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91010~1013 探訪日人大壩路 境界上伊澤


前言

國家公園曾委託李瑞宗老師調查北坑溪古道並出版了兩本有關北坑溪古道的書籍,

林務局也曾委託楊南郡老師進行霞喀羅古道的調查,

並出版了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一書。

兩位大師所闡述的整個路線

即是日治後期的所推廣的「鹿場迴り溫泉道路」休閒觀光登山道路。


而日人於1926年完成大湖郡二本松到竹東郡田村台之間的道路之後

在昭和二年(1927)*1,

首次,台灣山岳會沼井鐵太郎等7人由薩克亞金社族人帶領

讓沼井鐵太郎留下經典的聖陵線名言。

而沼井就是經由這條道路

從檜山駐在所翻過檜山結城之間的陵線下到馬達拉溪支流,

上下幾次溪谷

再翻上伊澤山陵線,

然後上到伊澤山經中霸完成大霸的首登*2(圖一)

之後

日治後期便開啟了這條路線攀登大霸以及從大霸縱走聖陵線與次高山(雪山)的高山縱走活動,

在昭和14(1939)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出版的旅行指南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裡(圖二),

標明著大霸尖山的登山路線

是從新竹車站到井上溫泉

然後經佐藤、檜山、再到伊澤上到大壩的建議路線*3

戰後,大霸的首登是民國48(1959)

邢天正、李明輝、蔡景璋聘原住民從清泉走2天才到馬達拉溪,

才從溪底經加利山腰上伊澤上大霸*4, 

之後,民國53(1964), 

由榮民組成的林務局工程隊

從新竹縣五峰鄉的土場開闢一條林道至觀霧地區,

其中大鹿林道東線35公里

19公里處設置大霸山口*5,

 1971,林務局開闢大鹿林道馬達拉溪底往大霸尖山的步道,

3.35公里處高2700的山陵上建造九九山莊,

讓登山者使用*6,才成為現今登大霸的路線。

(附件一: 整理台灣登山史一書,與大霸路徑相關的記事)

圖一、中曾根武多 “大霸尖山 初登攀”, 台灣山岳第五號,p18*2, 

沼井鐵太郎首登大霸之行的同行者.


圖二、昭和14年(1939年)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新竹的登山行程裡大霸尖山的登山行程*3    

 

我們曾於今年(2019)初探訪北坑溪古道北段的駐在所與古道,

想再將日治後期,上大霸的路線釐清。

1940, 台灣總督府內務局、新竹州和台灣山岳會

分三班修建大霸尖山新道*7(圖三), 

而查詢1927年到1940年這段期間,

日人所刊登攀登大壩的山行紀錄裡

有所謂的新路與舊路

而新路似乎是經由境界山南陵線經過低鞍上到伊澤陵線。


圖三、刊登在台灣山岳彙報(昭和15年)第八號,有關大霸尖山登山導路開鑿的分配班表*7


在日人文章中

尤其是在194012月下澤伊八郎『大霸西北稜往北稜基納吉山』

以及富田英男『從大霸尖山 行往基納吉山的路線』

裡提到走大壩開鑿的新路,

而文章中提到境界山與伊澤山之間

有個露營點Urau(烏老)Rufuiyou karabai (岩窟)*8 (圖四),

在下澤伊八郎文章中還附上了路線圖*9(圖五),

可以大致比對路線是從境界山陵線到伊澤山,然後到大壩,

富田英男的文章中甚至提到Rufuiyou karabai的海拔高度*10 (圖六),

因此,我們著重在登大霸的新道,

並特定在境界山與伊澤山間的區域探訪,

想要將Urau以及Rufuiyou karabai岩窟的確切位置找出來,

作為這段登山路線的歷史證據

圖四、節錄下澤伊八郎文章中的Urau(ウラウ)

與岩窟(ルフイヨウ カラバイ)紀錄.日文翻譯*8  


圖五、下澤伊八郎在文章中所附上的路線圖*9  


圖六、富田生文章中所提到Rufuiyou karabai的海拔高度*10   

 

另一方面,我們也向養老以及錦路的友人

古帝大哥、比令與巴葉思詢問,畢竟,這是條族人打獵或是植物採集的路徑,

古帝大哥與比令的父親-葉雲茂是養老社的耆老,

楊南郡老師也曾口訪葉雲茂耆老,

而葉雲茂耆老在檜山駐在所附近有獵寮, 似乎也知道這條上大霸的路,

只是我們與古帝大哥討論他30年前所去的岩窟位置時,或許是他的浪漫個性,

敘述上老是不符合日人的行程位置,但與日人所描述的岩窟;

是個下寬上窄的岩壁且可以住2-30人並有水源, 是相符合的,

不過這次古帝大哥無法與我們同行, 只好等待機會才能拜訪古帝大哥的岩窟。



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們只能規劃4,

因此只能著重在Urau以及Rufuiyou karabai岩窟的位置,

而按日人的行程說明, 我們判斷Urau可能是秘境幽谷,

Rufuiyou karabai岩窟可能位在2725岩峰與南側山頭之間的東側溪谷海拔2570附近(圖七),

打算時間許可之下在附近溪谷搜尋。

圖七、預測岩窟Rufuiyou karabai可能位在的範圍

 

 

