時並不值得立即開發的

或許這樣我們 才能看見這些大神木吧


從古道偏離往左側透空處切進去  裡面有個凹谷  前方透空地面邊緣有許多橫著的張牙舞爪的倒木殘枝 


而往裡面天空是被繁茂的葉子布滿的  密度特別高

我跟阿鴻不約而同地說那裏肯定有個天 空之城的大樹

大樹的枝葉繁茂  才會把天空給 遮蔽起來 

背包丟在一旁跑進去裡面看看大樹們

果然 有兩顆直挺身型壯碩的傢伙    

而且其中一個 下方還有個大樹洞   裡面有很大的空間

有生火的痕跡  還遺留了一些衣 物

可見  獵人也曾使用過   

直到14:08 我們才覺得應該要趕緊下去 馬太鞍溪的營地  畢竟 還有500要下呢

切離出凹谷 繼續順著寬大的古道走 地 面上出現著白灰色的石塊

而石塊上有著大概5-6公分直徑  不完整的圓弧   這弧度也太人工了吧


因為不只一個石塊    數量還蠻多的   到處散布  

我突然想起了  江阿光論文中提 到 

清代用火藥填塞在岩石中 將岩石炸開 來疊石階

Duhulan laibatu   被鑽動 的大岩石

不過  這是指在拔仔山那邊的一 個位置

但族語講得 Duhulan 是鑽洞的   而laibatu 是大岩石上

或許這附近 平坦又寬大  或是附 近具有岩石 

比較適合處裡  才會有蠻多這樣 的被火藥開洞的石頭

 

這一路往西北向下的古道 在緩陵處 還 蠻寬的  甚至兩側靠邊坡的地方還加排水

有部分區域的地段 階梯保留得很完整   (但我沒拍好XD)



 
而在較陡的區域  古道以之字的方式 引導著我們下  

你會跟著古道(通常靠坡面會有L型)下   然後路底來個轉折 

然後驚喜的

發現   古道在那裏


 (靠坡面總是有漂亮的L行開鑿痕跡)

因此這段路就在 追蹤師的好奇心趨使 之下  追逐著古道下降

很快地   40分鐘 就下了 300

14:42  我們在一處平緩林下休息   因為古道太好走

下坡的腳掌都火了 不得不降溫   

這段路上  阿鴻跟我  不時 的發現 

新鮮的砍痕與枝葉  而且往下跟 往上兩個方向都有新砍痕

 

當時  我還以為是馬遠的族人因 12月要會師而先來砍路  

事後遇到雲楊

他說問我  是不是我們砍的 討論 之後

覺得應該是有萬榮的太魯閣族來打獵了

 

森丑之助在他的探險報文裡說

馬太鞍溪剛好是屬於木瓜番跟布農番分 布的界線

它們兩族群水火不容 所以 自古 馬太 鞍溪流域是閣緩衝區域

 

查詢了 "台灣原住民族 部落事典" 這 本書

在萬榮鄉的馬遠村北邊是明利與萬榮村

兩村地區的部落以太魯閣族為主   

難怪  雲楊跟會對我問了砍痕

血液裡應該還帶有著祖先的訓示與警戒  

要是我也會稍微的激起一些些小漣漪

下午3點 繼續下  仍然順著古道 走   15:28跟古道下到一空曠平坦林下 

兩隻可能是帝雉的母鳥 被我嚇得往林 子裡跑  

古道右手經過一處有許多鋪滿綠色苔癬 的石柱堆積而成丘的地方

(綠色的矮石或是矮石柱小丘  像 不像 千人塚XD)

到這裡因為又寬又平    反 而弄不清古道往哪 

但下方有點落差    馬太鞍 溪水聲正告訴我們位置

阿澤一路往左邊切   繞了 一下  

最後下到一處長型凹谷  前方有 好多顆大神木圍繞著


(進入長形的凹谷  有著7顆神木 圍繞著)

原來  我們繞著繞著就從南側凹 谷進入了馬太鞍溪旁的神木營盤平台  

15:37 神木營盤平台

剛下到這個平台大到還不知道要選哪裡 渣營好    驚訝到被神木圍繞的四處看看

最後  選了倒木邊  有族人 設的三石灶旁 營火處    下溪邊取水方便地當營地

往馬太鞍溪走下去  雖然天色有 點暗    但雪白色的石頭 搭上淺藍澄清的水色  簡直像個小清新

看這水色   要在這裡多待 一天  實在是太幸福了~~

原本 我的計劃就是在馬太鞍溪放假休 息日 

雖然 阿澤一直覺得我幹嘛多排

但  真的  經過這裡沒有多 停留 才會後悔  (除非下雨)

回來之後 知道馬遠族人 12月會師 已 經在這裡蓋了一個新獵寮

作為領域的宣示 以及做為  以後 尋根路的基地

相信  會有更多人知道  這 個最後的秘境 的

(下午3點半陰天的馬太鞍溪營地  )

整理了廢柴與檜木(真是燒不完阿)   打理好了營地   

等待明日展開這冬庫蘭溪的一日小清新

(原本剛到的時候拍了很多照片  都不想放了 

原因是 隔天 好天氣  照片更美 了)


(不知道為什麼  營地晚上都沒有動物來的感覺呢!) 