富田英男在『從大霸尖山 行往基納吉山的路線』說到,

曾看到報紙上寫這段新道的路況,好到大人小孩都能穿著木屐如走在銀座的道路一樣,

但其實, 富田英男認為,這新開鑿的路線仍未被踏實,還需要相當的體力,絕非美好的銀座道路。

而這條路畢竟是使用短暫的,更何況是沒有人為建設的山徑,

我們相信路徑沒有使用是會消失 ,

這些登山文章中所提及的重要露營點

若能夠被確定出來只是讓登山史尤其是日治時期登大霸的路線歷史,

加上一些實體驗證,

或許對於國家公園的登山人文史蹟有些助益,暫時做為資料的保存,

而究竟會不會回復成為新的登大壩路徑或許還需要時間來證明吧。

 

Reference

1.     台灣登山史電子書, 記事p63 https://npda.cpami.gov.tw/ebook/flipbook/np_e_book2/#features/63 

2.     翻譯請見網路: 西勢潭157縣道 ”中曾根武多『大霸尖山 首攀紀錄』大霸尖山攀登記

3.     昭和14(1939)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p11

4.     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戶外出版), p125

5.     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戶外出版), p134

6.     台灣登山史電子書, 記事https://npda.cpami.gov.tw/ebook/flipbook/np_e_book2/#features/63 

7.     台灣山岳彙報(昭和15)第八號

8.     台灣山岳(昭和17)12, p1

9.     台灣山岳(昭和17)12, p13

10.   台灣鐵道(昭和16),p38-44.

日文文章翻譯請見” 日本時代大霸尖山登山口及營地資料”  日本時代大霸尖山登山口及營地資料  

 

時間: 20191010-1013

領隊: 最菜的惠琳

人員: 阿伯學長-V, 古道高手-P,下切小鋼炮-皇上, 四季傳奇老師-小君老師與張老師, 被巴葉思騙來的先鋒手-展哥

巴葉思因Yaya生病,出發前飛車來到登山口, 親自口譯比令YaYa的祝禱(好感動)

*衛星電話: 16 6990 1716 (每天pm 7點回報留守人)

*地面留守人: 蔡政穎0930784809

 

公裝:

1.     衛星電話X1 (惠琳)

2.     藥盒X1(惠琳)

3.     無線電X 2 (皇上,怡展)

4.     草刀X1(惠琳)

5.     鋸子X1 (惠琳)

6.     山刀X1 (皇上)

7.     腰鍋X1 (老師,皇上)

8.     每人水袋

----------------------------------------------

    公餐:

1.     D1每人一道菜大家一起吃,主食自理

2.     其他天自理

--------------------------------------------------

    帳篷外帳自理


實際行程記錄

10/9

D0: 台北~桃山國小~活動中心好睡覺

D1 10/10

5:30桃山國小~7:40大壩登山口→10:49大鹿林道12K溪溝崩壁上切→11:48東支線→12:06 東支線溪溝水源,午餐→13:00 水泥工作站→14:50 檜山下切林道處→15:32馬達拉溪第一支流→16:14第二支流→16:24第三支流→林道捷徑→16:47境界山登山口營地C1

 

(YaYa的祝禱~~)


 

5:30桃山國小出發~6:40觀霧大壩登山口工作站

7:40 登山口沿大鹿林道出發

8:20 4.4K 神崎駐在所上方林道休息

9:52 9.8K叉路石桌椅休息, 10:23 出發續行林道

10:49 12K溪溝崩壁H1986小休討論~因為9.8K還有12.6K都走過了,聽古帝大哥還有巡山員說這個溪溝好走,決定來試試~

10:55決定從這裡上切~開始爬有水溪溝,真的好走(對四季的來說是小菜一疊,P都說好走)~

11:13 溪溝中小平台休H2043,本來怕穿登山鞋的阿伯學長滑,沒想到直接走有水的溪谷都沒再怕的~11:15 出發續爬溪溝

11:36遇溪溝倒木落差,但倒木旁岩壁可邊攀,皇上爬上去之後丟傘帶下來拉,有踏點可上~

11:48 芒草崩塌乾溝中接上東支線H2102,大概是週三隊紀錄的”路徑小崩”位置,小休~11:54 出發

12:06 東支線溪溝水源林道休息午餐H2149~12:49 出發續走林道

13:00 水泥工作站H2208,從門口走過去繞出林道續走~

13:56 走在林道崩塌H2346~13:59 林道上休息~14:16 出發繼續踢

14:50 通過上次檜山下切林道處H2416,往前繼續踢~

14:51林道叉路口小休~15:02 出發往前走一點接右側林道續行~

15:04 林道平台,有廢棄工寮的木頭遺跡H2424~GPS開始會收不到衛星~~斷斷續續

15:32 接近第一條支流,林道下方有平台,應該是以前的工寮遺跡,但芒草叢生,視野不錯,芒草跟討厭的沾附種子一直出現,不斷地可以聽見很大的水聲

15:49 倒木群,爬摟~

15:53 林道上小休~16:05出發~

16:06 倒木群,繼續爬~

16:11 崩塌加倒木群爬~~~

16:14 水大的支流,過溪繼續走林道

16:24 水大的支流H2465,我在此裝水瓶喝水~過溪爬上去有平台但腹地小~

16:28林道上空地,應該算週三隊營地~有樹有空地不錯~但學姊繼續推~

16:35 林道捷徑~大家哀哀叫~學姊說走!!!