 

XXXXXXXXXXXXXX

 

 

(冬庫蘭溪 一條支陵上的神木群)

 127533440_3779202202092957_6154809181564962518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D4(11/22) Tong go lan冬庫蘭溪神木 之旅

 

這裡的馬太鞍溪 族人叫 Tong go lan 

 Tong go 的意思是中午才會照到 太陽  

我想是因為溪谷兩邊都爬升1000到海拔 接近3000米

因此溪水在中午才能曬到陽光吧

 陽光還無法撒下  營火仍 繼續不滅的燃著

PB220554.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早餐就在營火邊慢慢地享用著  

森林的祥和氣息與溪水流動的伴奏    成為山裡生活的日常

我們三人的山旅的確蠻常這樣爬山的

這樣的行程模式  也成了我們每 次的默契

不可沒有  莒光日

(雖然才走3天)

PB220561.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早上陽光就灑在巖山 上面     從營地旁的溪邊第二次與巖山正面相 視

真是不可思議~古道到底是怎麼樣爬上了那麼陡哪麼高的中央山脈呢?

 

127649393_3779205385425972_8411713429745522532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營地上討論了今日大家的行程  

阿澤決定在營地 好好地看 《小人物: 我的爸爸是賈伯斯》 

而我跟阿鴻 早上先去往下游走走順便 去探明天上去的路

下午再往上游走 去到匯流口看看  

PB220576.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營地旁 馬太鞍溪的早晨陽光)

PB220589.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營地下游一點的小瀑  北岸回望 營地 有橫倒木的草坡平台)

127278864_3779205748759269_2227340492160336065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營地前過馬太鞍溪到北岸)

127792160_3779204895426021_4032126744590720340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營地下游一點 北岸拍小瀑跟小潭)
127977214_3779205742092603_7800307984977405452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轉角的大瀑  位置在乾溪溝會入 口)
128265592_3779208862092291_8264881397084925746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大瀑上方的小潭)

PB220609.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更下游一些的地形 )

在蚯蚓的紀錄裡有說 

  "營地的下游便是一個小瀑,所 以一出發便先渡溪, 然後從北岸渡過第一溝(乾)。

馬上登上河階,往北平緩繞行,

再下第二個溝。

第二溝水量豐沛,風景宜人,在此取行 動水之後,就要開始上稜陡升。 " 

簡單扼要地講到 過兩條溪溝 一條無水 一條有水  中間有個河階 

在航跡圖上可以看見

兩條溝夾的一條東西向的小小陵 落差 才50M  (難怪也叫河階)

上中央山脈是要翻過這條東西向的小陵

 

營地對面溪北岸的平台上有路有布條引 導著走過乾溝上這條小陵  

小陵上則有零星布條以及隱約的路徑 引導穿越下到有水支流

PB230836.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營地過溪北岸上方平台上有布條指引 下乾溝)

PB220655.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有水的支流)

 

這條小陵靠馬太鞍溪側有三四顆美美的神木

陵上 平坦寬緩的地方也有幾顆小一點 的神木

地圖產生器航跡上有標河階上有顆五爪神木的確是蠻大的

但靠馬太鞍溪主流邊的扁柏或是紅檜 真的蠻大顆的   

陵上平坦處感覺有關門古道的道路,因為有部分路徑幅寬蠻 大的

PB220620.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河階 小陵? 靠馬太鞍溪旁的扁柏)

PB220633.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642.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我的相機無法廣角)

128550238_3778891088790735_875507639145784111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128551487_3778890888790755_8119987696676147371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我們探小陵

也順便把隔天要上中央山脈的路徑與有水溪溝的過溪點找找

以減少未知路徑的時間花費

PB230837.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30840.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30841.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30842.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有水溪溝的過溪點與上 切處)

有水的支流上游一點          能夠看到蚯蚓大大紅色的布條

也有疊石指引

那裏比較適合登山鞋   雨 鞋哪裡過溪都沒差

倒是過溪後上陵的路線   大家開始有不同

布條各自闡述   

紅的黃的白色的雖然各自 覺得坡度有差而綁在不同上切 處

但其實沒關係       殊途同歸     我覺得都馬陡就是了

反正就是過溪陡爬上唯一的陵啦~~上了陵就對了 !!

 

 PB220692.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717.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被神木圍繞的營地)

 

 

下午往馬太鞍溪上游 散步  

整個上游兩旁也是檜木遍佈

甚至左右岸的河階地森林裡面 也都有檜木矗立著

往上游的區域較多大石遍布 但其實輕裝都好走

但最後的匯流口兩邊都是超大河階   

很難想像 沙土堆積成這麼高    而營地附近的溪谷卻是那麼 小清新

最後的匯流口右股是去大小石公的路

我倒沒有去深入看看

河階淤積超高的,就像丹大西溪一樣

還好砂石都不影響下游神木營盤址附近的溪谷美景

PB220730.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736.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743.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752.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763.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127151662_3779209208758923_6024959425813690131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127278869_3779201748759669_780013713015892202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127715561_3779209822092195_2604863835353715668_o.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808.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813.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回程不走水路改順著右岸河階森林

走進林子裡去賞檜木

右岸沿岸樹林邊裡面都有獸徑可以跟,遇到支流的小小瀑

就順著水鹿們的路切下回馬太鞍溪邊

透明淺藍色的冬庫蘭溪

在陽光下的水色像個害羞的小女生

 PB220751.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PB220744.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岩洞)

我們也去看了長野義虎住的岩洞 (huhulluli) 

 是一位族人耆老luli發現的 huhul岩洞 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岩洞雖然已經淤積  無法住20

巨石加上它上頭兩顆大檜木還蠻有可看性的  

回過頭來想

長野義虎為什麼不住那有7棵神木圍繞平台

而住岩洞呢??

是通事還是族人不帶他住呢?真是個疑問呢!

 我們在秋天拜訪的冬庫蘭小清新    而溪谷的 楓紅燃起了我們心中對古道的熱情

PB220829.JPG - 20201118~1128 關門古道

明天 來上巖山吧~~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