16:47 登山口小空地營地H2507,腹地較小~因有小水流經過,有點潮濕~不適合人多渣營(建議扎營在週三隊營地), 登山口再往前的旁邊崩塌溪溝取水~C1

 

惠琳的小結

第一天的行程大致上就只是長,沒有什麼危險地形,人多個人帳多的隊伍還是住在週三隊標示的營地比較適合,人少的應該都沒問題~


(10:49 12K溪溝崩壁H1986, 大鹿林道, 12K崩塌往上切)



(11:36遇溪溝倒木落差,但倒木旁岩壁可邊攀)      



(11:48 芒草崩塌乾溝中接上東支線H2102)

 


(15:49 倒木群,爬摟~)




(:16:24 水大的支流H2465,我在此裝水瓶喝水~過溪爬上去有平台但腹地小~)

 

(16:28林道上空地,應該算週三隊營地~有樹有空地不錯)

 


 





(16:47 登山口小空地營地H2507,腹地較小~

因有小水流經過,有點潮濕~不適合人多渣營(建議扎營在週三隊營地)) 

XXXXXXX

 當初被箭竹擊敗的老師們說  天啊~~箭竹變少了~路變大了~

只不過~隔了10個月!!

XXX

 

D2 10/11

7:46境界山登山口→10:18境界池→10:30境界山→10:35境界山叉路→10:50叉路西南側黑水塘→11:07境界山西南陵鞍部→12:39 秘境幽谷,午餐→13:56出發→14:02上陵→經過2713峰前面的山頭→14:38 2713前鞍→15:05 2680鞍部→15:17 2725岩峰→15:34 2725岩峰下鞍部C2*1

*1:樂活營地,下切溪溝取水

 

7:46 境界山登山口出發H2526,倒樹有指標,沿途有布條,箭竹較去年來的疏,路徑較去年更清楚了~反正一路陡上~

7:59 頭頂開闊H2559,可見境界山的西陵~

8:02 箭竹叢中的一池爛泥池,抓箭竹從旁邊繞,繼續在高過頭的箭竹路徑裡爬~

8:29箭竹叢旁透空處H2658,可以踏出去大樹幹看旁邊的溪溝大崩壁,

這個崩壁從登山口一路崩到陵線,皇上看了覺得以後可以直接走崩塌,可能還比較好走~

8:56岩壁陡爬升H2746~

8:59 岩壁前空地小休~H2754~9:09 繼續~爬岩壁上然後繼續箭竹叢陡上~

9:35 密箭竹叢中H2843~9:53 繼續爬~

10:12出森林箭竹一樣密地的來到叉路口H2900,往前去境界池與境界山,右邊箭竹叢裡有不明顯的小路徑是未來要走的路~10:15 輕裝繼續往境界池境界山出發~矮短箭竹坡

10:18境界池H2894,往境界池南方開闊處走~看見大壩以及伊澤灑下來的陵,陵上有短草坡,以及陵前方的三個左右坐落的山頭,那就是2713, 2725以及2729山頭呢!看完了方向與路徑,10:27 再回池邊繼續往境界山方向爬~

10:30 穿過樹林下的坡鑽出箭竹~空地上有著三角點,樹上標著境界山,拍照紀錄後離開~

10:35回到叉路點,我輕裝往西南向走去~10:37發現鑽出箭竹叢後有片開闊空地,往前有個黑水塘(271417 2710681,TWD67)~回去背重裝叫大家在水塘邊集合,10:50 出發,從黑水塘旁邊繞抓西南向沿陵邊的草坡走~

11:00沿陵邊草坡走, 展望非常好~一路都看著伊澤下來的陵線與三顆要走的山頭~

11:07 來到境界西南陵的鞍部H2871(271363 270506),下方是芒草凹谷,開始直接抓東南向下切~切到左側樹林裡沿陵右側繼續腰遶下切~出樹林後繼續芒草凹谷下切

11:21因芒草凹谷裡橫腰路明顯,就跟著芒草中的橫腰路走,但繼續下切凹谷以至於方向一直偏南11:26直接芒草中硬鑽想修回東南,我直接鑽上陵心順陵心走,箭竹仍有點密,11:33鑽出箭竹叢中來到小陵尾H2778(271560 2710232),大家定位休息一下~討論這區域有許多小陵與凹谷不能順谷切太快~要不斷地確定方向與修正方向才行,不然會跟錯陵下錯谷~

11:45出發~樹林下箭竹密路徑稍向左修,又進入有點水氣的凹谷~

12:01 下到有水的溝~真的還是偏太南(我們要東南向的陵),鑽出樹林仍是高密箭竹,順著箭竹空隙修往左側, 也就是抓往東向的陵去走,我們簡直是直接繞往左修走~

12:10終於修回往東南向的陵~但陵上箭竹密,其實也不明顯,只能抓大概的方向順著箭竹裡的隱約路徑下~

12:25在箭竹叢中看見下方秘境幽谷的一灣溪流~H2681,但之後順著陵下,在很密的箭竹叢中下到陵尾出來發現是斷陵落差大概3,還好陵右側是乾溪溝,我們乾脆切下乾溪溝走H2642(271982 2710008)

12:39鑽出高密箭竹叢出去是小溪流,原來到南北向的秘境幽谷H2626,我們從南側進入,順著小溪往北一點就比較開闊, 北側有個溪邊小平台,腹地稍為的可以渣營~平台上有水滲出,所以應該也是伏流水~小溪因有礫石灘也可以渣營,但腹地真的不大~我們在此大休吃午餐,今日想早點推進到2725岩峰下鞍部,然後去探探東側溪溝順便取水,因為我們猜測岩窟是在東側三條溪谷之中~

而秘境幽谷四面環山,箭竹草地雖高,中間有一灣溪水流過, 從方向上以及地形上來看, 的確符合日人紀錄中的Urau.

 

阿伯學長特別整理了有關於”日本時代大霸尖山登山口及營地資料”  

在下澤伊八郎的文章描述裡提到

Urau(ウラウ)

位於境界山 (タボー山)南方山腹,

意思是黏搭搭的土地,

其旁有清流及美林,

是新路線的山屋預定地。

 

在” 1940 8月台北工業山岳部『大霸尖山行』”的文章中提到

三點半抵達Urau

Urau 是土地堅硬而水聚之處的意思

此處是為山圍繞成盆地狀的草原

其間流著小溪

是極佳的露營地

 


   (秘境幽谷的正射影像)

13:56 決定從南側小草地背後箭竹較稀疏之處上切,一開始比較陡,但沒兩分鐘就上了陵

14:02坡度緩,上寬緩陵,仍是樹林下的箭竹路徑,先順著向前走之後轉南,一路沿陵走在稀疏的箭竹路徑下很好走經過2713峰前面的山頭而沒有感覺~

14:38到達2713前鞍,箭竹非常的密又高,大家分兩邊想要突破箭竹高牆,一隊我跟P繞了一大圈,另一隊(剩下的人員)稍退後再繞,由於箭竹太高太密在此鞍部卡的很久

15:05突破障礙, 找到好繞的路,兩隊會合,繞到2713右下側與2725岩峰之間的鞍部也就是2680

15:17順著陵,樹林間稀疏箭竹往上爬到2725岩峰,有牌子,順緩陵下箭竹稀疏

15:22 樹林間繞過大岩壁

15:34 突然落差陡下到2725岩峰下鞍部H2676 C2

這是樂活的營地也是我們決定渣營的點,將營地帳篷搭建好之後準備下切東側溪谷找水與勘查

 

16:10 出發往東側溪谷~稍平坦緩坡後想左側切~

16:21切到乾溪溝上方(H2641)因有落差,找點下切到乾溝下,16:29開始下溯

16:31 有活水流H2631,繼續往下探,此時皇上帶無線電自行下溯到匯流口再從南側支流上溯回陵線北上回鞍部營地,我們其餘人員背水回營地,約定天黑前皇上沒有回到營地就反向搜尋~

16:49裝完水從溪谷上攀準備返回營地

17:04回到營地~皇上沒多久也回到營地,並未找到類似岩窟的地點~

皇上的下溯紀錄:

16:31出發H2631

16:45到達匯流口H2580,轉左股上溯

17:25 上溯回陵H2680往北走~

17:30 回到營地

 

惠琳的小結

1.     第二天的行程困難的其中之一在於境界山西南陵鞍部(11:07)往東南下切之後不要順著下谷地,這樣會偏南向,一定要修回左手邊的陵(才是東南向的陵),我們因為谷地好下一直下,以至於往南下,要修往東南不斷在小陵小谷裡上下走,加上樹林裡建築也頗密,修正也辛苦,反正就是要抓好東南向~

2.     第二個困難點在於2713峰之後到2725岩峰之間的密箭竹牆壁,反正就找路順著箭竹縫隙抓方向了~過了2725岩峰之後好下鞍部,也就是樂活的營地,這個營地也不大,不避風,但手機有4G~營地水源就是下切東側溪谷,由於我們本來就要下切找岩窟,因此順便取水,只是時間短,下溯找岩窟的任務交給下切小鋼炮的皇上,可惜皇上下溯到匯流口再從第二支流上溯回陵線,再走回2680鞍都沒有發現符合岩窟的地形, 我們只好放棄這兩條水線,看看第三天2560鞍之前的水線谷地有沒有機會了。

 (7:59 頭頂開闊H2559,可見境界山的西陵~)

 

(8:29箭竹叢旁透空處H2658,可以踏出去大樹幹看旁邊的溪溝大崩壁)

 

 

(黑水塘)



(加利山西陵 與三榮山與後方的雪山西陵尾)


(10:15 輕裝繼續往境界池境界山出發~矮短箭竹坡)



(10:18境界池H2894,往境界池南方開闊處走~


看見大壩以及伊澤灑下來的陵,陵上有短草坡,

以及陵前方的三個左右坐落的山頭,那就是2713, 2725以及2729山頭呢!)



(境界山) 

 

 

(10:37發現鑽出箭竹叢後有片開闊空地,

往前有個黑水塘(271417 2710681,TWD67)~

回去背重裝叫大家在水塘邊集合,10:50 出發,從黑水塘旁邊繞抓西南向沿陵邊的草坡走)

(在坡上可以看見伊澤下來的北陵又分兩岔與耶巴奧下來的北陵

而伊澤下來的左右兩陵,我們是走左邊那條,

左邊那條往下又分兩陵,右邊那條延伸下來就是三個小山頭)

 



(11:07 來到境界西南陵的鞍部H2871(271363 270506),

下方是芒草凹谷,開始直接抓東南向下切~

切到左側樹林裡沿陵右側繼續腰遶下切~

出樹林後繼續芒草凹谷下切)



(11:21因芒草凹谷裡橫腰路明顯,就跟著芒草中的橫腰路走,但繼續下切凹谷以至於方向一直偏南)

(12:01 下到有水的溝~真的還是偏太南,

鑽出樹林仍是高密箭竹,順著箭竹空隙修往左側,

也就是抓往東向的陵去走,我們簡直是直接繞往左修走~)


(12:25在箭竹叢中看見下方秘境幽谷的一灣溪流~H2681,

但之後順著陵下,


在很密的箭竹叢中下到陵尾出來發現是斷陵落差大概3,

還好陵右側是乾溪溝,我們乾脆切下乾溪溝走H2642(271982 2710008))

 

(密境幽谷Urau)


(就從吃飯休息的地方  旁邊的坡直接上吧!)

 

 


(2713山頭與2725岩峰前鞍之間密箭竹 正射影像等高線與實際航跡)

 

(15:05突破障礙, 找到好繞的路,兩隊會合,繞到2713右下側與2725岩峰之間的鞍部也就是2680)


(15:17順著陵,樹林間稀疏箭竹往上爬到2725岩峰,有牌子)

 


(15:34 突然落差陡下到2725岩峰下鞍部H2676 C2)

 




(16:31 溪溝  活水H2631

與 支流西谷)



(皇上下溯到匯流口再走第二支流上溯回鞍部營地的航跡 )

 

 

XXXXXX 

D3

10/12

7:26 2725下鞍部營地→8:04 2560鞍部之前的一個小鞍H25938:10 輕裝出發探溪谷→8:36回到小鞍,重裝出發→8:57 高密箭竹叢中下到2560鞍→11:07伊境谷H287812:19 遇黑水塘H2982,午餐→13:13 出發→13:44順陵進入樹林H3061中的大馬路→14:08岩石平台H317914:51 伊澤山頭H328615:13 傳統路→16:56 九九山莊C3

 

 

7:26 2725下鞍部營地出發,樹林下稀疏的箭竹好走~

8:04 到達2560鞍部之前的一個小鞍H2593(272739 2709276),放重裝要探北側凹谷

8:10 輕裝出發往北側凹谷繞~原來北側凹谷有一兩個乾掉的大泥池,上面都是水鹿腳印,續往北側溪溝探

8:24 到達北側溪溝,經定位發現是昨日皇上探的支流,因此放棄折返~只能探到處,必須要往前推進,不然可能迫降途中~

8:36回到小鞍,小休~

8:42 重裝出發,延前方向左延伸的樹林中的小陵爬上去,順陵走8:44 發現千岳布條,轉向東南走芒草路徑下凹谷,路徑斷,延右側樹林邊坡下

8:54出樹林植披變成密箭竹,順著箭竹叢中路徑下切,發現箭竹太密有落差而且下方有小溪流,只好退回高處再往左硬切下~

8:57 高密箭竹叢中下到2560,腹地超級小,有水流過,僅我們幾人可以站著的空間,由於四周箭竹叢很密,根本無心四處探,連水都忘了背,就決定直接上切,上切點箭竹叢也僅露出一點點的空隙,我們硬上切~

9:18 狼狽的上切到一處箭竹較矮小的空地H2585,大家看了一下高度, 直罵髒話,真的超卡又累的~小休~然後繼續在稍矮的箭竹叢中循南向陵緩上~

9:41 高大混和林裡的箭竹較疏,仍往南向,好走許多H2629

10:05登上伊澤西北向的瘦尾陵H2717,小休

10:21 出發~循陵往東南方向爬,植披仍為混和林與疏箭竹~

10:50 出樹林,坡度漸緩,視野開闊,植披轉為及腰芒草混箭竹H2846

11:02接近伊境谷,但箭竹又高又密還帶刺,開始找空隙鑽上伊境谷平台

11:07突破箭竹與帶刺植物的包圍,來到伊境谷H2878,伊境谷有兩處小凹地,旁邊箭竹包圍,可渣營但沒水,大家都很缺水,紀錄中要再往上才有看天池,小休

11:29 從伊境谷旁樹林邊抓東南向出發~延樹林邊邊的箭竹坡走,及腰的箭竹坡中有路徑~~視野好,可以看見接下來要爬上去陵線的草坡與樹林,還有大壩北陵延伸過去的馬洋山陵線

11:43 箭竹路徑經過紀錄上的黃色動物打滾池H2915,1分鐘遠處又來一個動物打滾池也是黃色的~還搭配馬洋山陵線~

11:48 順鞍部經過紀錄上的小營地H2910,從小營地爬上陵順陵走, 陵上有稀疏樹林但樹林下箭竹也是密不通風,索性就避開樹林走邊坡~

12:19 遇到寬陵上兩個黑水塘H2982 決定大休午餐~~網路4G有通可以打卡~

13:13 吃飽,出發,繼續在矮的箭竹坡爬升~視野很棒~

13:22 箭竹矮草坡上兩個黑水塘H3014,回望能看到境界山

13:44順陵進入樹林H3061,箭竹雖高又密,但發現高密箭竹”林”中有寬廣大路,頓時非常吃驚地跟著這兩旁都是高密箭竹林的大路走~

13:56 H3102 順著路上到小平台,小休~14:00出發~順陵繼續走大路~路徑未上陵,而是稍微延陵的左側繞,原來陵上大岩壁,因此路徑腰繞不上陵~

14:08 順著箭竹林中的大路,鑽出來是開闊的岩面平台H3179,~14:25 出發繼續走入密箭竹林裡的大馬路~

14:34 出箭竹林大馬路,開闊但起霧,定位發現為伊澤東北側H3220,決定直接往西南向上切,短箭竹坡夾雜岩壁~

14:51 伊澤山頭H3286~起霧~拍照14:57 從伊澤山東南向小路下傳統路

15:13 陡下到傳統路徑上H3215,小休15:28 出發加速下九九山莊~

16:17 加利山叉路口,繼續衝~

16:56 九九山莊~C3*

 

惠琳的小結

1.     這天上午的重頭戲是想去探2560鞍前的北側凹谷,這是我們預計要探谷線的其中之一,所以在此花了一些時間,但是還是沒有找到類似的大岩洞, 1940年的台北工業山岳部『大霸尖山行』描述裡面提到”岩窟的天頂低而縱深短, 但開口寬廣,可以睡很多人” , 水源是在岩窟稍微往下的地方,是寬約二米的溪流,綺麗的溪水唰唰地暢快流在四十五度左右的粘板岩傾斜面,但不小心的話會有滑落的危險” . 但我們下到2560鞍前的一個小鞍,然後往北側凹谷探去,再切到北側的溪溝,仍沒有找到類似的地形,只好放棄搜尋,走上回程.

2.     D3主要的困難點在於2560鞍的箭竹實在又密又沒有腹地,下到2560鞍部的狹小空地的確有水流,但狹隘之處居然讓我們不想久留而忘了要取水,又再度在高密植披陡坡上切,上陵之後箭竹纏身的情況才慢慢好轉.另外一個密箭竹是在上伊境谷前~ 伊境谷之後展望很好,快上3000的森林前還有看天池,可以午餐,而進入森林之後,森林下方的高密進竹所夾的高速通道令人訝異,感覺是人為的路徑,卻不知道為何沒有被記錄出來,我們與週三隊的航跡不同,但與樂活一樣走在這條大路上, 然後就上伊澤了.

 

 

(營地其中 一塊)

 


(8:10 輕裝出發往北側凹谷繞)


                                                

(溪溝  下切去看下游上游  定位發現是皇上回溯的支流)



(凹谷裡面 有岩壁.....)

 

 

(凹谷裡面有很多泥巴池  )

 

(8:42 小鞍  重裝出發,延前方向左延伸的樹林中的小陵爬上去)

 


(8:44 發現千岳布條,轉向東南走芒草路徑下凹谷,路徑斷,延右側樹林邊坡下)


(8:54 下方是2560鞍部,箭竹很密,下切發現空間狹小)


 

(8:54 下切前看2560鞍上方的陵線)


 

(8:57 高密箭竹叢中下到2560,腹地超級小,有水流過)


 


(9:18 狼狽的上切)

 

(往南走的森林  要上伊澤西北向的陵尾)

 

(10:05登上伊澤西北向的瘦尾陵H2717,小休)

 


(10:50 出樹林,坡度漸緩,視野開闊,植披轉為及腰芒草混箭竹H2846)

 


(11:29 從伊境谷旁樹林邊抓東南向出發~)

 



(11:48 順鞍部經過紀錄上的小營地H2910)

 




(12:19 遇到寬陵上兩個黑水塘H2982 決定大休午餐~~網路4G有通可以打卡~)

 

(回望 境界山)



 (大壩北陵往鎮西堡)

(13:13 吃飽,出發,繼續在矮的箭竹坡爬升~視野很棒~)

 

 

(14:25 出發繼續走入密箭竹林裡的大馬路~)







 

 

 




(14:34 出箭竹林大馬路,開闊但起霧,定位發現為伊澤東北側H3220)

 

(快上伊澤前)





 (下山~~走捷徑)



(境界山與腳下的馬達拉溪支流)




XXXXXX

D4

10/13

8:17 九九山莊出發,傳統路下山→10:16 馬達拉溪口→10:17馬達拉溪工寮休息→10:44出發→11:29 15K工寮→11:43 東線瀑布→12:16 林道12K崩塌溪溝午餐→13:16離開→14:27 6K休息→14:39離開→16:00管制站





行程結束



附件一:

攀登大壩相關記事:

整理資料源自 “台灣登山史電子書-記事” https://npda.cpami.gov.tw/ebook/flipbook/np_e_book2/#features/

(有些地點因為我不會寫日文,所以只能寫羅馬拚音)

日治

1.     1907.10. 森丑之助溯大湖溪從洗水山登鹿場大山,無法登大壩,從汶水溪下山.

2.     1908.11.苗栗廳組織探險隊, 因野呂寧森丑之助等加入,首次登鹿場大山,森氏發表與大霸尖山次高山等山看法.

3.     1909.01.番務本署及各地方番物職員為番地探險和測量獲得成果,其中探險鹿場大山方面時,遠望測量大霸尖山雪山及大安溪上游返回途中遭原住民狙擊受傷.

4.     1912.10.森丑之助從Marikowan番地巡迴Kinaji.

5.     1915.06.台灣總督府探險大霸尖山附近地勢,花費約1個月,從大霸尖山東面向雪山附近踏查支脈.

6.     1916.06.財津氏、伊藤太右衛門一行探險大霸尖山(3445公尺), 一行人當中的警察官石田貞助獨自攀登東南陵岩壁.

7.     1923.09.新竹州大湖郡進行觀霧到次高山的登山路線探險,第一、三回尋大安溪谷上下山陵(支脈)而抵達此高山絕頂,第二次大霸尖山與主陵間的最低鞍部往南縱走,在次高山北角(可能是在現在的穆特勒布山及素密達山一帶的險山)的絕頂無法繼續前進而作罷,這是次高山縱走的最初步嘗試.

8.     1926年日人完成大湖郡二本松到竹東郡田村台之間的道路.*1

9.     1927.0731~0807.台灣山岳會沼井鐵太郎等人,組隊攀登大霸,經新竹及檜山駐在所,進入番路,經由伊澤山,從大霸東南陵首登大霸.

10.   1930.05~06.Murray Walton K. C. Gross由沼井鐵太郎陪同從次高山燈凱蘭特崑、穆特勒布來回大霸尖山,經品田、桃山下埤亞南.

11.   1930.11.總督府山林課調查,由桃山攀登大霸尖山.

12.   1930.12~1931.01.台灣山岳會中崎大三郎與浦上郡太郎與番人背夫冬攀大霸尖山.

13.   1930.12.淡水郡的中崎、浦上由石鹿方面攀登大霸尖山.

14.   1931.03.台灣山岳會井上一男等人雪季攀登大霸,此行有泰雅族青年攀登,是原住民最初登頂的新紀錄.

15.   1931.07.台北商業學校師生在台灣山岳會見元了大宮三郎率領下登上大霸,是中等學校團體攀登的開始.

16.   1931.07.3組純登山家組成的繩索隊伍分別完成橫斷大霸尖、次高山的山脈,其中兩組不同根據地幾乎同時在大陵線會合,3組一時行蹤不明引來社會關注,此次是大霸尖山、次高山之間所謂的”聖陵線”首次完全征服.

1931.07.07~18台北高等學校船曳實雄一行人從埤亞南社攀登桃山、品田山、大霸尖、雪山由志佳陽下山.

1931.07.10~19台灣山岳會井上一男,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

1931.07.25~08.06高橋又市等一行人,次高山及大霸尖山縱走.

17.   1932.05.日本陸地測量部奧林技師率領4名隊員進行太平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角板山等北部番地基點測量

18.   1932.07.台中一中山岳會員在新沼二宮兩位教官率領下登大霸,因天候劇變乃循警察道路在2天內來回強行登頂.

19.   1932.07.台灣山岳會佐佐木舜一擔任領隊,和南宏等人前往大霸尖山次高山連峰縱走作植物調查寫真攝影的專門研究.

20.   1932.10, 11總督府山林課的大型調查隊兩次在大霸尖山次高山間由北向南勘查也避開險惡的素密達斷崖.

21.   1932.11.台灣山岳會剛雲震伊藤鐵兒視察森林計畫與山林課長西村高兄一行人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

22.   1933.08.台南高工山岳部一行至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

23.   1933.08.台北工業山岳部攀登大霸尖來回,回程經由馬達拉溪、加利溪谷河流點出結程駐在所的新路線(原住民路線)

24.   1933.10 鹿野忠雄與托泰布典從埤亞南社登桃山、大霸尖來回、次高山縱走.

25.   1934.07.台灣山岳會藤田安二、下澤伊八郎等3人攀登大霸尖山、鹿場大山.

26.   1934.07.神戶商大山岳部台灣偵察班學生日比也真二等人來台進行南湖大山、中央尖、合歡山縱走以及奇萊主山連峰、大霸尖山、雪山、玉山的攀登.

27.   1934.12~1935.01.台灣山岳會小林武男等3,前往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創雪期縱走紀錄.

28.   1936.07.大阪商科大學山岳部隊員泉隆次郎等人從七家灣狩獵小屋登大霸尖山、素密達山及雪山.

29.   1937太平洋戰爭爆發

30.   1938.07.台灣山岳會攀登大霸,下澤伊八郎擔任領隊,從檜山到登山口後,Tatsutakukar, 然後從營地出發到Gare、草山、伊澤山鞍部、伊澤山頂, 抵大霸營地,Babo-hazyun, 渡一本橋出大湖側的登山口, 抵結城、觀霧到上島.

31.   1939.07.台灣山岳會山田宗吉下澤伊八郎等人攀登大霸,由正路登頂東南陵因岩石崩塌導致缺乏支撐點而放棄登頂.

32.   1939.07.台灣山岳會舉辦大霸尖、次高山縱有,遇氣候變異,每日下雨停止次高山縱走行.

33.   1939.07.明治大學山岳部隊員山崎善郎等人來台,從新竹出發進行大霸尖山、雪山縱走.

34.   1939.09.台灣山岳會平澤出口一重下澤小林武男等人從上井出發進行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從上井到佐藤在由佐藤到Mogiri, 再到五分大湖側登山口,30人大部隊抵一本松,Taboho, 抵第一露營地,然後至水場抵伊澤山,抵大霸岩壁,利用八番線越過險要地,因濃霧放棄登頂,從三叉點手前鞍部出來,越素密達的小陵線,下第二岩窟,次日登頂次高北峰、次高山頂,宿次高山莊下志佳陽.

35.   1939.12.~1940.01.台灣山岳會鈴木秀夫,中崎大三郎等人從上井駐在所至檜山經2個山小屋,至一本松,登大霸,下到露營地,經高嶺、洗水, 宿上島.

36.   1940. 台灣總督府內務局、新竹州和台灣山岳會修建大霸尖山新道.不同於以往的舊道,而是檜山境界山伊澤山大霸尖山的路線,比舊道少16公里的距離.新竹州竹東和大湖郡出動800名的勤勞報國隊,另外,井上和尖石地區提供320名的奉仕隊加以協助,學校山岳部也支援新道的開鑿,參加的學校有台北一中、台北帝大台北工業校、台北高校、台北商業學校學生自8月開始分成3班依序開鑿.3個月內共10274人次的自願者加入新道工程.日本當局透過學生和民間力量修築登山道路,使大霸尖山成為大眾化的登山地.

1940.08.台灣山岳會大霸尖山新登山道路修築.

37. 1940.07.同志社大學山岳部台灣遠征隊鈴木修等人, 從羅東入山約40, 攀登南湖、中央尖、桃山陵線至大霸尖山與次高山、新高山各峰、合歡山、能高山、奇萊連峰、合歡越嶺等峰.

38.   1940.12.~1941.01.台灣山岳會為皇紀2600年奉祝紀念分別舉辦登大霸尖與新高山活動.

戰後

39.   1957.07.韓漪, 楊朝陽,柯和信等人自尖石鄉秀巒探大霸,轉五峰,首登伊澤山.

40.   1959.03.邢天正、李明輝、蔡景璋、李榮顯、陳茂修等人第一次跨段縱走雪山,首登耶巴奧山、大霸尖山、中霸尖山、小霸尖山、巴沙拉雲、布秀蘭山、素密達山、雪山北峰、凱蘭特崑、北陵角以至雪山主峰下志佳陽出環山.

41.   1959.10.台灣山岳協會與日本山岳會會員組成中日聯合登中央山脈登山隊完成大霸尖山及雪山.

42.   1960.01.李明輝、李榮顯、張賀貴等人開發武陵農場新路線首登四秀.

43.   1962.08.林文安及日本秋田大學登山隊自武陵農場登桃山至大霸縱走雪山,首登新達山、穆特勒布、雪山南峰.

44.   1971.04.林務局開闢大鹿林道馬達拉溪底往大霸尖山的步道,3.35公里處高2700的山陵上建造九九山莊,讓登山者使用, 並將1959年架設在大霸尖山頂的木梯改為鐵梯.*2

45.   1971.07.蔡景璋、林文安、邢天正丁同三等人自大鹿林道首登加利山.

46.   1974.07.林文安、邢天正、丁同三等人自大鹿林道上東霸尖首登,從尖石秀巒下山.

47.   1979.11.中華全國體育協會與觀光局等單位興建19棟登山避難山屋完工:南湖南峰山屋、巴巴山山屋、大霸尖山山屋、布秀蘭山山屋、素密達山西南側山屋、桃山東陵山屋、雪山附近山屋、八通關山屋、關山嶺至三叉間山屋、磺嘴山屋、樂配山屋、雪山北峰山屋、新達山屋、二七五山屋、三二九山屋、能高山屋、中央金礦山屋.

48.   1984.11.新竹市登山協會舉辦大霸尖山五路會師.包含:聖陵線、四季線、伊澤線、秀巒線、九九線在大霸尖山會師.

49.   1985.10.台灣省林務局所屬大霸尖山的九九山莊、玉山的上東埔、排雲山莊、大雪山的鞍馬山莊、合歡山的松雪樓、雪山的七卡山莊、武陵的青年活動中心,開始實施預定制度.

50.   1988.05.日本大阪草鞋會和台灣溯溪同好共組中日溯溪隊溯登大霸尖.

51.   1990.11.中央大學長跑健將陳俊成和洪揮霖完成竹東馬達拉溪登山口來回大霸尖山頂4小時52分的高山馬拉松.

52.   1992.07.雪霸國家公園成立.

53.   1999.04.日人隊澤田幸子柳徹夫土川誠二等人與台灣隊吳牡丹等共9,馬達拉溪溯登伊澤山上大霸下九九山莊.*3

54.   2000.01.政大登山隊與中興法商登山社合組登山隊伍探勘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檜山至根本山路段, 由大鹿林道東支線入山, 經高嶺、檜山、佐藤、根本, 接霞喀羅古道.

55.   2003.06.四季溯溪, 馬達拉溪支流下雪山溪溯源大霸尖下九九山莊.*3

56.   2004.大霸封山*3

57.   2009.07.大霸開放.大鹿林道東線改設步道,禁止車輛進入.

58.   2010.01.大鹿林道開放時間為上午5點到11點為止.

59.   2010.04.雪管處公告禁止攀登大霸尖山壩頂.

60.   2012.12.雪管處開放大霸北陵線.

:

1: 楊南郡老師. 2002.“霞喀羅國家步道人文史蹟調查與解說”.p122

2:(台灣百岳全集,上河)

3: 資料來源尚未清楚

 

 

 

 



20240810_12 見晴工作站、布那漢上、多聞溪工作站

(見晴步道之後過高繞到見晴工作站索道發送點前的軌道路蠻多很美的路段) 說太平山林場的軌道與工作站 愛山野女孩  以及曾老師是大前輩 他們對於太平山的探訪又深入 又全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出書   在網誌以及臉書上都分享很多太平山林場的探勘呢 附上 愛山野女孩的網誌 新舊太平 點點滴滴...